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乱象——餘是高晓鬆

“素素之思,樸樸之知;文以拙進,道以拙成“。講述中華智慧,提念“為人、治學之本;修身、處世之道”。
壹曲古韻——驚醒夢中之夢;
素心明月——窺見身外之身。
點擊作者欄藍色字體“聿古今”加關注。
文之乱象——餘是高晓鬆
最近由著名音乐人、导演、作家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图书馆——晓书馆开馆南京。开馆仪式亦有其他文化名人、学者参与期间。文化名人,利用自己较高的文化素养及影响,引导大众、普及文化教育,可以事半功倍,实吾辈所不能,当予以激赞与尊敬。
但就此事可见的新闻报道,我们也发现一些文化乱象,今刍议于此,以待群鉴。
馆内悬挂有署名为高晓松之“杂书馆序”条幅,全文为正体文言,见下图:
图片中“高晓鬆”的“鬆”字显然是错误的。正体中,“鬆”与“松”同时存在,但意义迥别。
“鬆”的本意是指“髼鬆(蓬松)、髮亂(发乱)”,比如用正体字表达“鬆”紧带,“鬆”手、鞋带“鬆”了,均应为“鬆”字。
高先生晓松的“松”字,本意为“木也”,是“木之长”之“松树之“松”,有坚贞不屈之意。然若高先生认为其名正体字应为“鬆”,原取“乱”之意,那纯属个人喜好,他人亦不可妄言非议。
图片中“餘”字,在正体字中特指“多餘的”,餘者“饒(饶)也,殘(残)也”。比如:地主家也没有“餘”粮了;如果指“我”,必须用“余”字,余者“我也”,不能用“餘”。当然以上错误,可能是文宣、广告公司失误,文本简繁转换中过于相信办公软件,与高先生本人无关。
据媒体报道,书馆全国连锁,名为“晓书馆”,如下图所示:
馆名中三字,“書館”两字为正体,“晓”字正体为“曉”,但图片中似乎是简体“晓”,馆名简繁混用,似有不谨。再仔细看“晓”字,下面的“兀”写为“元”,既不是正体或简体,也不是草书写法;且无论是港澳台,或是韩国、日本字库中均无此字,显然有误。只可理解为书法家之“艺术创作”或“个性发挥”。若准此,十四亿人皆可自创,则“书同文”将以何为准?
自新闻图片所见,以文言写就的“杂书馆序”中,多有文理不通,辞不达意之句。高先生虽然节目中喜欢掌掴儒学,脚踢历史,调侃祖宗。但就其仍强用文言为馆作序,特别“乙未十月,止于大雪”一句,可见其本人仍然欣赏祖宗文化、或略知“术数”类基础知识也未可知。
近年来,此类文化乱象此伏彼起,多有发生,如下图:
《穀梁传》为《春秋》三传之一,自大陆施行简化字方案以后,多写为《谷梁传》。若用正体书写,当为“穀”,非“榖”,图中书名显然是印错了。
文字简化以前,“穀”指五“穀”杂粮,比如稻“穀”,大豆玉米之类。凡“穀”均为“禾”所长,且有“稃甲(壳)”,所以古人这么写。
“谷”字,古人指“山谷”,为“两山间流水之道”,不能指“穀”物。但老子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之王”句,只能用“谷”,不能用“穀”。
书名中的错字“榖”,为“木”之名,其皮可造纸。与“谷” 、“穀”完全不同。类似的错误,皆因文字简化所致。我们这一代人所学为简体字,但若要在特殊场合行典雅之文,用正体字,所学或有不及,往往会犯低级错误,又比如下图:
正体字中“後”特指空间或时间而言,比如“後”来,“後”面等;“后”特指“人”而言,比如影“后”,皇“后”等,不可用“後”。诸如此类文化乱象,不知仍使用正体字的港澳台、部分东南亚地区及其他海外华人如何看待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祖宗之地,他们的心会不会痛?如果我们因自身学问不足,对于文言正体书写没有自信,在祖宗文化没落不堪、是人都可以骂上几句、踹上几脚的当下,完全可以用白话简体字来作文,这本无可厚非。倘若我们觉得祖宗文化仍然高大上,需要以此来装门面、贴面金,那就应该按古人的规矩来。又若许多读不懂,也不愿意读,但又喜附庸风雅之学者,觉得古人论辨过细、琐碎迂腐,自己早已“知比仓吉(颉),文胜刘协(勰)”,参透新的天地之机、人事之变,本此可以造新字、发新语,那又何必再分“谷”“鼓”、辨“坐”“作”,不如“一谷坐气”,改个彻底。若如此,我等亦当仰慕其才,发扬其卓立不群、倜傥不羁之风以范群伦,并以此为百世之所新宗。
图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读书本难,行文不易,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号对侵权行为保留追究的权利。)
作者自述:
幼蒙家學,世多變而境常遷,愚而未舍。歲及不惑,恤文之亂,篤而欲述。
“國學”之儒、道,實為窮盡天地之根本、世間之人情。乃華夏固國之本、民族存續之根。為人所不識者,實因宮牆之高“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得其門者或寡也。”
遂以此公眾號拋磚引玉,略述心得;以述先聖之志,以彰先聖之德,以弘先聖之道。
推荐阅读:
1、《论语》“学而”第十 —— 心有不忍,可为孝子,可为仁君
2、《论语》“学而”第九—— 铁匠不惧说锤少
3、《论语》“学而”第八——一念疏忽错起头,一念决裂错到底
4、《论语》“学而”第七【下】——点亮自己,才能照亮他人
5、《论语》“学而”第七【中】—— 咬定青山任风雨,翠竹方生节节高
6、《论语》“学而”第七【上】—— “君子”多重方能“威”
7、《论语》“学而”第六—— 相由心生,君子温容
8、《论语》“学而”第五——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
9、为什么叫《论语》?《论语》十五问
10、《论语》“学而第一”—— 乐在何处?
11、《论语》“学而第一”—— 什么人?务个什么“本”?
12、《论语》“学而第一”第三讲—— 巧言乱德眼前花,朴实敦厚趋圣贤
13、被唾弃的“三纲五常”究竟错在哪里?
14、《论语》“学而”第四——“三口之家”与“千乘之国”,“家、国、天下”何以为?
15、人生三失,君可有之?
16、圣人的两难与用心良苦——从有没有灵魂说开去【素素之思、朴朴之知】
17、释迦的悲悯与诲人不倦——《金刚经》普读掇要【素素之思,朴朴之知】
18、【素素之思、朴朴之知】古人为何从右至左竖写?
19、【素素之思、朴朴之知】性相近,习相远——启之以慧,依之以仁(”启蒙“释义)
20、【素素之思,朴朴之知】人之初,性本善;欲为人父母者应知(不经典,无深度,惟思惟知)
21、人生三思,君可察之?——由“老而不死,是为贼”说起
22、从“戊戌年”观传统文化之断层
23、千年不变的治世之徵与乱世之象
24、简化字——阉割了的文化并阉割着文化
25、帝王之学——那些让你掩卷沉思、默然不语的文字
26、人生之勇 —— 一则英文短语的启示
27、不辨其理,必喜言其象——热衷于谈论先秦“百家争鸣”的究竟是什么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