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流芳久 丹青毓秀长

翰墨流芳久 丹青毓秀长——维西县庆州庆迎国庆“翰墨流芳”三人书法、国画展观后
几天前,朋友圈开始被文化馆书画展览的预告刷屏。参加展览的是维西县三位默默耕耘的书画作者:艺名纳西人的朱存瑞老师、文化馆的艾之华老师还有叶枝镇农民画家和骑龙。此次参加展览的有六十几幅作品。“大地飘香手捧丰收呈两庆,展厅溢彩笔倾喜悦涨三江”,维西县三江毓秀诗书画影协会会长李世芳老师撰联由朱存瑞老师挥毫的对联张贴展厅大门两侧,满是喜气。
展览地点设在维西县白鹤山文昌宫。这里风景怡人,苍松古柏参天屹立,文化氛围浓厚,是维西最具有灵气的地方。289年前,通判陈权来维西建维西厅,古城慢慢建立,后来文昌宫就是寄托了维西人们文运昌盛的愿望的圣地。只可惜庙宇楼阁毁坏殆尽,今人再难以目睹以往的原貌了。文革后,维西众多庙宇完全被毁,这无疑是最大的文化损失。后来,文化馆、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都集中在此,老人们打门球、读书、撰写对联、吟诵诗文,用文艺点缀老年生活。古建筑虽然不复存在了,单现代人又恢复了这个钟灵毓秀的小山的文化气息。
坐在山巅,可以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环绕白鹤山,西面与保和镇第一完全小学遥相呼应。中间是百年老城中心:十字街、小平街和青龙街,脚下在新的商业中心念萨街,新的居住中心嘎萨街。往东是休闲吃喝的白鹤路和东大街。西接顺城北路菜市场。
三百年树龄的柏树见证了维西县城悠久的历史变迁,每每从树下走过,人们都不免阐发一些遥远的追思。

280年的丹桂一样成为维西历史的活化石,金秋还散发着百年清香。
280年的紫薇花,是道教圣树。今日还在绽放火红的花,一团团的花球就像烈焰。维西喜欢叫这种花“火把花”。
早早的,还没有人气,我就来到展馆。直到陆陆续续来到的人给小院增添了热闹气氛。
年轻的 画家正在和书画前辈杨嘉喜老师亲切交谈。
十点,开馆仪式正常进行。主持人一身水墨意境的旗袍给人素淡优雅的感觉。
维西县文联主席赵毅同志致辞。
迪庆州书画家协会主席和发奎老师发言。
展览艺术家代表朱存瑞老师发言。三江毓秀诗书画影协会副会长尤宴成老师宣布展览开始,在轰鸣的鞭炮声中,简单的开馆仪式结束后,下起了小雨。人们涌进了展厅。
展馆里满是翰墨清香的条幅和写意山水的画卷。体现展览者艺术匠心和浑厚功力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引发阵阵赞叹!

孩子们的到来是最让人欣慰的,开明的家长和热爱艺术的孩子是维西未来的希望。
和老师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和指点着实让创作者和参观者都受益匪浅。千年哲学思维与书法艺术相互阐幽见微,珠联璧合。银钩铁画之间或飘逸或古拙,尽显章法,独具匠心。

朱存瑞老师在维西一中退休的数学高级教师,是我八十年代末在一中读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没想到一位理科老师在退休后对艺术竟然有如此浓烈的兴趣,坚持临帖揣摩,刻苦钻研练习,在精研楷书的基础上对行草很有造诣。遒劲有力,又不失灵动飘逸。

艾之华 1972年生、纳西族、维西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因工作需要提笔学书,擅长小楷、隶书,作品多次参加县、州、省书画展。
认识艾老师是在微信上。她父亲是我们维西一中的老教师,艾老过世,学校组织老师们参加追悼会并积极送老人出殡。后来我写了关于艾老的文字《薪火精神永相传》,慢慢加为好友,知道她是我堂哥的妻子,是我的叔伯嫂子。堂哥的爷爷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她建议我写一篇关于维西女土司禾娘的文学作品,我苦于平日奋战在基础教育一线,教学压力较大,又没有相关资料,一直没有下笔。没有想到她的书法已经小有成就。;隶书尤其有造诣。

和骑龙 1978出生于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维西知名的农民画家。九风堂弟子,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理事,迪庆州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纵观和骑龙的画,选取的意象大多是高山峡谷翠林,有三江地区的山羊牛儿,整个画面恬静,充满一中田园牧歌的宁静安适。

探讨气氛还十分浓烈,意犹未尽。中午时光已然来临,午餐安排在新街的广聚楼。这是维西较早的一家饭店,墙上有很多的字画,其中不乏今日展览老师的早期作品。大家,边走边欣赏,品味着翰墨丹青之间的艺术感悟。就像享受桌子上面的美食,用味蕾品味地方味道。有老师说,维西人做的餐饮是本色的。就如老子所说的“大道至简”一样。艺术也是同理,把握好“道”与“技”的关系,在模仿继承中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又古人的根基,也打上自己的烙印。维西是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地方,三百年前,汉人流放来治理维西,把中原文化带来,历经多年与当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形成特有的文化景观。就如大词戏,是戍边将士们无聊之余,把内地的戏曲带到这里,流传演变,现在成为独有的文化;服饰也一样,内地汉族服装经过与纳西族融合,形成现在保和镇特有的服饰。书画等也一样,通过本土文化人的吸纳传承,有了开花结果的美丽和芳香。
我用不算很好的字,在留言本写下一句:“翰墨流芳久,丹青毓秀长。”
通过今日参观书画展,与迪庆书画名家交流,我似乎濡染了艺术的芬芳。其实,读昆明师范时我选修过美术,在拖枝中学也喜欢画画。书法没有多研习,但在乡村我曾经也给很多乡亲写过对联,红白喜事上我的笔墨也渲染过哪些喜洋洋的凄惨惨的氛围。我当年写过一篇《墨香情韵》,发表在《迪庆日报》。
喜欢毓秀这个词,因为文化需要孩子们传承。今天,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或者独自前来,我们看到了感到由衷的感到欣慰。祝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几位老师艺海览胜,佳篇连连,再上层楼!
这真是:
白鹤山巅翰墨香,文昌宫里丹青芳。
兰城俊彦多才艺,泼墨挥毫写诗章。
部分图片来自朋友圈,感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