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文化】李春方|有父母,才有家

好诗|诵读|书画|美文|
有父母,才有家
文/李春方
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是没长大的孩子,在远游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永远的家。
我家位于安化中部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沟,数百年来,我们村从未出现过名人秩事,祖辈们前赴后继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吃粗粮红薯、挖冬笋野菜,喝山泉溪水,泡擂茶白开。虽不十分富有,但灾荒年月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乐享天伦。许多人一辈子几乎没到过城市,也从来不知道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人性单纯的宛如一潭泉水。
物质贫乏的年代,母亲也有过打工的经历,算起来是八十年代初期,母亲和同村几位妇女前往马路口采茶,想想这可能是她老人家出的几次屈指可数的远门。那时候交通闭塞,走三、四十里路到小淹,然后坐船逆资水而上到达东坪(安化),再从东坪走路至马路口,辗转几日才找到茶叶的主家。
母亲打工的经历虽短短不过二十来天,却一生不忘常跟我津津乐道,其亮点是主家媳妇有点宝气(呆傻不聪明),母亲一天能采十来斤嫩芽尖,主家媳妇却在茶蔸树下呼呼大睡,一天下来也采不到一斤,而吃饭的厉害程度令人咋舌,一个人顶三个人……
还有据说一个老山界上工资高,可是那里有好大的蛇,看见人直追着人跑……
想不出母亲那采茶的经历到底是妙趣横生还是千辛万苦,只知道她越说越来劲,而且口齿清楚、滔滔不绝。
十几天采茶完毕,母亲一行人走路到东坪,几毛钱一碗面也不舍得吃,连夜赶路回家。
九十年代中期,得益于党的良好政策,我们村修通了公路,几年后,水泥路便打好了,村里人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紧接着,一座座新潮楼房拔地而起,一个相对落后的村庄如同街道一样,逢年过节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母亲惊叹这个社会的沧桑巨变,吃穿不愁,想干啥就干啥,年轻人开小车、骑摩托,赶个集一小时不到就回来了,这在她们年轻时是想都不敢想的。
政府每年给老人们的补贴是六百五,两个人加起来一千三,母亲说,在农村用这些钱买米就够了,逢年过节哥哥姐姐侄子侄女外甥女等一大帮人给老人孝敬红包,自己种些蔬菜,钱还算够花。
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是母亲七十九周岁的日子,鉴于大哥二哥都不在家,我与妻商议,决定回家一趟伴她过生日。接到我回家的准确消息,母亲喜出望外,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等我到家时,客人差不多都到齐了,两位老人正忙的热火朝天,厨房里的菜安排的一应俱全,就等我下锅。一小时后,丰盛的佳肴便摆上满满的一桌。
茶余饭后,母亲便和我闲聊,说是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二婶娘用手机经常和她女儿惠莲视频,还常常拿智能手机来教她……
我惊讶于老人的进步,言外之意,莫非也想赶时髦,想要我给她买个智能机上微信?
家人的相聚很短暂,生活所迫,我得离开这个日思夜想的地方,前往雾霾云集之地,续我未完之梦。
临行,老人给我准备了很多土产:干苦瓜、红薯粉、干白椒、酱菜等,且一再叮嘱我,城里菜农药、防腐剂多,买菜要细心,蔬菜要用清水久泡……
家有身体健康的父母,有通达明事理的妻子,有听话懂事的儿子。我猛然发现,我是无比的成功,无比的幸运。

作者简介
李春方,湖南安化前乡人,小生意经营者,喜欢文学,忙里偷闲写几句小诗,写一段文字,自娱自乐,不图虚名不图利,与各位有缘人分享来自心灵的感悟。

资江文化编辑中心
荣耀顾问:丁力
顾 问:郭辉 周瑟瑟 李不嫁杨放辉
何青峻 陈丽君张晓辉
社长:陈拥军
总 编:曾灿颖
主 编:何曲强 伍进 王晓卫
编 委:杨一之 胭脂小马 早布布静好
何岗 半亩花田 峻刚行者红朵
外圆内方58朱兆盟欧阳芝兰
付明 丁锦群 林小平
特邀作家:田汉文 陈慧飞 龚晓青 厉雄
刘建训 钟爱群 郭智孚
主播嘉宾:海的女儿莲心拾光雁

张勇灿灿凯哥
月之媚健美人生
投稿规则
平台长年征稿,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需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体裁不限,文责自负;
月底结算稿酬,阅读量超过150,赏额20元以上时,60%归作者,40%作为平台运作。三天内阅读量达500,作者另享鼓励奖10元。
投稿邮箱:2829765785@qq.com
总编微信:zcy13245029979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