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人用什么刷牙?
优质回答:
漱口在晚唐时期之前,一律都是采用含漱法解决漱口之难题,何为含漱法,即盐水、浓茶、酒、暖水为漱清口中异味,当时最早的牙具还未成型,除开含漱法外,古人还采用小杨枝清洁口腔,何为小杨枝,其圆形、末端尖,形同现今的牙签,后续因杨柳枝结缘研发出刷牙漱口之“晨嚼齿木”。
据《礼记·内则》记载:“鸡初鸣,咸盥洗。”从这段历史的记载可以知晓,古代在很悠远的历史中已经开始注重刷牙漱口这个习性了,隋代更是因为龋齿疾病困恼开始“食毕常漱口”,那古时刷牙漱口除开含漱法又有哪些方式呢?
我个人观史了解,第一种刷牙漱口方式,这也是《史记》有记载的方式,更是从晚唐时期开始就盛行的一种方式,这种刷牙漱口方式就是“晨嚼齿木”。
何为晨嚼齿木,即为名唤杨柳枝的一种木梳齿,木梳齿的使用是先将杨柳枝浸泡在水里,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柳枝,其柳枝内含的杨柳纤维就会支溢而出,就好似细小的木梳齿,也就是“牙刷”晨嚼齿木的由来。
除开杨柳枝外,古时人们还采用槐枝、桃枝、葛藤来达到柳枝相同的效果,因百姓地域限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定。
后续经研制,牙刷也开始改变,不再是单一的柳枝这些,而是开始真正意义的刷牙漱口,例如漱口开始采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等一系列,这些不仅达到清新而且还护齿,除开这些当时还研发了牙刷。
那这个牙刷是如何来的,首先看下第一代,第一代一样是采用样柳枝,只是将杨柳枝的一端或者两端皆打扁成刷状的牙刷,其形如扫帚,以蘸当时清热解毒的一些洁牙剂,诸如中药金银花之类。
第二代是第一代的升级版,也是后世牙刷的初具模型,这一物真正开始推广是宋代开始,宋代才是真正刷牙成品的最早年代,据悉,宋代不仅发明牙刷,更发明了古牙膏。
从古书记载中了解到,南宋时已经开始大街巷口都在有商人制造牙刷、古牙膏,和贩卖牙刷以及古牙膏,那时牙刷都是以骨、角、竹、木、枝、等系列材料制作而成,头部镶有钻毛口两行,镶马尾,宛如现今的牙刷。
这一项发明的初始,也让历史古人开始真正享用刷牙护齿,直至传承到现代,更是古人用的刷牙漱口最悠远,最清洁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我个人对刷牙漱口一些分享,如果有不同分享,欢迎各位下方处留言。
文/史愚氓
其他网友回答
虽说古代没有现在这么五花八门的牙刷牙膏之类,但古人也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并且很早就发明出了古代版的牙刷,以及各种保护清洁牙齿的药粉。
或许不少人都知道,明孝宗朱佑樘弄出了牙刷,可实际上按照现在的考古发掘,最早的牙刷在唐朝就已经出现,在国内使用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传说,秦朝时期的先民,就开始用牙粉来清洁护理牙齿,不过这种牙粉听起来或许让人觉得相当诡异,因为当时的牙粉,就是用长城或者城墙的砖石磨碎的。
那是要的人们,觉得城墙上的砖头码叠得很整齐,并且十分坚固,受到以形补形的影响,人们就把这样的砖头给磨碎了,用来清洁牙齿,当然,这肯定是没什么作用的。
而早期的人们,最普遍的口腔牙齿清洁办法,就是用清水漱口,虽然人们用砖粉清洁牙齿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也体现出,人们已经觉得只用清水漱口,清洁十分不到位。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将草药磨碎制作成牙粉,而这样的东西,也就是最早的牙膏。
在《洪氏集验方》等典籍中记载,两宋有一种用香附子、生姜等制成的牙粉,另外还有一种用珍珠、琥珀、光明砂、蛤蜊等制成的牙粉。
前者价钱便宜,是寻常百姓用的,而后者十分昂贵,都是显贵人家用的。
古代的牙粉不同于现在的牙膏,使用的时候就是用手指蘸上一些放进嘴里,然后在牙齿上繁复揉搓,这样能够达到清洁牙齿与保护牙龈的作用。
而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一种牙刷,那就是杨柳枝,人们将杨柳枝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不停咀嚼,将其纤维弄出来,如此就成了一种很原始的牙刷。
这种办法来自于当时的天竺,也就是印度,因为印度人的习惯就是如厕之后用手清洁,自然也就不好再用手清洁口腔,所以当地人发明了用杨柳枝做成牙刷的办法。
那时的人们不仅拒绝杨柳枝,像是桑树枝、槐树枝都可以,并且受到其启发,唐朝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牙刷,是用木头与马尾巴制作,在如今的唐朝墓中已有出土。
因为杨柳枝取材方便而且没有成本可言,清洁效果也非常理想,所以这个办法直到明清时代仍旧很盛行,而明朝时期,孝宗朱佑樘改良了牙刷。
古代的牙刷除了材质方面,与现在的牙刷几乎已经没有了区别,而配合使用的则是牙粉或者是盐,并不是牙膏,那时的人们,也喜欢在嘴里含着丁香以清洁口腔。
盐也是古代比较常见的牙齿清洁物品,只不过盐巴对于不少家庭来说,也不算便宜,因此也不可能天天使用,往往也只有富贵人家,才可以用盐巴清洁牙齿。
其他网友回答
《诗经·卫风·硕人》是一首描写齐国女子庄姜出嫁的诗,第八句“齿如瓠犀”说庄姜的牙齿像葫芦籽一样白洁细密。如果没有基本的牙齿养护手段,庄姜不可能在出嫁年龄还能保持一口健康白洁的牙齿。
虽然中医对牙科分类较晚,但古人一早就发现,不对牙齿进行必要的保养,必然会出现各种症状的牙科疾病。
除了医术中有记载之外,我们在象形文字中也能寻得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龃龉”一词的意思是意见不一,相互抵触,本意指的却是牙齿参差不齐。上下齿咬合不齐者被称为龊,排列不齐者被称为龇,不平整者被称为龋,均视之为病态。类似的字和词有不少,可见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牙齿和口腔健康了。
但像现代人一样刷牙却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图1 上世纪的假牙
周朝礼仪认为刷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最初的牙齿清洁方式是漱口法。《史记·仓公传》记载说“食而不漱”是造成龋齿的直接原因,饭后漱口成为当时人们每餐之后必备的功课,漱口水的材料是现在常见的盐水。聪明的古人在食盐的过程中发现盐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易溶于水的盐粒成为漱口水的首选。《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嗽”,的记载,说明那时候的人已经将盐水漱口作为牙齿保健的生活习惯。
盐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是一种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日常食用都稍显珍贵,更不要说用来漱口刷牙了。于是,酒、醋、药汤、茶水便成为漱口水的替代品。尤其是茶水这种便宜又易得的东西,成为普通人家刷牙漱口的首选。
茶水中含有的一种特殊酶可以分解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残渣,防止酸性物质产生,造成龋齿;而茶叶内含有的氟元素和更是能与钙质产生亲和作用,附着在牙齿表面,进一步防止龋齿产生,稳固牙齿。虽然古人不能像现代人一样知晓茶水中含有的特殊化学成分是保护牙齿的关键,但实践足以证明茶水是一种完美的漱口水。
图2 《红楼梦》剧照,林黛玉漱口
现代的医学广告为了吸引眼球,总是千方百计地吹嘘牙膏里含有绿茶精华之类,其实这些都是智慧的古人玩儿剩下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的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可供选择的食物更加丰富。原始的漱口法已经无法满足清洁牙齿的需要,急需一种更加高效快捷的牙齿清洁方式。“手指揩齿法”就在这个时候诞生。
用手指清洁牙齿,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种方法在古代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而这个时候的牙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早些时候贵不可攀的盐已经降低了身价,成为普通大众能消费得起的日用品,“青盐擦牙法”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牙齿清洁方式。《红楼梦》中就有贾宝玉用青盐擦牙漱口的描写。而青盐只是用普通盐加热炒制之后,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青黑色,是不是比普通盐更具有护牙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手指揩齿法”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清代都广为流传,更高端的刷牙方式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开始流传开来的。
图3 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
敦煌196窟的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是现存最早的古人刷牙图,画面上一左一右两个人,右边的人正在接受剃度,他赤裸上身,一手提着水瓶,另一手两指横放,半蹲着身体,露出两排洁白的大牙。
与普通大众刷牙作为日常生活习惯不同,刷牙不仅是佛教徒的日常,更是一种仪式。
在俗家人皈依三宝时,必须刷牙、剃发、沐浴,经过这三个最基本的洁身过程,才能进行下一项。也就是说,中国古人刷牙可能是来自古代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舶来品。
这个推测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能得到证实。书中提到印度佛教徒每餐饭后必定用牙签对牙齿进行清洁,每日一早一晚必定用树枝进行清洁。
借着树枝清洁牙齿的习惯随着唐玄奘回到大唐一同传入中原。因为印度地处热带,所产树木质地松软,诸如无花果树之类极易寻得,印度佛教徒常用无花果树作为清洁牙齿的工具。唐玄奘回到大唐之后,几经甄选,最终选择杨柳枝作为无花果树枝的替代品。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最原始的牙刷。
图4 晚唐用杨柳枝做牙刷
杨柳树生长迅速,在中国广为栽种,加上其质地松软,纤维含量丰富,轻轻一咬,便露出树枝里的纤维毛刷,这种牙刷自带树木的芳香,自然很快成为唐朝时期最受欢迎的洁牙工具。而杨柳枝成为佛教洁身的必备十八物之一,晨嚼齿木是每个佛教弟子必须完成功课。
不过杨柳树只产于中国的局部地区,一些不产杨柳树的地区还是保持着“手指揩齿法”传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杨枝刷牙”和“手指洁牙”两种方式并存。这种状况直到宋朝才被打破。
1953年发掘的辽代驸马赠卫国王夫妇合葬墓,是一座辽代契丹贵族墓。该古墓虽遭盗掘,依然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是两支牙刷刷新了中国人刷牙的历史。
这两支牙刷出土时仅剩刷柄,一端打有两排细孔,想必是固定刷毛用的。这两柄形制和近代牙刷已经颇为接近。契丹人在入住中原后逐渐汉化,生活习惯也日趋中原化,刷牙这种生活习惯在贵族阶层也流行开来。
图5 北宋的牙刷
刷牙在宋朝更加流行和平民化。此时的宋朝,用牙刷刷牙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宋朝境内不仅绝大多数人用牙刷刷牙,还出现了专门贩卖牙刷的店铺,制作牙刷的作坊。宋代《梦梁录》就有“傅官人刷牙铺”之类的记载,这些刷牙铺就是专门出售牙刷的。
宋朝的牙刷制作,材料多选木、竹骨、角,比起辽代,材料来源更加丰富,价格也变得平易近人,使用牙刷刷牙变得更加低廉。
宋代牙刷和现代基本类似,在之后的朝代没有太多改变,直到明孝宗墓中出土了一支完整的牙刷实物,已经和现代牙刷完全相同了,让这个皇帝成为世界牙科医学会认可的牙刷发明者(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中国人就用上牙刷了)。
图6 茯苓,古代制牙膏原料之一
在牙膏方面,古人发挥了更大的想象力。最早是用盐水、酒、醋、药汤这些漱口水作为牙膏替代品,后来将盐加工成青盐,成为专职牙膏替代品。直到杨柳枝擦牙法出现,各种琳琅满目的中药牙膏替代品便应运而生。
宋代,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洁不干净,就用牙刷清洁,实在没有,去院子门口掐一段杨柳枝杨柳枝,再不济,双指横放,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对于牙膏的选择,古人并不拘泥于某一种配方,古书记载的牙膏配方不下一二十种。大文豪苏轼和科学家沈括各自发挥联想,制作牙膏。苏轼选择的材料是松脂和茯苓,沈括选择的是苦参。
比起欧洲人,中国人刷牙的历史要早千年以上,接吻是现代欧洲人的日常礼仪,要是放在古代,俩人一见面,露出两排大黄牙,亲一个?简直是一场灾难。
文:曾府成
参考文献:《梦梁录》《礼记》《史记·仓公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