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没人伪造圣旨(圣旨可以造假吗)

网友提问:

古代为何没人假造圣旨?

优质回答: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封建社会,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也是皇权至上的最集中体现。它的作用,是代替帝王传达旨意。

从明朝等朝代圣旨开头的四字“奉天承运”便可看出:它隐含天命不可违抗的意思。古往今来,没人敢违抗圣旨。

也就因此,假造圣旨将可以达成任何目的。可即便如此,也鲜少有人敢假造圣旨,为何?要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圣旨本身一层层剖开来说。

首先,圣旨的第一个字有特殊的防伪措施。

很多电视剧在宣读圣旨时都习惯性地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可实际上,很多朝代,比如唐代圣旨的开头并不会用这八字,但这些圣旨和所有圣旨一样,开头第一个字的位置都非常有讲究。

圣旨上通常都绣有祥云,第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依照圣旨内容和接受圣旨臣子以及祥云位置而有相应的规定。这就是说,圣旨开头第一个字写在哪里,第几行,第几列,第几个云彩上,都有不同的规定。

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圣旨的第一个字一定是皇帝亲手书写,皇帝的笔迹大臣不可能不认识。

这个圣旨第一个字的特殊位置,加上皇帝亲笔,就相当于皇帝和臣子之间的暗号。这样一来,一旦出现假圣旨,只第一个字臣子便可轻易分辨。

其次,圣旨的颜色并非都是黄色或者单色,他的颜色非常多,其颜色越多往往代表接收圣旨的那个人官级越大。

根据历史记载,一般的圣旨可分为六个等级,也就是六个颜色,尤其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颜色并不是用染料涂上去的,而是工艺精湛的匠人用线一点点缝出来的。这些圣旨早在颁布前就已经绣好备用,且都有相应的编号。

所以,其造假难度极大。

第三,从第二可看出,圣旨既能绣颜色,自然其材质就不是“纸”,实际上,圣旨的材料非常讲究,它虽是布料,却绝非普通布料,而是一种官员和老百姓几乎见不到的布料制成。

制作圣旨的材质,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这种材料几乎只有皇帝一人能接触到。这自然也无形中加大了圣旨造假的难度。

第四,圣旨有时虽然很短但其长度却多长达两米,所以,它的宣读也远不像电视剧中那般简单,有时需要几个人协助展开才能宣读。下图为明正德皇帝在继位第八年颁布的一则圣旨,普通规格的图片根本装不下,非得分成两张才可以装下,足见其长度之大。

第五,圣旨从下达命令到加盖玉玺到传达到接收圣旨官员手中,需要经过层层负责人之手。每过一道手,负责人都必须在圣旨上签字。这个流程之复杂,可以想见。

这样一来,要造个假圣旨,就非得打通无数个关卡或者伪造无数个官员签名。而若真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造假圣旨者,往往一经查出便会被株连九族,这造假成本之高,着实骇人。

在这以上五个防伪手段之外,还有一个无懈可击的防伪措施,而这个防伪措施,几乎是万无一失的,那就是:帝王和臣子约定在圣旨上留记号。

而这记号,通常只有帝王和该臣子两人知晓。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人有通天本领做到以上所有,他也依旧瞒不过接收圣职者。

这其中的最典型例子,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戚继光识破假圣旨”一案。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有一年,倭寇联合北蛮在天津一带引发骚乱,于是张居正便把戚继江召到京城,准备让他去对抗北蛮。

可戚继光刚刚出发不久,便收到了一则圣旨,圣旨上的内容是:让戚继光用棉布换北蛮的战马,以解决战马紧缺的问题。

可戚继光看到圣旨后,立马就将来传圣旨者杀了,很简单,只一眼,戚继光便看出:这则圣旨是假的。

而之所以一眼便识破费劲心机造出的假圣旨,只因为:这则圣旨里没有他和皇帝还有张居正约定的记号。

原来,临出发前,未恐时局有变,戚继光、张居正和皇帝万历帝(当时仅10岁)便秘密约定:

“如果朝廷有圣旨的话,会在祥云正中央滴上一滴墨汁,如果戚继光有本上奏,会在照本的最后一笔写得略粗一些。”

之所以做如此约定,是因为心思缜密的张居正知道朝中有人居心叵测,同时他也知道:戚继光谁都不怕,就怕圣旨,如果有人假传圣旨,他必然会吃大亏,所以张居正才做这样的“防伪标志”,以绝后患。

这便也是圣旨无人伪造的原因,这原因用一句话概括便是:伪造难度极大,伪造风险极高!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伪造圣旨的事是多得很。

说没有的人是不是太单纯了?连皇帝都能被推翻,圣旨有什么不能伪造的?随便举几个伪造圣旨的案例吧。

宦官伪造圣旨的案例

东汉宦官樊丰是汉安帝时的中常侍,在朝中为非作歹。

某次,汉安帝外出东巡时,樊丰想要修建宅邸,竟然伪造了圣旨来调动物质。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太尉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

樊丰诈作诏书,这可是明明白白地伪造圣旨。不仅如此,告发这件事的人还反遭诬陷,被逼迫自杀。

伪造圣旨来篡位

说到伪造圣旨,怎么能不提隋炀帝杨广呢?

根据史书记载,隋文帝在病危临终时,曾有意废黜忤逆不孝的杨广,并且派自己身边的大臣柳述、元岩拟旨废杨广,重立前太子杨勇。

谁料,当时在场的另一位重臣杨素将这件事秘密告知于杨广。于是,杨广伪造圣旨,将柳述、元岩逮捕。据史载:

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

类似的例子还多得很。

总而言之,你可以说圣旨未必能伪造的有多像,但是说没人敢伪造圣旨,这完全是脑子有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根据现在很多电视剧对于我们观众的内心的洗礼,以后大家认为读圣旨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事实上圣旨不可能这么弄。如果说有人在你面前这么读圣旨的话,这个人肯定就是假冒的,古代的圣旨特别长,必须要两个人一起合力才能把它打开,而且需要有专门的第三个人负责宣读圣旨。

如果说情况允许的话,那么宣读圣旨的时候必须要针对你眼前的情况,沐浴焚香,供上香案,然后跪迎圣旨。

而且咱们看到的这个图片里面,这圣旨做的太粗糙了,古代的圣旨呢,并不是只有一个颜色,每一个圣旨都有多个颜色组成,比如说有五色的,有三色的,在古代啊,长一点儿的锦帛就很难找了,而圣旨所制造出来需要的材料以及做工,整个圣旨制造出来的效果,那都不是说普通的人家所能够拥有的,即便是达官贵族拥有着相应的材料,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没有相应的技术,技术在谁手里?在皇帝手里,除此以外,皇帝颁发圣旨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卷轴的那个滚轴他的材料也是有特定的要求的。

每一个圣旨都会一式两份,皇帝那里都有备份,而且每一任的皇帝。去世以后,他原先存下来的所有甚至全部是需要焚毁或者是销毁掉的。

当然,甚至背后代表着皇帝的权利。如果说你一个大臣代替皇帝发布圣旨,证明你这个人是要僭越,同样都是大臣,为什么你要僭越呢?为什么你可以代替皇帝发布命令呢?你是要谋反?所以说,无论是谁代替皇帝发布命令,结局都不是太好。

这么看来,在古代的话,制造一个圣旨确实是有点难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