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宫女子手上带的指甲套叫什么,有什么讲究?
优质回答:
就叫指甲套,但可千万别小瞧这个小小的指甲套,它的作用之多可能你们都想象不到。
在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不免有一个疑惑,就是所有妃嫔都会带一个长长的指甲套,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这长指甲套不仅不实用还不好看。
就是放在当时,民间女子也很少有戴指甲套的现象,那为何后宫的嫔妃都会人手一个呢?其实这小小的指甲套有大大的作用,还不只是一个。
保护指甲
保护指甲算是指甲套最早的作用了,这些指甲套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指甲过长而出现断裂的情况。
在清朝的时候,指甲也是一个人美丽的表现,好看的指甲可以让女子的手看起来更加的秀气,所以指甲套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而民间的女子之所以不戴指甲套则是因为每天都有事情要做,而不是像后宫的那些嫔妃一般,整天都有人伺候。
对于如何保护指甲这一块,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完全有发言权,因为她在这件事上可以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不仅平时找专门的人进行修剪,还特意让皇宫里面的御医配置药水,从而让浸泡过后的指甲变的更加的美丽。
在慈禧西逃的时候,因为长指甲不便行事,所以只好命人用剪刀剪了,为此慈禧还大哭过一场,可见对指甲的热爱。
而这保护指甲则还仅仅是指甲套最基本的功能,后面的作用说出来可能还会让你不相信。
区别地位
你没有看错,指甲套也是可以用来区别地位的,分辨官员的三六九等从帽子就能看出来,那么如何分辨后宫妃子的地位呢?看指甲套就可以了。
如果看清宫剧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同等级的妃子她们的指甲套长度是不一样的,戴最长指甲套的一定是太后或皇后,而等级越低,则指甲套越短。
并且身份不同的人,其指甲套上面的东西也不一样,等级最低的妃嫔只能在指甲套上镶嵌一些金银或是一些便宜珠宝。
而等级越高,这指甲套也就更加的精致和珍贵,比如皇后所戴的指甲套,上面镶嵌的都是非常珍惜的宝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可见小小的指甲套也并不简单,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当中竟然能作为身份的凭证,但跟接下来的作用相比,就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保护自己
是的,妃子们手上的指甲套不仅是好看,往往还能在关键时刻救下她们的性命。
虽然后宫都是女子,但其中的斗争不比朝堂之上的差,妃嫔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往往会在指甲套的前端处藏下毒药或者迷药。
这样一旦妃嫔遭到其他人的威胁时,就可以用指甲套抓烂他们的皮肤,随后这些毒药就会进入到刺客体内,从而躲过一劫。
不仅如此,如果碰见一些不听话的宫女,尖尖的指甲套也可以成为惩罚她们的工具。
一般指甲套都是由金属打造,再加上独特的设计,这就会导致打在人脸上会特别的疼,轻则受伤,重则毁容,实在是一件利器。
是不是没想到后宫妃嫔手上的指甲套还有这么些作用?说实话,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也是惊呆了,原来这指甲套并不仅仅是妃嫔为了爱美而戴上的,长见识了!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清宫嫔妃护甲套里的秘密:慈禧曾在护甲套里头塞棉花,最贵的不是金护甲套。
近些年来,清宫戏扎堆,人们在观看那被反复演绎的后宫故事时,也会被满屏幕的华服头饰吸住了目光,而一些身份尊贵的妃子们十指间斜斜翘起来的指甲套,更是勾起无数人的兴趣。
这些纤巧而精致、明艳而锋利,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艳气质的的护甲套里头,究竟有多少秘密?
虽然早在1000年前的隋朝,护甲就已经存在,陕西西安隋代女童李静训墓就出土过用金片铸成的护甲,但护甲真正风行起来,却是在几百年后的清代。
清代的女子,大多数都有了留指甲的习惯,譬如《红楼梦》里,晴雯就留了两根葱管般长的指甲。而《燕京风土录》中就有载:
“旗女子, 多衣食无忧,闲来无事,则多以养长甲自娱。养甲则需戴指甲套护之,指甲套材质为金或银,佩戴时恰与手指互相适合,可保长指甲不受摧残。”
无论平民还是富贵人家,都以蓄甲自娱自乐,更别提那充满着孤独和苦闷,压抑和拘谨的宫廷了。
26岁守寡的慈禧太后,就是因为太过寂寞,将指甲玩出来花儿。
据贴身服侍过她的老宫女何荣儿回忆,慈禧每天都要用热水泡指甲,宫女们用一个玉杯盛进热水,慈禧挨个将指甲泡软后,将指甲校直(因为指甲会弯),如有不直的地方便用矬子磨正,继而将指甲清洁干净,涂上指甲油。待指甲油干,就戴上指甲套。一个流程下来也得半个时辰以上。
当然啦,就现在的审美来说,这些清朝贵妇们一律梳着两把头,发髻高耸,脚下是四五寸的花盆底鞋,穿着的上衣一概是马蹄状的袖口,盖住一半手背,如果没有一双修长的指甲去和谐,也着实难看。
指甲怎么玩?
按指甲的正常的生长速度,蓄一根一寸长的指甲,大约得半年的光景,而指甲又是异常脆弱的,稍有不留神就会折断。为了避免这样的意外,贵族女子们便让工匠们为自己的指甲打造一个金属套筒,用于套住手指,指甲套就这么诞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贵族女性对指甲套的要求不再只有保护指甲的作用,而是增加了装饰手指的作用。
渐渐地,这些指甲套被打造得越来越精巧,越来越别致。就现存的清宫旧藏指甲套来看,清代宫廷的指甲套的工艺特征,主要有分几个方面。
一,在材质方面,有金、银、铜鎏金这样的贵金属;也有田玉、翡翠这样的玉石;还有玳瑁、犀牛角这样的牙骨角。如图:
这些材质中,贵金属最为常见,而翡翠在同治后,因为慈禧的迷恋曾风行一时。清宫嫔妃尤爱用玉石做指甲套。至于玳瑁、犀牛角,更是稀有,加之费工费料,所以价值更要昂贵,如果在清代,哪位女性有一个玳瑁、犀牛角的指甲套,王公贵族没跑了。
二,在造型方面,主要有镂空式,半镂空式,封闭式。如图:
就我们所见,镂空式的指甲套肯定要比封闭式的戴着更舒服,因为透气好,一定程度上减轻指甲的负担。
不过,封闭式的指甲套最常用的材质就是之前我们说的名贵的玉石和骨角质。这种材质的指甲套在我看来除了彰显身份别无优点,因为它们质地清凉,冬天戴着手指冰冷,而夏天戴时,手指又闷在里头,真为这些想要炫鬻财富的贵妇们着急。
此外,还有一些造型比较非主流的,譬如挂着流苏的,挂着铃铛的,算是指甲套界中的妖艳货色吧。
三,装饰艺术方面,采用丝花、锤揲、錾刻等技术,配合点翠、流金、镶嵌等点缀手段,追求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那么,如此繁杂多样的指甲套,该怎么佩戴呢?这里头也有讲究。
有根据季节变换佩戴的,在《清东陵档案解密》中,就有关于慈禧换季戴指甲套的记载:
“慈禧喜戴甲套养护长甲。冬季,用内里有棉之锦套,依依套于十指;夏季则用玉质护指,因玉凉,戴之有凉爽之感,春秋之季,则用金、银护指。”
冬天就在指甲套里塞棉花,夏天就戴清凉的玉石材质护甲套,其他季节佩戴金银材质,娇贵如慈禧,在讨好自己上绝不含糊。
也有根据个人喜好灵活组合的。就习惯上来看,很少有人会在大拇指戴指甲套,因为行动不方便。此外其他指甲都能佩戴,可以左右手对称佩戴,也可以单手佩戴。一般来说,双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对称佩戴最为常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慈禧的照片,都是这么戴的。
当然,还有单手小指和无名指佩戴的,但这种情况在宫廷几乎没有,因为这意味着另一手是需要劳作的,是地位低微的体现,显然,后宫嫔妃不需要劳作。
以上就是关于指甲套的秘密,方寸之地,却大有讲究,举止之间,划过的却是不同寻常的处境,是一种优雅安逸的贵族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后宫嫔妃的小指、无名指戴着长长的指甲套,十分华丽。这种指甲套被叫做「护指」,亦被称为「金驱」,顾名思义,就是保护指甲的套子。清代护指大多卷成锥桶状,套至手指中上部,下宽上尖,称弓形,由基部到指尖顺势而收,自然流畅。我们现存的宫廷遗物来看,清宫护指多采用贵重材质和繁复的工艺。地有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玻璃等多种材料,在制作艺上采用錾刻、锤揲、焊接、镌、镂、累丝、镶嵌等手法,结合凸起、阴线、阳线、镂空等作法、再加上金镶珠宝玉石和复杂的掐金丝、点翠。
要说这护指的出现得从中国古代留指甲的文化说起了。中国自古就流行留指甲,男性文人士大夫常以 蓄甲表达自己养尊处优的地位,而女性留指甲主要为了美。
手指的审美标准主要有三点:尖、长、白。《诗经·卫风·硕人》云姜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唐代诗人韩偓的《咏手》更直白:「腕白肤红玉笋尖」。肤白源自天成,而「尖」和「长」还能后天弥补,这就是女性蓄甲的直接目的:让指甲延展手指,使得手形看起来又尖又长,起到很好的美观修饰作用。
人的长指甲十分脆弱,护理起来特别麻烦。例如慈禧太后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先把指甲泡软,用工具校正,再用小刷子把指甲里外刷一遍,最后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涂抹均匀以保护指甲。如此麻烦养护出来的指甲自然需要倍加呵护,一个坚硬的保护套必不可少。于是清朝就发展出花样繁多的护指。所以指甲套的第二个功能便是保护指甲。满族贵妇梳两把头,发髻高耸向上伸延;厚达四、五寸的高底鞋将脚部托起;上衣袖口呈马蹄状将手背遮盖;双手饰戴纤长的护指,可以达到与服饰和谐统一的装饰目的。后来护指不仅有保护功能,还是女性的重要首饰。旗人在订婚时男子送给女子的订婚物就必备护指。没想到小小的指甲套里蕴藏着这么多的文化渊源!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