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优质回答:
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最终获胜的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24年,在第五次远征蒙古的回师途中,明成祖朱棣因病去世,时年64岁。翻看史籍中记载的朱棣的一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朱棣在做皇帝的22年间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要知道朱棣继位的时候不过才42岁,正值壮年,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至于一个孩子也不再出生了,在这一方面他实在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没法比,朱元璋66岁还有一个儿子出生,67岁还有一个女儿出生呢?
说起来,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在古代帝王里还算是很可以的,一生有42个孩子出生,他的长子朱标37岁去世,也还有10个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年,朱标还有孩子出生,而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64岁去世,却只有9个孩子。而且,朱棣最小的一个孩子名为朱高爔,生于1391年的冬天,这一年朱棣只有31岁,朱高爔生下来不过一个月就夭折了,而朱棣的倒数第二个孩子是长宁公主,生于1386年,22岁的时候去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棣在31岁的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当然古代孩子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也不能说明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棣32岁之后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32岁放在现在的话,还有很多男的没有做爸爸呢,那么,为什么朱棣在这样的年纪就不再生育了呢?这里最先排除掉后妃的原因,朱棣的妃嫔并不少,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就有二十多位,还有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史籍中没有留下记载的。因此只要朱棣想,有无数的女人想为他生儿育女,但偏偏皇宫中谁也没有能够生下一男半女,一个女子可能不育,两个也可能,但所有的都不能生,那就不是妃嫔的问题了,而是朱棣的问题。
那是不是朱棣很忙呢?他确实很忙在做燕王的时候忙着守护大明朝的北疆地区,后来又有一个靖难之役,打了近三年,继位之后又因为得位不正,使劲的折腾,甚至还御驾亲征蒙古了五次,更是在第五次的时候死在了回师的途中,但是这都不能算忙的没时间和妃子谈谈人生和生人。
其实说到底,最可能的就是朱棣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成功让燕王府和后来的皇宫里的女人怀孕了。
说到朱棣,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朱棣和李世民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两人同样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没有皇位继承权,但都通过政变夺位成功,得位不正是两人的共同之处,而且,李世民也是在三十六七岁上不再有生育能力,不过,李世民好歹有三十五个孩子,而朱棣只有九个孩子,这个差距就比较大了。
李世民没有了生育能力多半是因为他戎马半生,又操劳一生,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才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我们看朱棣,情况则难说得多,很多人认为靖难之役对朱棣的生育能力有影响,让朱棣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那几年的战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因此他在称帝之后再也没有生育过。但是前面说了,他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是在1391年,当时朱元璋还好好在那做着皇帝,离靖难之役也还有八年的时间,这八年里,朱棣也并没有孩子出生,因此朱棣大概率在做燕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生于1360年,大明朝建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并没有参与建国之初的战争,可以说朱棣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16岁的时候才被要求到外地做藩王,但在就藩之前,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从南京回到了凤阳老家,直到朱棣20岁的时候才就藩。不过朱棣的藩地是在北平,从南方进入北方生活,难免会水土不服,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还要经常参与对塞外蒙古的战事,后来的北方战事大部分都以朱棣为军事将领展开。
北方塞外的恶劣天气以及不间断的战事可能是导致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还有不加节制的私生活等等,这都能损害生育能力。当然,这些也都只是猜测,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说不定。
其他网友回答
很显然,朱棣壮年遇到生育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朱棣出生在公元1360年,登基于公元1402年,朱棣在登基称帝时已经42岁,正值壮年时期。
朱棣共生育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其中最后一个孩子是朱高爔,他出生在公元1392年,也就是说朱棣从32岁之后就没有生下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因此历史对朱棣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朱棣在正值壮年的年纪后就没有生育子女?
首先要排除朱棣不近女色的可能性。
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发现,朱棣在登基之前已经迎娶多位妻妾,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后,明成祖朱棣曾经多次广选美人充实后宫,这是皇帝登基后的普遍操作,因为皇帝子嗣兴旺程度之间关系着王朝皇权传递。
明成祖的后宫中有明确记载,也就是有固定位份的妃嫔就超过20人,朱棣共有四位皇子,其中老四幼年夭折,史书上关于他生母的记载都没有,其余三位皇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他们三兄弟的生母均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更为神奇的是,朱棣共有五位公主,前四位都是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也就是说朱棣的这位原配妻子为朱棣生下七位子女,可以说对明朝的贡献都非常大。
这位仁孝文皇后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徐氏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知书达理深受婆婆和丈夫的喜爱,并且徐氏不愧是将门之后,在靖难之役期间帮助朱棣镇守北平,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从徐氏的性情判断,其他妃嫔没有为朱棣诞下皇嗣应该不是徐氏从中阻挠,并且徐氏在去世后上谥号“仁孝皇后”,从谥号可以佐证徐氏的性格是宅心仁厚类型的。
朱棣的后宫女子众多,按道理来讲应该为朱棣产下子嗣,别说皇子,就连公主都没有,可见并不是后宫的问题,问题出现在朱棣身上。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事关朱棣的生育能力。
朱棣曾经娶了两位来自朝鲜的女子,她们分别是贤妃权氏和丽妃韩氏,史书记载贤妃权氏因擅长吹箫而得到朱棣的赏识宠爱,看到朱棣经常与贤妃交流乐器,受到冷落的丽妃韩氏就心生妒忌,于是在贤妃的食物中下毒导致权氏死亡。
朱棣得知消息后大怒,在严查过程中发现丽妃韩氏与宦官私通,下令处死韩氏。韩氏在临行刑之前大声咒骂朱棣“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罪之有?”
简单地说,就是韩氏咒骂朱棣不行,因此后宫妃嫔与其他男子私会,这有什么罪过?罪过肯定是不能赦免的死罪,但是同时也透露出朱棣在生育能力方面确实遇到难题。
朝鲜史书上的这段记载主要是出自朝鲜妃子侍女的口中,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中很有可能是侍女抹黑明成祖朱棣,但同时由于朱棣从登基称帝到驾崩去世的22年时间里确实没有皇嗣出生,不得不让人怀疑朝鲜史书中的记载是真实的。
不管朝鲜史书中的内容是否可信,至少问题出在朱棣身上是确定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由于朱棣前期是能生育的,所以从公元1392年之后发生的事对朱棣来说可能造成不能生育的伤害。根据朱棣的经历来看,很有可能是在北伐蒙古期间留下的永久伤害。
公元1390年和公元1396年,朱元璋发动最后两次北伐蒙古的战争,而这两次战争都是燕王朱棣作为核心主力部队冲锋在前的,在这两次战争中朱棣取得胜利,朱元璋对朱棣也是赞赏。
但是朱棣的身体很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悄然发生变化,因为朱棣本来是生活在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来说更为温暖,自从父亲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朱棣就与众位兄弟担负起拱卫皇室的重任,燕王朱棣镇守的就是今天的北京。
由于气候的变化,再加上朱棣经常要带兵远离北部边疆与蒙古人作战,整天骑在战马上导致身体寒气淤积。朱棣在晚年也曾说“朕北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而至。”
此外与朱棣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史料记载朱棣喜欢吃芹菜,按照现代人的养生观念,适当增加吃芹菜的数量可以保持血脉更加健康,但是朱棣对芹菜的喜爱程度超乎常人,几乎达到没有芹菜就没有味道的地步,而饮食过量的芹菜会产生杀精的副作用。
朱棣后来丧失生育能力还有可能与朱元璋的遗传基因有关。
朱元璋是从街头乞丐一步步成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生育孩子方面属于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共生育有42个孩子。但是如果细数朱元璋的孩子会发现,长子朱标37岁去世、次子朱樉39岁去世,三子朱棡40岁去世,这三位都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就死掉了。
如果说壮年去世是个例,但是朱元璋三位儿子都在这样的年纪去世就有点蹊跷,并且这三位并非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尤其是朱标更是众位兄弟中的典范人物。
因此不得不推断是朱元璋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朱元璋前期一直处于东征西战的状态,并且由于早期一直都处于吃不饱穿不暖饿肚皮的状态,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对朱元璋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身心压力都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子们的健康程度。当朱元璋称帝后,生活条件好转很多,在心态上也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后来朱元璋所生的孩子都没有出现大面积壮年去世现象。
从朱棣的后代中也能发现,朱棣所生的最后一个儿子是夭折的,最后一个女儿也是年纪轻轻就病逝,极有可能是朱棣的身体出现潜在问题。
总结一下,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但是在位22年甚至从更早时间开始,朱棣已经丧失生育能力,而其中的真实原因史书并没有记载,根据历史资料推断,可能是因为朱棣常年镇守苦寒之地造成身体损伤,也有可能是朱棣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也有可能是朱元璋遗传给朱棣四兄弟。
其他网友回答
永乐帝之所以能被后人称之为“大帝”,就是因为他是个工作狂,在位二十二年,文治武功都非常不错,那么从大体上总结,永乐当皇帝这么多年都没再产下子嗣,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工作太忙。
朱棣四十二岁登基为帝,年龄算不上老,按照常规的历史来讲,这个年龄生孩子的皇帝并不少,唐朝李渊六十几岁也还不停地生,后世的乾隆六十多岁又迎来了固伦和孝公主,所以朱棣四十二岁,这个年龄要是想生育,那肯定是不难的,而且朱棣一生有妻妾总共二十人,他在位二十二年没有再生育,的确有些稀奇。
在公元1392年,朱棣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起名为朱高爔,但朱高爔的命运不好,早夭了,最后连爵位都没有被追封,自他之后,朱棣也没有再生下子嗣。
其实纵观朱棣一生,会因为他还那么年轻就没有了生育而感到惊讶,可深入了解他的人生历程,又会觉得,其实他没有生育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前面说到,朱棣是个工作狂,在位二十二年,为了弥补上“篡位”带来的恶名,朱棣把自己奉献给了大明中兴,所以没有孩子,或许是他所选择的一条命运。
朱棣在洪武二十三年正式出道伐元,这一年,注定了他的人生里的金戈铁马。虽然早在洪武十三年,朱棣就坐镇北京,但是真正抛头颅洒热血,还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朱棣这一战讨伐北元大将,最终获胜,之后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发生大战,但因为位于北京,和北元势力极其接近,朱棣的军事能力得到很充分的磨砺。
征战之人,没有子嗣的概率很高。
不过朱棣最艰难的日子,还是在于建文帝登基后,要说朱棣后来难以生子,也许就和建文帝有关。
建文帝上位削藩,朱棣是建文帝要针对的头号藩王。朱棣用过很多办法,装傻充愣,但还是逃不过建文的削弱,在公元1399年,朱棣被迫无奈,只能走上了“靖难”之路,靖难之役,是朱棣人生战役里最浓厚的一笔,可这三年多的时间,朱棣并不好过。
靖难之役很难打,因为双方力量太过悬殊。
朱棣仅有数百兵卒起步,而建文帝坐拥数十万军队,虽然没有大败,可是有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朱棣不是坐在后方指挥的那种将领,而是真刀真枪地带头冲锋、拼杀。朱棣一生受过的伤是不少的,靖难之役中受过的伤更是不言而喻,这场长达数年的“靖难”,对朱棣的身体、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等到朱棣进入南京登基后,他实际上已经心力交瘁了。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看似风光,实际上他背负着“洗刷骂名”的巨大责任。
在朱棣的儿子中,最明显的是朱高炽,朱高炽就是朱棣的“高级助手”,但朱高炽的命运也是显而易见,后来登基没几个月就驾崩后,身体的病痛很多,其实朱高炽就是在帮朱棣监国这么多年落下的病根,由此可见,四十几岁的朱棣承受的压力只会更大。
即便是自保,而且削藩一事建文帝的确有错,可是朱棣起兵造成建文帝失踪,还有方孝孺十族被诛等一系列事件,只会成为朱棣的骂名,朱棣当上皇帝,心理压力更大,工作强度也只会更大,虽说朱棣四十多岁还在合理的生育年龄,但前提也是需要“备孕”,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那么也将是没有再次生子的概率。
永乐帝的文治武功是很值得称赞的,先说《永乐大典》,这本巨作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一次汇总巅峰,朱棣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朱元璋也没有做到的,而《永乐大典》耗资巨大,耗心也是无数,就《明史》中诸多大臣、大学士和朱棣商讨大典修缮的桥段就多如牛毛,这件事极其费心。
除此之外,大明中央政治体系朱棣再次进行完善,虽然还没出现内阁,但是雏形已经存在,当然这也是后来朱高炽的贡献更多。
文治上的建功,已经占用了朱棣在京城之余能够自由的时间,历史告诉我们,励精图治的皇帝,在拼命的阶段,能生下孩子的的确非常少,所以朱棣就跨入了“工作狂”的行列。而在京城这么和谐的环境下,朱棣都没有再生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后来北伐时环境的转变,朱棣再想生,可能性更低了。
永乐七年,本来想着和北方鞑靼友好相处的朱棣因为交涉失败而发兵北伐,这一战,他没有亲征,而丘福带着十万大军竟然折戟,全军覆没,这一战让大明尊严扫地,如果处理不好,朱棣将背负千古骂名,就是这一年,让朱棣不得不亲征鞑靼。
永乐八年,五十岁的朱棣披甲北伐,虽然取得了建树,但是也加重了朱棣的生命负担,在南京的时候都生不下孩子,北伐更是不用说。因为是军人出身,朱棣每次大战都是混战军中,说不受伤那肯定是骗人的,年纪大了,还经常流血受伤,朱棣的身体机能急速下降。
其实在北伐的时候,朱棣有着妃子陪伴,其中当时朝鲜所献来的妃子,就很让朱棣喜欢,著名的贤妃权氏,正是朱棣的宠妃,可与这个宠妃,朱棣都没有生下子嗣,当朱棣的黄金年龄一过,又再次征战,朱棣在心理上、生理上,其实都已经过了可以生育的阶段了。
朱棣自永乐八年后,还有四次北伐,最后一次北伐,朱棣还驾崩在回来的路上,不得不说,二十二年皇帝人生,其实是朱棣另一种无奈的人生罢了。
可关于朱棣难以生育之事,在明朝的史料中的确难以捕捉蛛丝马迹,因为避尊者讳,很多事实或许不会被记载下来。而在同时期的《李朝实录》中,却是记载了朱棣“阳衰”的事情,虽然《李朝实录》未必完全真实,但结合朱棣在1392年之后,在1402年登基之前,这十年的时间里也没有子嗣来看,或许有些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除了徐皇后以外,朱棣还有十九位后宫妃嫔,而朱棣的“战果”却只有九个,其中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个儿子,还有四个女儿都是徐皇后所生,这也意味着另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和其他妃嫔所生,这里又或许涉及了朱棣的“生育观念”,可能朱棣并不是太想与徐皇后之外的女子生育,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还是那句话,朱棣的二十二年皇帝生涯,也奉献给了大明,他当皇帝,并不是他人生最理想的结果,这只是靖难之役之后的一种无奈,虽然帝王之位肯定没人会拒绝,可以这样的方式,朱棣也只能走上一条更为疲惫的人生之路。不过在登基后没有继续生孩子,这对朱棣而言没有太大的影响,朱高炽帮他监国,朱高煦跟他征战,仅有的子嗣就能给予朱棣很大的帮助。
而如果朱棣的子嗣再多,无非又是回到朱元璋二十几个儿子的局面,这是等于给朱瞻基埋下“藩王”的大坑,又可能,朱棣是为了避免日后要面对削藩的问题,才刻意没有再生下子嗣,回顾这历史的种种,怎么看都像巧合,这或许也是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