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地图怎么用(用知识绘制你自己的世界地图)

我不喜欢读书,但我认为应该读书。
分享嘉宾:朱晨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三年级学生)
今天,我们的读书会如期而至。
如果给读书定义四个维度,你觉得自己在哪里?
维度一:应该读书,我也爱读书。
维度二:不应该读书,但我爱读书。
维度三:应该读书,但我不爱读书。
维度四:不应该读书,我也不爱读书。
16级播音班王业强同学说他属于维度一,16级制作班的井钰鸿同学则说她属于维度四。
朱晨宇的回答是:我不喜欢读书,但我认为应该读书。
不要试图用“我爱读书,读书是我快乐。”这样的鸡汤来麻醉自己,正视读书的过程是痛苦的这件事情,再从阅读中努力挖掘出乐趣,是也许是更好的理解读书的一种方式。
一、阅读,是与伟大灵魂的交谈。
我们常用“如沐春风”这个词来形容与有学识有修养的人相处并交谈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么,阅读一本好书,正是与作者的灵魂进行交谈的过程。
朱晨宇举了司马迁和葛兰西的例子,两位都曾身陷囹圄却还不忘写作,他们在记录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离开这里也不知道谁能读到自己写的东西,但却还是坚持那样做了。因为他们的意图很简单,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更多的人,即使他们写作的当下是孤独的是痛苦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读这些历史上伟大的著作实际上是在与一个灵魂交谈,是跨越了时空的。
二、阅读,是自我解放的可能性。
“你们是高职的学生,而我是南京大学的本科生,所以我比你们聪明,比你们勤奋,我有思想你们没有,所以今天我有资格在这里教育你们或者拯救你们,是这样吗?”
朱晨宇对着比他小几岁的同学们这样发问,大家有些沉默。
“我想说不是!完全不是这样!因为我既不比你们聪明,也不一定比你们勤奋。我们的脑容量一样大,我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未必比你们多。”
决定一个孩子能不能进入一个好学校,不能完全归结于个人品质和能力。如果同学们因为自己没有上高中,就觉得自己比那些上了高中的同学低人一等,那就是对自己的误解。
而读书,可以让你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更加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找到自我解放的途径,才能更好的自我提升。
三、阅读,是为了防止失语。
我们为什么要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书?
没有前人的语言,就没有我们的语言。
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读书就不会说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锤炼着语言,但我们想要谈论的东西当然远远超出了日常生活,谈论思想表达自我就需要更加复杂的语言,这时就需要阅读经典了。
思想,总是转瞬即逝的,当你无法抓住它或者无法准确地表达它时,你会很痛苦。
因此,虽然读书的过程也很痛苦,但想说说不出来说不清楚更痛苦。
四、阅读,是为你的世界绘制地图。
地图感,是朱晨宇今天提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
读一本书,可以在你的脑子里绘制出一幅地图,然后你再去行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去实际地沿这幅地图走走看看,这中间的过程,就是我们得到的真正的知识。
没有理论性的阅读,脑中没有地图,你的知识体系是零散的;而不去行走只看书,那你读到的只是理论本身。
这正是我们今天的主题“阅读与行走”。
活动结束前,胡老师对今天的读书会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也许,朱晨宇的分享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些深奥,但一定为此刻的你们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门,让你们有企图看到更丰富的世界的欲望,这也是读书的好处之一。
关于地图感,胡老师举了一个特别形象的例子。
同学们一定都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跟团出去旅游过,当你没有做任何攻略跟着导游去到一个个景点,听他们给你介绍一个地方,你脑中是没有自己的地图的,因此,你回来之后,不用多久就会不记得那个地方,或者说无法完整形象地表述自己去过的地方。
但如果你自己计划了一次旅游,出发前阅读了很多和目的地有关的书籍,你的脑中已经为自己画出了一张地图,等你身临其境地到了那里,你的地图会跟随你的脚步慢慢丰富,涂上更漂亮的色彩。这样的旅行,会带给你更多的知识,留给你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衷心希望每一次的活动都能给参与的同学们带去更多的信息,也打开你们爱读书爱思考的大门,让你们的心灵更加丰富,让你们的脚步走得更远,用知识去绘制属于你们自己的世界地图。
朱晨宇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的讲稿
活动预告:
10月底,读书交流会。
11月,让你的镜头学会说故事。
详细内容请关注胡老师微课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