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优质回答:
《资治通鉴》的成书
编者:此书由司马光主编并署名,有三位助手(亦是文学史学大家),有人统计此书涉猎的书籍322种之多,这在宋代实属罕见。可见,编写阵容强大,实力雄厚。出精品是必然。加之,编写者处于一心一意编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司马光赋闲在家,心情可知,如这段时间的家书《训俭示康》。
另外,司马光等人一心要编写一部让皇帝能从中受益的书,所众多材料中剪裁之慎重可见一斑。这也决定了此书的质量。
环境:这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要求。形势迫切需要拿出决策和判断,需要从历史中寻求解决之道。辞书的编纂正是宋朝廷内外交困的时候,面对“三冗”问题(冗兵冗官冗费),应如何应对?这是摆在皇帝和权臣面前的必须要解决的。
当是时也,军事上,重用文官,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下降,实行募兵制,冗兵形成;政治上,官、职分离,造成冗官;与西夏、辽签订和约,每年拿出钱帛因此导致“三冗”及积贫积弱。
赞助:这部书受到当时的皇帝支持,这在当时很关键的。因为当时王安石们与司马光们,矛盾较为尖锐。有皇帝的支持,很多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如:资料的查找,对人财物的调配,就容易得多了。还有一层保护膜,当受到质疑时,由皇帝的诏书在,无疑底气很足啊。
《资治通鉴》的内容
初衷:从这部书的初衷看,这就是一部帝王之书,是给当时皇帝看的。
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这部书,内容着重在政治、军事、天文、宫廷之上,对文学、文艺基本没有。不能让皇帝玩物丧志。
文采:由于是给皇帝看,文采是断不能少的,还要在文采上下功夫。既有史实,又有文采、生动活泼。梁启超评价该书文字“灵动”。当为不惘。
组成:第一,史实当然是主要部分;第二,这部书要实现司马光们的意图,又不能明确说,不能随便看出,于是,有了“臣曰”这个部分(共119段)。还有,一个辩误30卷,在现行的书上不常见。
《资治通鉴》的流行
1、宋代皇帝以及皇家的必读书籍。
2、文人士子、大臣贵族猎取智慧的书籍。
3、有志于历史研究的学者。如:王夫之《读通鉴论》类。
4、仿《资治》的书籍不少,但比不上《资治》之雄厚。
5、近代曾国藩、梁启超,当代伟人毛主席赞赏有加。
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资治》语言,来说明道理。
诚如,翰林学士王磐在给《资治》的序中感慨道:“噫!遐乡小邑,虽有长材秀民,响慕於学而无书可读,悯默以空老者多矣。是书一出,其为天下福泽利益,可胜道哉!昔圯上老人出袖中一书,而留侯为万乘师;穆伯长以昌黎文集镂板,而天下文风遂变。今是书一布,不及十年,而国家人材之盛可拭目而观之矣。”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要想知道《资治通鉴》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就要先了解司马光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司马光写这本书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总结借鉴前朝执政之得失,来管理国家少犯错误!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那前朝不是有很多此类书籍了吗,为什么还要再写一部呢?因为前朝这类书太杂太多,皇帝哪有时间读啊?况且前人的书籍中并没有司马光本人的观点,所起作用也不会太大,所以还是要亲自编写一本。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所以司马光决定整理编纂一本可以读完,还能了解历史的书。当然,司马光写书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后来宋神宗还御笔亲赐了“资治通鉴”这个名字,其含义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司马光的初衷不谋而合!所以司马光说,“臣之经历,尽于此书”。经过十九年如一日的辛苦努力,《资治通鉴》终于问世了,这部伟大的历史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产生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司马光当初的期望!后世的执政者也大都将其列为必读之书。就连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手不释卷,将其做为枕边书,细读了十几遍之多,可见其书魅力之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我看过几次《资治通鉴》,不过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资治通鉴》没有《史记》那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豪迈,也没有《三国志》那种站在哪个角度就以哪个角度为正统的思考方式。小到人物,大到国家,《资治通鉴》都有涉及,有以个人为中心,有以国家为中心,通过各种事情的经过,总结出不同的教训,供阅读者参考,让阅读者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看待问题,从历史事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古往今来,《资治通鉴》的评价都非常高,毛主席十七次批注此书,评价说每次都获益匪浅,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这是历史的伟人对它的评价。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多读此书,其中好多故事一环扣一环,能看到整个历史的演变,更能体会到一个小事对后果的影响,也有通过小事,显示人的做事风格与最后成败,更加现实的反映历史的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其他网友回答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宋神宗对《资治通鉴》的评价。这也是《资治通鉴》得名的原因。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勿蹈覆辙。
《资治通鉴》和《史记》被称为中国的史学双璧。
?
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 1、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借鉴作用。
? 2、《资治通鉴》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除具有政治的主作用外,同时对经济、文化、军事、学术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3、《资治通鉴》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 4、《资治通鉴》关于处人做事的原则与方法太多,能指导做政治的人如何搞好政治,不搞政治的人如何去处人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