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人以什么为主食?
优质回答:
古人以什么为主食,要看古人生活在哪个区域,以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例,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小米、小麦和瓜果蔬菜为主食。
菽、稷、麦、稻、桑、麻是古代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农作物。桑和麻主要用来解决穿的问题,不属本次问答的内容。我们就分别说说其他四种农作物。
菽就是各种豆类的总称
中国是常见豆类作物的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产量稳定,是重要的农作物。豆类尤其是黄豆,吃多了易胀气,又没有深加工的工具和技术,一直没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直到汉代,豆腐的发明,拓宽了豆类加工的范围,豆类能够以更多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食谱中,但仍然不能占主导地位。
稷就是谷子的总称
谷子的原产地在中国,作为旱地农作物,易于种植,适应地域广,在古代种植普遍,并且易于加工。小米营养价值高,蒸煮方便,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即便有这些优点,但古代生产力低下,单位面积产量有限,古代的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加上战乱和自然灾害,粮食一直都是很金贵的,所以,一直到北宋,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论语》里面孔圣人都说:过午不食。
小麦
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但传人中国却很早,极适于中原地区种植,产量很高。但由于加工工具和技术的滞后,小麦在进入中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没能成为古人的主食,可以想象得到,天天吃煮麦仁谁也受不 ,“麦饭豆羹,野人食之”,说的就是这个事,贵族和有钱人是不吃麦饭的。直到秦代,石磨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磨成面粉,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一下子把小麦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到西汉时,石磨就有了磨粉和磨浆(豆腐开始出现)之分,“煮饼”也就是面条的前身已经出现,直到宋代,面条之名才稳定下来。
水稻
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 ,产量稳定,但作为水田作物,很难在中原地区推广,加上古代运输工具落后,交通不发达。运到北方后成本增加,虽然口感确实超过小米,但普通人家还是吃不起的,仍以小米为主。贵族和有钱人家已经普遍吃大米了。
瓜菜半年粮
民以食为天。无奈产量有限,普通贫困农民往往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把应时瓜果蔬菜作为主食,主要还是为了节省粮食。至于价钱更高的肉食,只能是起调节作用的副食。
玉米、红薯和土豆
现在我们常见的玉米、红薯和土豆,传人中国较晚。玉米和红薯大致是在十六世纪的明万历年间才传人中国,土豆更晚,十七世纪时传人中国。我们的老祖先是没有机会吃到的。
古人实在不易,今人应珍惜当下!
其他网友回答
早期是黍、粟、稻,后来引进了麦
黍:中国人最早的主食
对上古时期的东亚地区而言,最重要的作物有三种。
中国北方最早被驯化的作物是黍,也就是现代中国人所说的糜子。
黍的祖先是哪种野草至今尚未有定论。类似黍的野草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
距今9000年到7000年左右,位于黄河中游两岸,今天河南以及河北的华夏人群先祖开始人工种植黍。这是农业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北方。而靠着种植黍提供的稳定食物来源,这批人成了北方最早开始由采集狩猎社会转型为定居农业社会的人。在随后的数百年时间里,种植黍的范围逐渐扩大,东边沿着黄河扩散到下游,今天的山东一带,西面则溯河而上,沿黄河以及渭河进入关中盆地,直达甘肃东南部。
作为现代农作物,黍存在严重的缺点,不但产量较低,而且即便在水肥条件很好的情况下也难以增产。但是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黍仍然能维持较为稳定的产量。生长期短暂的黍几乎是最为省水的谷物,且抗病能力极强。对于农业技术刚刚起步中国北方先民而言,驯化黍的意义非凡。
这些沿着渭河和黄河的黍农奠定了日后的华夏文明基础。黍作为中国北方主食的历史出持续了数千年。东周时期,路过已经化为废墟的宗周的西周遗民仍然在《诗经·王风·黍离》中发出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哀叹。
粟:狗尾巴草的大作用
然而,黍也不是没有对手的。《黍离》中已经提到了另一种作物——稷的存在。它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和黍同样重要。
粟的驯化比黍要稍迟一些。农业刚刚起步时,北中国正经历一段气候干燥而寒冷的时期。虽然粟和黍都是旱地作物,但粟的抗旱能力跟耐贫瘠土壤能力和黍仍不可同日而语。黍在年平均气温6-10度,降水量350-450毫米的环境下生长最好。而粟则更喜欢年平均气温8-10度,降水量450-550毫米的环境。随着气候逐渐转向暖湿,粟从华北平原东部较温湿的地方开始向西扩散。
一旦种粟变为可行,它相对黍而言产量稍高的优点就变得非常重要。更高的产量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支撑规模更加大的聚落以及更为复杂的社会形态。长期种植黍、粟农业,终于使得华夏先民在东亚众多人群中成为率先脱颖而出,进入文明时代的族群。
华夏人对粟的重要性有极其充分的认识。粟在先秦也称为稷。周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后稷。此处的“后”是上古华夏人对首领的称呼。追寻先祖到后稷充分说明周人对粟的重视程度。后来“稷”更是国家代名词“社稷”的重要组成部分,稷乃是建立国家的基础。
稻:中国农民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主要吃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