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昆虫专家你们把蜻蜓和蝙蝠弄到哪里了?
优质回答:
记得小时候,确实有很多蜻蜓,各种各样的都有,尤其到了傍晚,许许多多的红蜻蜓出来觅食,满天都是,我们都知道,蜻蜓是在水里产卵的,进化后才变成蜻蜓,特别是在池塘或者在农田里,由于现在农民朋友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就把蜻蜓的卵给杀死了,所以现在真的没有多少了,至于蝙蝠的减少,还请知情人解释
其他网友回答
蜻蜓等有益昆虫少了怪昆虫学家?真是荒谬的思考角度。某些地区昆虫活动减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说严重点和每个人生活相关。没有专家的贡献我们可能连饭都没得吃。
昆虫减少怪研究昆虫保护昆虫的科学家,这个角度极其奇葩。部分昆虫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变迁,拿蜻蜓来说,它们的幼虫在水中成活,成年个体也多活动于水边捕食更小型的昆虫,那么它们都离不开水,而现实是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的水资源正在重新分布,一些以往水储量较大的区域水少了,也有一些储水量较小的地区水变多了,据观测青海湖的面积已经连续15年以上不断扩张了,这是什么概念?
与此同时,其它的一些内陆湖泊面积却在缩小。水资源分布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一辈子都离不开水源的蜻蜓,它们会很自然地逐水草而居,也就导致一些地区蜻蜓活动减少,不过因为昆虫数量庞大,它们很难灭绝,要知道一两亿年前蜻蜓就已经出现,甚至有数十公分的蜻蜓,而现在蜻蜓依然生活的很好,它们只是去了更利于自己繁衍的地方;而整个地球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是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可以抵抗的,甚至也不是人类可以扭转的;
另一方面是人类的发展,近现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而世界可耕地的面积却相对不足,因此一方面人类开垦更多的荒地为农田,也有少量的填湖造田的举动,另一方面是利用科技改善农作物和农田的手段。为了满足人类的吃喝拉撒,现代农业的重要目的是通过育种、新的化学药物的应用提升单位田地的产量,尽量保证粮食自给,或者需要少量地进口。大部分农田都位于距离大川大河较近的冲积平原、河谷等地区,没有水是无法发展农业的。距离水源较近也是蜻蜓可以飞到的区域,因此以往农村很多地方,一到特殊的节气,就连田间地头也有很多蜻蜓。
农药或者基因编辑的抗虫农作物会导致昆虫的减少,蜻蜓的食物减少了,而药物会随着降水流向河流,新型抗虫农作物也可能减少昆虫的数量,这些因素导致昆虫卵的孵化率和成虫的存活率受到影响,因此某些地方的蜻蜓等生物数量减少,但是还有很多地方依然丛林密布、水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由于世界水资源分布的变化,一些以往不大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有了更多的水资源,只是人类已经形成了很多城市,大规模的搬迁很难做到,所以暂时维持现有局面,而这些地区人类活动少正有利于蜻蜓的捕食等活动。
对于这样的事怎么办?一方面是改良技术,使环境更适宜物种的存活,同时也有利于保证粮食含量,协调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就是“凉办”,人类要发展,向自然索取资源、改造自然的进程不会立马改变,那人类就会持续地影响周围生物的生存,相较于别的生物最优先的当然还是人类,谁不服这句话谁可以去为别的生物献身,不能做到就闭上嘴巴接受事实。
妖魔化专家学者不知什么时候成了潮流,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专家学者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看不到的细节,虽然不排除少数专家观点奇葩,但整个科学界除了发展人类科技,就是想要人类更长久有序地发展,是该受崇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