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说一说你家乡的方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你家乡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网友提问:

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生动形象但普通话中没有的词?

优质回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经过本土文化千百年来的积累,与普通话相比便于交流和沟通,不受文化水平限制,对事物的表述更强、更细和更具体,更能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

我熟悉的河套方言又叫后套话、土话、山药蛋话。河套地区由晋、冀、鲁、甘、陕、宁和走西口的移民构成,各民族、各地区的百姓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交融沟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河套方言,也叫巴盟话。巴盟话好听、实在、厚道,听着舒服,不过好多生动形象的词在普通话中却找不到。比方两个要好的姐妹时间长了聚在一起,开场不免会互相吹捧:“你看你嬲(niao)的(称赞某人穿戴时髦),几天不见更展油活水(形容日子过得好)了。”“哎,哪能和你比了。你人家才有一圪蛋技术(这个人很有技术、本事),做甚(干什么)都有套数(办法、做法)。”“你尽兜没的(说话、假话)了,哪有你说得这么日悬(夸张)。”人嘛都爱听好话,这番高帽子戴过以后,两人心情一下子都大好,于是就会越聊越有意思,说个没完。

河套方言中最特殊的一个词是把“鞋子”念作“孩子”,这要用普通话说的话可是误会大大的。有个笑话说一妇人在河边哭喊:“我的孩子掉水里去了!我的孩子掉水里去了!”路人大惊失色,忙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捞了半天却只捞到了一只鞋子,妇人见到鞋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孩子!”,你听听这该让人有多么哭笑不得!

这是我家乡根深蒂固的土话,世世代代传承着那种土的掉渣的语言,但就是听不够,说不尽。也许在以后的城乡发展进程中,这种土话方言会随之消失,而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却成了活化石,希望有关部门能把这种语言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抢救方言,让后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其他网友回答

隶属于常州的大溧阳是我的家乡,最被溧阳以外的人津津乐道的溧阳话里有几个经典方言,总是要被拿来学玩。举几个例子。

一,彻骨粉嫩。就是指很嫩,嫩的出水的感觉,形容人或者东西都可以,是个好词,基本褒义,哈哈。

二,赤黑麻嗒。指很黑的意思,有靠近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多数形容天气,也形容人的皮肤或东西黑。

三,咯咯。指鸡蛋,谐音老母鸡下蛋时的叫声,咯咯哒,咯咯汤,鸡蛋汤,少有吧?!

四,搂甘菜。指有些瞎说,胡说八道的意思,常常指不太好的事。

五,乐色。指垃圾,有时会用来骂人,就是说和垃圾一样。

六,铅角子。指硬币。

还有很多,相对而言,溧阳话里的外来语比较多,还是很难懂的,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无异于听天书。

欢迎老乡来补充,哈哈

注: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