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觉得文言文中,“管仲夷吾者”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优质回答:
管仲夷吾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在此篇中用简练的语言生动描写了春秋时期齐国两位著名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一些秩事,虽只有几件小事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司马迁也借此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先看看这篇列传的内容
春秋时齐国有个年轻人叫管仲,名夷吾,他有一个好朋友鲍叔牙,鲍很了解他,深知他的贤明和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的便宜,但鲍还是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当时鲍侍奉着公子小白,管侍奉公子纠。一番争斗后小白夺得大位,为齐桓公,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但鲍依然向桓公强力举荐了狱中的管仲。管说:“和鲍一起开公司时,因家里穷分钱时会多拿一些,鲍不会认为我贪财。我打了败仗逃跑,鲍也不会认为我胆小。公子纠失败,我在牢中受辱,鲍不以我为耻,知道我的才能依然举荐我,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被举荐后出任齐相,在制定国家政策时与百姓同好恶,百姓想要的就给他们,百姓反感的就替他们废除,这样的施政仿佛是从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政令很容易施行下去,齐国也因此国富兵强称霸诸侯。管仲以后的齐国越来越强大,但后世的人却不夸管仲的才干,反而称赞鲍叔牙的识人之才
管仲的为人处事当政:有才干,知感恩,遇事变通,生活奢华。善于化解隐患,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慎重权衡利弊得失。明白给予才能获取的道理。顺势挽救君王的过错,助就他的美德,使君臣百姓能够亲密无间
一百年后齐国又出了个晏婴,以齐相辅佐了三代齐王,非常受人敬重。国君行正道时,他就顺着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斟酌着去办事,当时名扬诸国。有个叫越石父的是个贤才,被囚禁了,但晏婴了解他,把他赎了出来,待为上宾。晏婴车夫的老婆看到晏婴身居高位但谦逊有礼,而自己的丈夫只是个车夫却行为得意傲慢,就想和他离婚。车夫听道后改正了以前的行为态度,谦虚恭谨起来,晏婴注意到了他的变化,推荐他做了大夫。
晏婴的为人处事当政:有识人之能,谦逊恭敬,坚持原则,生活简朴。敢于直言进谏,冒犯国君的威严,正确的事即使有风险也要去做。太史公本人也特别崇敬晏婴,恨不能成为他的车夫
管仲,鲍叔牙,晏婴这些曾显赫一时的贤人,因司马迁的记述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多了解,读了这篇列传可以有什么感悟呢:
(一) 不能因一时的行为表现就去否定一个人的才能和价值。为理想奋斗失败了并不代表愚蠢,与敌人作战败退了并不代表胆怯,为百姓谋福利而事新主并不可耻
(二) 不被人理解是痛苦的,世上几人能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能够理解困境中的贤人,并付诸行动为此抗争,不怕得罪权贵的人,又是多么的稀少和难能可贵啊
(三) 识才举贤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四) 稍有成绩便洋洋得意之人,是傲慢无知、目光短浅、让人讨厌的。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有可能获得更多长进,谦逊的态度能让更优秀的人认可你
(五) 国家政策应是民意的体现,与民同心可以凝心聚力,国家蒸蒸日上。百姓富庶才能知礼节荣辱
(六) 面对权势,不能盲目执行错误指令。身居高位,也应注意发现身边贤人,不因地位低而看不起他们
(七) 坚定信念,坚持正义之事,哪怕你是少数人,品格比才华更为可贵。正直的人不仅可以得到当时人的尊重,也可以得到后世的敬仰
其他网友回答
管仲是成功人士。他建立了功业,成就了自己;而鲍叔牙让出了机会,成就的只是管仲。管仲是能人,鲍叔牙是好人。
其实,能引人称道的大抵就两类人:能人与好人。能人有一流的本事,好人有难得的品质;能人能建功立业,好人能舍己为人;能人踩别人的肩膀上位,好人把肩膀借给别人踩;能人只成就自己,好人却成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