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面经典语录(大明王朝1566最经典台词)

网友提问:

《大明王朝1566》里面,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优质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的好台词真的是数不胜数,不得不佩服剧本是真心写得好。比如王用汲和海瑞关系非常的好,二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海瑞家里没钱,日子过得非常的难,母亲老婆孩子都跟着他受苦。可是海瑞这个人完全不担心自己的生活处境,反而却为大明朝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状而担忧。常常帮助他的王用汲安慰海瑞,有句话说得非常的好:“均贫富是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尽量损有余,而补不足吧”。

均贫富可是历史上无数人的追求,多少人打着这个旗号揭竿而起,但是恐怕这个目标是真的很难实现。所谓的损有余,补不足其实是来自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句话简单的理解就是老子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利用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类社会的法则通常情况是相反的,有利于有钱人,而不利于贫困的人。这样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穷人会越来越穷。

这便是“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是来自于圣经中的一句话: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通俗的来讲就是大部分的人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当你混得好的时候,人们也更愿意帮助你。换句话来说,越有钱的人赚钱越容易。中国有句话便是乱世出英雄,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只有乱世的时候,马太效应相对来说影响要小很多。很多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天下太平的时候,一个人,一个家族的改变,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古代讲究出身,常常说书香世家,或者官宦之家,这实际上是有道理的。因为社会就是这样,“损有余而补不足”。由于我们现在发展时间短,社会这种现象还不明显。不过,现代很多人都在担心阶级固化了。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多半混得不好。有个回答说得非常好,农村出来的往往是一个人在奋斗,而别人则一个家庭。别人的父母已经努力了几十年了,这种差距又怎么能指望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几年赶上别人呢?当然,有肯定是有,但是大多数的人是很难短期内做到的。

其他网友回答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批评高翰文:“圣人的书是拿给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这句话说得非常深刻,也非常的现实。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