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是什么意思?
俗语是古人根据生活的经验,留下的智慧,句子简短,但内容饱满,有时三五个字就道出了人生百态,又因为句子押韵,便于传播,一直广泛的在农村流传,可总有例外,例如“出门千里不拿针”直切主题,既不押韵,也看不出包含了什么道理,怎么就能成为俗语传承下来呢?
【古人对出门和回家是看的非常重要的】,自古就有“七不出八不归”(七:柴米油盐酱醋茶,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一些老话俗语,来强调出门的重要性,有的地方出门还挑日子,决定哪天出发,家里的女人总会再三嘱咐,雨天带伞,晴天带帽,路上的干粮水准够。
【可怎么有出门千里不拿针的说法呢?】关键就在“出门千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千里不过是动车2-3个小时,快的很,没觉得有多远,可对于古人来说,千里就是非常远了,最好的马日行不过千里,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走千里,等于是长途跋涉。
古代不不像现在这么繁华,没出三步就有村庄,可能十里八里都没见一个人,这样的环境下,有些东西就不能带了,例如针。
为什么不带针呢?这就有好几种说法
1)出远门,不痛不痒的东西不带
出远门,穿的衣服肯定是专门选过的,不至于破破烂烂,这针肯定是用不上,带着针就是多余了,而且针比较锋利,长途跋涉,一不留神可能还会扎住自己,所以为了方便,类似针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就不要带了。
2)父母在不远游,家有娇妻舍不得
针是用来干嘛的?自然是缝衣服啊,衣服本就不容易烂,带上针,意味着长时间不回来了,这不带针,就是一种期盼,希望外出的男人早日归家,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不陪伴在父母身边视为不孝。家里要是有娇妻,也会难以忍受长期的分开。
3)大男人志在四方,针线活是女人干的事,出门在外,当以事业为重
古人男主外女主内,出远门十之八九是男人,男人带针,是会被同行的人笑话的,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应该会针线活,带着针算哪门子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娘炮。它也指男人在外要顶天立地,不要像个会针线活的女人一样婆婆妈妈,所以不应该是带针,而应该是带着盔甲。
总结:到了今天,不管男女,出远门,也没见谁带着针线的,特别是男的,虽然有行李箱,但也不会准备针线,就算衣服破了,也不会去缝上,有那个大男人带针线的,下面举手,看看多吗?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是什么意思?
以前的年代,人们出行是大事,由于交通物流不方便,不像现在千里做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以前的年代出门千里是一年或几年才能来回的事情。所以关于出行,也有很多说法,比如说,“出门千里,勿食枸杞”,“出门千里不如家里一里”等俗语说法。这些说法都是说明了在家前日好,出门一日难的说法,同时也教导人们外出的时候千万记得不要忘了家,忘了家里的女人。
这个出门千里不拿针,其实还有后面一句话,那就是“带到路途有一斤”,这里的针是泛指,指的是虽然很微小的东西,但是由于出门千里,路途遥远,旅途劳累,所以一个像针一样的东西,也可能会感觉重一斤。那么如果要是出门再拿其他的东西,那么重点就更大了。所以这里第一个意思就是出门的时候,最好要简装出行,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否则会给外出旅途增加很多累赘。使旅途更加辛苦。
再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针线是女人常用之物,如果出行的人连针都备齐了,那么证明在外的过程中,自己把女人的事情都做了,那么就不会想念起家中的女人了,这里的不拿针,和勿食枸杞是一个道理,就是告诫人们出门在外,要时刻想念家里的女人还在等待着自己的归来。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是什么意思?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大家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出门千里不拿针。可作几中解读。首先是一种心理忌讳。旧时人多迷信,讲兆头,多忌讳,求善始善终。针的用途是缝缝补补,带针了,预兆事不满,不如意,有漏洞,有破烂,要缝补。所以,不宜带针,怕有应兆。这如年头年尾的许多忌讳差不多,多是想避丑得好,祈望圆满无缺而好始好终的。
一种是针线活都是女人的事,大男人志在四方,不应如女人般婆婆妈妈,做细小的针线活无出息,所以不必带针线带剪什么的,这是纯属多余。一是男人出门在外,不带针线,衣服破了,自会想到家有慈母或娇妻,念着家,会思之而快回,要是在外什么都方便了,便乐不思蜀,安不念家了。旧时的千里是指路途非常遥远不易走了,不如今交通便利,还可借用车船飞机代步,旧时多以徒步挑担,加斤增两就难走许多。
俗语有言,车不加斤,担不加两;路远无轻担,千里不捎针。出门在外,不应什么都带,面面俱到,不然担重加斤就不好了,要轻车轻担才走得快。这针,不单单是指针,是代表日常生活使用的小物品,这不应什么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