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冬天古人是怎样过冬的?
优质回答:
应该是分远古对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地区的古人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原始社会钻木起火,捕猎为生居住山洞,穿的猎物之皮,野人洞的生活是这样。封建社会分贵族与奴隶之分,奴隶低层生活简陋,睡草窝根据各地区就地取材,烧火取暖。社会进化耕种粮食,有简陋住处,煮饭用具,有一般的建筑,能遮风避雨,饲养家禽,逐步生活有所改善。后发展种植棉花,种植蔬菜,根据各地区,发展农、林,牧业,更新居住条件。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虽然没有空调和暖气,但是聪明的古代人想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取暖用具:
皇宫贵族:
秦朝使用壁炉和火墙,多为土制。
汉代使用炉灶,称为“温室”或者“椒房”。
普通人家:
取暖多用木炭,一般人家都有炭盆。盆是铜或铁制成的,外面加上一个箱形秀气的笼罩,防止失火或掉进别的东西。
到了唐代,人们又用铜制成手炉。手炉呈椭圆形,里边放火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面暖手。
宋代还有暖足瓶,俗称汤婆子,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类似于我们今天用的暖水袋。宋代黄庭坚有首诗说,“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明清时取暖用的设备多了起来,如,暖炕、熏炉、手炉等,其中,手炉在很多古装剧中都有出现,是帝后妃嫔几案上常备之物,多圆形或椭圆形,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用不同的工艺制作和装饰。内胆一般为铜制,架于外壳的口沿之上,以备燃炭。热量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进行传导,使外壳既温暖又不烫手。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如何度过数九隆冬呢?我们不妨自《唐诗》、自《诗经》里寻找。
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我们置身在信息时代,反而惶惑和无知。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空调,而他们的冬天也能过得虎虎生风。
范成大的《冬日田园杂兴》一定是表现的南方冬天,他的诗极其贴近南方的农村生活: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首句便是修葺房屋,只有让栖身之年不再透风才能想别的超脱于生活的事:阴风怒嚎,如玉箫声;燃松节膏当灯笼,挂在屋外,凝烟如墨;等晚上擦亮窗纸,看上去如同斜阳。你要是在关外、又或河湟,挂的灯笼早就让那“北风卷地白草折”的狂风吹到爪哇国去了。
1、怀人,《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2、谈恋爱,《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缝衣服,《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4、打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豕从),献(豕开)于公。
5、修葺房屋并搬家,如范成大诗云,《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土堇)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6、劳役,《七月》:我稼既同的,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7、凿冰,《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8、饮酒欢庆,《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9、兵役,《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10、出征归来,《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再从诗词中寻找:
1、钓鱼,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赏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请人喝酒,白居易,晚来天欲雪,欲饮一杯无?
4、归家,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赏雪,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流放,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从军戍边,李颀,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9、战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听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前月如霜。
……
还有《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那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西游记》四众一马,十六个甲子,一番番春秋冬夏,那是取经,或称之为漫游;
《三国演义》刘关张三顾茅庐,正好下雪;
《红楼梦》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是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在这个时候,大家想的就是怎么保住性命、怎么摘除嫌疑、怎么对付余生,哪还有心思想过冬的事啊!
——————完———————
文/王事情
这是以前我的一篇头条号,正好看到这个题目,就顺手用到这里了。知识是应该共享的,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及关注,不胜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