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

网友提问:

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

优质回答:

答:提这样的问题,估计赵匡胤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难道没听说过“烛光斧影”的故事吗?

赵匡胤十有八九就是弟弟赵光义杀害的,那皇位直接就是赵光义篡夺过来的。

当然,赵光义绝对不会宣布说人是自己杀的,皇位是自己篡夺过来的。

那么,他是怎么样向世人交待这两件事的?

很简单:哥哥赵匡胤是得了暴病病死的,皇位是哥哥赵匡胤传给我的。

但是,只要是谎话,就必然有漏洞,就必然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想那赵匡胤一向身强力壮,死前几个时辰还吃嘛嘛香,活蹦乱跳,没有丝毫生病的迹象;而且,从“发病”到死亡,也没有任何一个御医来得及诊治或救治,似乎,只有中毒才能解释得清楚。

排除掉食物中毒的可能,那么,就是有人下毒了。

而赵匡胤死前,一直陪着他的,就只有他的弟弟赵光义。

可别忘了,赵光义是个下毒高手,南唐李后主,就是中了赵光义的“牵机药”暴毙的。

赵光义虽然口口声声说哥哥在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但一直拿不出得力证据。

而是等他登位后六年,根基已固,才由宰相赵普抖搂出一个“金匮之盟”的说法。

赵普是这样说的: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也就是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太后(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了,自知不久于人世,召我(赵普)入宫,让我做证人,对太祖说:“你能得天下,就因为周世宗的儿子太年幼!如果周世宗的儿子已经成年,天下岂能为你所得?为保我朝国运长久,你死后当传位给你弟弟。国有长君,万民之福。”太祖满口答应,说:“母亲大人说得太对了,我同意按您说的做!”太后于让我取笔墨写成誓书,藏于金匮内,命谨慎小心的宫人好生保管。

补充一句,赵普原是赵匡胤的老人,也是红人,赵光义一上台,他就过气了,直到公布了这个“金匮之盟”,才重新焕发第二春,再次大红大紫。

不用说,他是和赵光义达成了某项交易。

话说回来,这个“金匮之盟”不在赵光义继位之日宣布,而在六年之后才公布,情理上就不通。

而且,赵匡胤称帝那年(公元960年),才35岁,正是来啊,快活啊,人生还有大把时光。他的儿子赵德昭当时也已经11岁了,只要赵匡胤不是那个时候死,活上个三五年,赵德昭也长大成人了,根本不可能出现后周六岁幼主继位的情形,杜太后说那种话,是病糊了还是怎的?

实际上,赵匡胤去世时,赵德昭也已经二十六岁了!

现在很多人说,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就担心自己的儿子年幼,看不住江山。

看看,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

还有更荒唐的说法,说后周郭威时代,他任柴荣做了开封尹,后来就把帝位传给了柴荣。

那么,赵匡胤即位后,任弟弟赵光义做开封尹,就是想将帝位传给赵光义了。

但是,五代之中,从储君到登位,曾担任过开封尹的,就只有柴荣一个,能说明什么问题?

而赵光义之后,北宋名臣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人都曾担任过开封尹,难道,这些人也是要做储君的征兆?

真是可笑至极。

比较反常的是:按照成例,新君继位后,都要等到第二年才更改年号。可是,赵匡胤于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去世,赵光义则于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登基称帝,当年十二月就迫不及待地改年号改为“太平兴国”,连一个月也等不了,他是害怕什么呢?

最此地无银的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就迫死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又离奇死去。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被整,斥往房州,不久离世。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可能发现了其中可怖的阴谋,深受刺激,精神失常。

一句话,赵光义的皇位来历不明。

其他网友回答

宋太祖赵匡胤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生于公元927年,公元960年登基即位,卒于公元976年,在位17年,享年50岁。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朝,结束了自唐代之后半个世纪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大动荡年代,使得中原大地重归一统。作为封建帝王,赵匡胤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非常知名,他是一位伟大的君王,毛主席在诗词中也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肯定了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的帝位传位问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赵匡胤在位17年,但是在他在位期间并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赵匡胤本人有4个儿子,长到成年的是他的二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已具备接班的条件,但是赵匡胤始终没有立他俩其中之一为太子。赵匡胤的二弟赵光义比赵匡胤小12岁,在“陈桥兵变”中他是主要的发起者之一,为其兄长“黄袍加身、登基即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赵匡胤也是将这个兄弟作为他的主要助手加以使用,作为接班人加以培养,让其长期担任京城开封府的行政长官,实际上的接班人的位置。赵匡胤有这样的想法是基于他与母亲杜太后的一个盟约(历史上的“金籄之盟”),即在他的身后将皇位传位于二弟赵光义。

即便是赵匡胤与母亲有过一个盟约,事实上也是拿赵光义作为接班人培养的,但是赵匡胤也始终没有明确确立赵光义皇太弟的地位。赵匡胤的去世是非常突然的,事前没有任何征兆,他的身体也没有任何生病的迹象。他去世前的夜晚还与赵光义彻夜长谈,据后世相传,当天晚上发生了“烛影斧声”,一直在揣测是赵光义加害了太祖赵匡胤,这也是一个千古之谜。第二天清晨,赵光义也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在德昭、德芳之前进宫,宣布赵匡胤的遗嘱,由他即位为帝,因此后世一直在流传赵光义的得位不正,而赵光义也似乎一直为此心虚。

赵光义即为宋太宗。

其他网友回答

五代十国终结者宋太祖赵匡胤被兄弟上了一课是怎样的体验?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一个乌漆墨黑的夜晚靠着陈桥兵变上位的赵匡胤稀里糊涂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关于那一晚的传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烛影斧声”以及赵匡胤临死前给全天下“好为之”的神秘遗言,至今成为千古疑案。

说到赵匡胤的“传位之谜”就绕不开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关于他的继位有两种传说的。

第一种,也就是赵光义贪恋皇权不顾手足之情谋杀了哥哥赵匡胤篡位的故事,关于那一晚,据有限史料记载是这样的:

那晚赵匡胤突然驾崩,宋皇后便命令内侍都知王继恩紧急召唤秦王赵德芳入宫,赵德芳是谁?宋赵德芳是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

而王继恩并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去了开封府面见了赵光义,诡异且蹊跷的是王继恩在开封府门口就见到了等候多时的赵匡义近臣程德元,而程德元是赵光义的医官,擅长医术(下毒啥的应该不在话下)。

王继恩,程德元以及赵光义三人会面后直奔皇宫一路上畅通无阻,赵光义面见了宋皇后,宋皇后见大势已去只得说了一句“吾母子之命,尽托官家”,“官家”在宋朝时期就是皇帝的意思!赵光义顺利登上帝位。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之前夭折了两个,只剩下赵德芳和赵德昭,按理说这两兄弟都是其合法继承人而且都正当壮年,赵匡胤没理由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

赵光义登基没几年这两个儿子也先后死亡,死因也是疑窦重重。帝位落在弟弟赵光义手中不得不叫人细思极恐!

但据史料记载及史学专家确定,并没有杜太后的遗诏。而遗诏的说法仅仅只是出自赵光义之口。

总而言之赵光义的继位疑点重重,但历史就是历史,宋太宗赵光义也对国家的统一及其之后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喜欢西瓜的点赞加关注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