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字经》里讲的“子不学,父之过”,那女不教,谁的过呢?你如何理解?
优质回答:
首先,所提问题的引文有讹误,《三字经》中并没有“子不学,父之过”的讲法。
其次,考《三字经》原文,与提问引文相关的只有两处:一、“子不学,断机杼”;二、“养不教,父之过”;这两处原文其实已经回答了提问。因为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父辈主外,多承担父师教化开导之责,母辈主内,多承担生养哺育督促之责,严父慈母含辛茹苦共同担当,方能护佑子孙养教周全。
最后,家庭教育影响之深刻,远远超过学校和社会,在家庭教育中,母教对于子女影响之全面,又往往胜过父辈,故而有“母仪天下”之美誉,因此,如若失去母教,将会对子女的身心成长以及人格的完善等,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所以,《三字经》中先讲“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后说“养不教,父之过”的警训,已然突显出母教的重要性。时至当今,也有“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就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名言,不仅盛赞了母教之伟大,也同样显示出母教之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一、先把这几句解析一下
生养了儿子不教育,是父亲的失职;教育学生不精心,是教师的懒惰。
这两句是并列关系,明确了教育两个主体的责任。其实,两句话又是互文,强调父亲与教师在养与教上都有重要的责任。过,过错,失职。惰,懒惰,懈怠。
做儿子的不用心学习,不是应有的态度;年纪小时不努力学习,年纪大了能做什么。
子,为人之子。宜,应该。幼,黑发年少时。老,长大成年后。何为,做什么。
二、说说“子”
《三字经》的“为人子”“子不学”的“子”专指儿子、男子,不指女儿、女子。这是父系社会形成以来因循下来的“规矩”,编纂《三字经》那个时代这个“规矩”还未改。王朝统治覆灭前,接受教育、参加科考的只能是男子,甚至继承家产也是男子优先。女孩不接受文化教育。在大家庭中,教育女孩子的任务落在“母亲”身上,小户人家是父母共同教育。母亲也多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女孩们学习的不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文化知识,而是做家务针黹(缝纫、刺绣等针线活。黹,音zhǐ),学习相夫教子,她们就是这样代代相袭。到了后代,女孩逐渐有机会接触了文化知识,出现了一些有文化的女人,越往后女孩学习文化的现象越普遍,但女人不能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不能参加科考。直到封建王朝终结,女子才有了和男子一样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
今天学习《三字经》理解“为人子”“子不学”中的“子”当男孩女孩都包括的“孩子”理解就是了。
其他网友回答
女子无才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