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有(你知道哪些诗句是描写雪景的)

网友提问:

你说说哪位诗人描写的雪景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优质回答: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的这首《夜雪》,读起来实在有些平淡无奇,没有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旷远,没有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温暖,没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更没有他自己的另一首《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适,但是我还是喜欢它。

当你曾冬夜里旅居在外,当你曾经历过人生中的失意,当你曾感受过难言的孤寂,我想,你也会喜欢它;因为它,写出了你那种生命低谷状态下的落寞和冷清。

诗作背后的故事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人可能会说,讲诗就讲诗,非说什么背景,纯属啰嗦凑字。这个还真不是。文字的意义怎么能离开写作背景,正是作者在不同的境遇之下,赋予了文字不同的感情,才让一个个文字鲜活起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背景之下,表现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有人说外国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心里有一千个月亮,所谓见仁见智,而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就是最酷的哈姆雷特就是最美的月亮。我们现在只说《夜雪》,我眼里的夜雪,我心中的夜雪。

彼时是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44岁,因为上书论宰相武元衡遇刺之事被贬州刺史;又因母亲看花坠井而亡他写过“赏花”诗和“新井”诗而被诬有害孝道,加贬江州刺史。对,就是《琵琶行》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司马。这次谪贬对白居易的打击很大,不仅幻灭了政治理想,更背负“不孝”的罪名;其实,那不过是被他的那些讽谕诗得罪的权贵们的无耻诬陷与报复而已。

这首诗所流露出的心情

白居易还是有些消沉的,“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除是非心”。独自离家在外,拥着枕头和棉被还是感到冰冷,不禁觉得惊讶;待看到被雪光映亮的窗户,才明白,原来是下雪了。夜深了还是孤枕难眠,听着时不时传来的竹枝折断的声音,知道这雪是越下越大了。

全诗没有任何色彩,如同白描。但一个“明”字,是一处亮点;一词“竹枝”,让心里浮上一抹青色。没有描绘雪的姿态,你却能联想到大雪之纷纷扬扬;能够联想到雪中的寒冷寂静。作者通过触觉、视觉、听觉为我们烘托出一种感觉,那就是:雪夜里,离家失意的人,失眠、孤单,有所想却没说;有多虑却无言。独自在这下大雪的夜里,静静地倾听,雪落的声音……

诗作里蕴含的深意

雪大压得竹枝折断,一是实景,二有深意。竹,从来都是风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意象,是否暗喻作者自己?大雪压竹枝,是否,隐喻宦海风波?

人生难免不如意,难免遭遇大风雪。就算忍受漫漫寒夜的冷清,也要有默默听雪的心情。窗外,还有一从竹,陪伴你……

我喜欢白居易的《夜雪》,更喜欢他欣赏夜雪吟诗咏之的心态。

(延伸阅读: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流传于世)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雅室雕龙 来回答您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对古今中外的诗人和诗歌还是有一定研究的。

△雪景

古今中外诗人描写雪景的人大有人在,描写的雪景也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例如: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形象生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落天外,美国爱默生的《The Snow Storm》:

Announced by all the trumpets of the sky,

Arrives the snow, and, driving o’er the fields,

Seems nowhere to alight: the whited air

Hides hills and woods, the river, and the heaven,

And veils the farmhouse at the garden’s end.

The sled and traveler stopped, the courier’s feet

Delayed, all friends shut out, the housemates sit

Around the radiant fireplace, enclosed

In a tumultuous privacy of storm.

……喜欢的大多!很难一时说得清,下面就说一个相对比较喜欢的吧。

△雪景

那就是唐代诗人张打油在他的《咏雪》诗中描写的雪景:

咏雪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喜欢的理由:

因为这个人。草根逆袭成名人。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就是因为这首诗所写雪景毫不矫揉造作本色传神。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古今中外诗人写的雪景不胜枚举,@雅室雕龙 只是在这里抛砖引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还请大方之家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我的回答但愿能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对您有所帮助!

?图自网络,涉权请删。喜欢请关注@雅室雕龙

其他网友回答

我喜欢

岑参一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粉粉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说明]

这是一首抒情诗,写的是西北边防军营中军官之间的送别之情。诗人从西北边境绮丽多姿的塞外风光着笔,通过对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和送别场面的描绘,表现出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显示出一种藐视困难的乐观豪迈精神。

全诗可分四段。开头四句极力渲染塞外的风雪严寒。起句突兀警拨,境界昂扬开阔,时间、地点含蕴在客观形象的描写之中。接句又以"春风"、"梨花"比喻塞外风雪,有如万丈奇峰,拔地而起,出人想象。从"散入珠帘湿罗幕"到"都护铁衣冷难著"是第二段。这四句在前段已经描绘出的广阔境界的基础之上,进入细致的描写,笔墨集中在一个"冷"字上。连"将军"的"角弓"都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衣"都冷得难以着身,从"瀭海阑干百丈冰"到"风掣红旗冻不翻"是第三段,着重写军营之中的送别场面和环境氛围。从"轮台东门送君去"到结尾是第四段,写雪地送别。此时雪满天山,友人骑马去运,山路回环,人影消失,只留下雪地上的斑斑蹄印,

此诗特点是想象奇特,比喻新颖。诗人用春天般的感情来描绘和赞美塞外风雪,表现出一种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友人回京,行者高兴,送者喜悦:在喜悦之人的眼中,那卷地的北风,漫天的飞雪,裹树做银花,简直就是和煦的春风和盛开的梨花一般,新鲜美丽,富有朝气。所以,那"千树万树梨花",实际上是诗人内心绽开的感情的花朵。由此两句,尽管全诗始终描绘风雪严寒中的送别,但却从头到尾洋溢着一种轻快而又愉悦的情调,

二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此诗以《白雪歌》为题,通篇处处不离"雪"字,"飞雪"、"暮雪"、"雪满"、"雪上"是直接写"雪",而"散入珠帘"、"百丈冰"、"万里凝"、"冻不翻"等句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写"雪"。"雪"即突出了边疆的特色,又反衬出送行者热烈纯洁的情感,"雪"即成为结构全篇的线索,又增加了全诗的抒情性和形象性。而开篇引人入胜,结尾余意未尽,更增强了本诗所特具的感人的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