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界】郑江涛:商於古道棣花开 ——再访棣花纪行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关注
【第90期】
图片选自网络
商於古道棣花开再访棣花纪行河南邓州 郑江涛
11月18日,时隔一年有余,我再次踏上去棣花的行程。
去岁三秦之行,引得不少文友羡幕不已。镇平县作协把《三秦寻梦》发表于其主办刊物《涅水》,并由作协孙宗信主席亲自组织,去了白鹿原和棣花,也实现了文学寻梦之旅。身边热爱文学的朋友不断热情地打问探寻作家故乡轶事,都颇为向往。其实吾地距棣花并不遥远,奈何无人组织,众人一直抱憾未能成行。
感谢邓州狼大户外旅行社,于一周前推出《相约棣花,遇见文学》之旅。得到消息,我便赶紧转发通知诸好友,棣花寻梦遂得实现。我也乐于再次去偶像老家走一走,看一看,希望再次获取精神的滋养和文学的感悟。
起了个大早,天还黑着,冷风嗖嗖,但这阻挡不了大家文学追梦的激动和热情,众人准时集合,准时出发。天空阴沉,车厢里却热气腾腾,大家讨论着棣花的来历,三秦的历史,路遥、贾平凹、刘高兴,还有邓州作者那些趣事,气氛热烈,有的人把袄子都甩了。大家都在热切地期待:棣花……
棣花古镇位于秦岭腹地,商於古道之侧,自古是南阳去长安的必经之地,相传此地盛产棠棣花,因此得名。1950年代之初,一代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诞生于此。贾先生本名贾李平,家人常以平娃呼之,及长,感人生道路之坎坷不易,遂取笔名平凹,取平娃之音,凹凸不平之意。平凹先生和千千万万农家子弟一样,上学,务农,劳动,但先生凭着对文学的极大热爱和勤奋不懈的努力,逐渐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很快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满月儿》、《鸡窝洼人家》、《商州初录》等一批优秀作品奠定了他在陕西乃至全国文坛的地位。贾平凹先生被称为文学界的鬼才,他语言朴实而思想奇谲,文风独特,文学灵感源源不断,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浮躁》、《废都》、《秦腔》、《山本》、《老生》、《带灯》、《高老庄》、《古炉》……蔚为大观,真是著作等身。据统计,迄今为止,他创作了一千五百万字的作品,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为世瞩目。贾平凹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崇拜的偶像,他的故乡棣花也成了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汽车驶上高速,天逐渐放亮,云低低地压在头顶,感觉今天温度更低了。汽车疾驶,平原逐渐消失,出现一些低矮的起伏不平的山丘。继续向前,山峦多起来,开始钻一个又一个的隧道,进入秦岭了。贾平凹说: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伟大的秦岭滋养出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贾平凹也算是秦岭之骄子了。苍茫秦岭,自古旅人视为畏途,拜伟大的祖国所赐,今日全是一片坦途,不到十点,汽车就驶下高速,开到了清风街头。
棣花从来都是商於道上的名镇,“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花”,便是大诗人白居易途经此地所写。自从平凹先生显名以后,棣花更为外界所知,所心向往之。当地政府颇具眼光,因势而为,又结合本地曾是宋金边界的历史,把棣花镇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文学和历史构成的文化景观,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
“清风街”名称源自《秦腔》,是文学化了的棣花街。政府出资将棣花古街打造成一道实实在在的“清风街”来,街头牌坊上“清风街”三个大字亦是平凹先生所书。街道房屋仿明清建筑,一街两行,卖书的,卖茶的,卖酒的,卖饭的,卖特产的,品类齐全。今天天气不好,又是旅游淡季,街上还有很多店铺没有开门,游人也稀稀拉拉,西风吹来,赶紧裹紧衣服。路旁小渠水流潺潺,颇有点味道。

一家茶叶店吸引了众人,除摆放茶台和诸多品种茶叶之外,店的一侧几个书法家正在挥毫泼墨,一副副流畅潇洒的对联引得大家驻足观看,顺便也挑选起茶叶来。“买茶叶送书法啊!”呵呵,这也是文化搭台啊。我和红群兄一时技痒,也铺纸运墨,当场“现演”起来,竟也引来许多喝彩。店主说要留在店里展出,嘿嘿,文昌之地,岂敢造次啊。
一路走下去,更有那赵宏生的“大清堂药铺”、“白雪家”门面,让人如同走进了真实的《秦腔》里去了。夏风和白雪结婚典礼塑像也立在街上,两个新人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气,主持人手拿话筒,张着尺八大嘴正在演说。然而世事难料,貌似美满的婚姻最终却并没有走到白头。《秦腔》中的人物都来自现实,是贾平凹活生生的乡亲邻里,贾先生写《秦腔》就是要为自己的家乡,为乡人,书一个传,立一个碑的,而如今书中许多人物都为外界所熟知。例如,书中的书征原型就是刘高兴。《秦腔》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琐碎的生活日常,展示了典型的农村、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确实是为棣花农民,甚至是中国农民立了一座生动丰伟的大碑。
出清风街东头,上一拱形石桥,所谓的千亩荷塘便在眼前了。奈何时令不对,无边莲叶,映日荷花,无缘得见,满塘的枯荷,只静静地等待着春节来临时收获莲藕了。有水鸟在水皮子上快速滑行,倏地钻到荷塘深处去了,只剩满池枯荷瑟瑟。

因为见到贾平凹先生本人是不可能的,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刘高兴了。高兴原名刘书征,是平凹先生的发小,一起和尿泥,一起上学,一起劳动,两人有深厚的情谊。刘高兴去西安打工,收废品,送煤球,虽然生活艰辛,但乐观开朗,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刘高兴”。贾平凹根据刘高兴的生活经历,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一部反映进城农民工生活状态的长篇小说,就叫《高兴》。后来,又被拍成同名电影,刘高兴一下子也成了“名人”。
从村前荷塘边拾级而上,按着“高兴家”三个字的指示,我首先来到了高兴家大门口。大门洞开,高兴亲书“刚正不阿”四个字被刻成匾悬挂在门头上。院子里空无一人,高兴坐在正对大门的书案前潜心练习书法,头也不抬。众人一哄而入,高兴方站起来,感觉他比去年老了许多,也胖了。我看高兴在临《洛神赋》帖,真是用功啊。
大家看到墙上皆是贾平凹的照片和书法,还有给高兴题写的“哥俩好”,纷纷打问高兴和大文豪的旧闻轶事,艳羡兴奋不已。高兴申明:买书、买书法才能合影。书是《高兴》和《我和平凹》,分别为两人所作,一本五十元;书法一副200元,不讲价。高兴嘟囔着说:老贾一副字十来万,我一副才二百嘛。大家慷慨买书,纷纷拥着高兴拍照。高兴一边签名售书,一边频频和大家合影,他此刻一定找到了名人的感觉了吧。高兴打工的经历和乐观的天性启发作家,创作出了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如今,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形象代表,人物原型也成了名人,刘高兴在自己家里也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高兴家”现在是棣花一个主要游览景点,“到棣花不见刘高兴,等于没来棣花”——这是高兴自己宣传的。
从高兴家房后继续拾级而上,就是棣花中学的东院墙了。顺着院墙前行不远就到了贾平凹的老宅了。院墙上都是高兴写的宣传自己的广告,像是要和老贾争一争人气似的。
贾家大门紧闭,据游客说,平凹先生的弟弟栽娃刚出去乡里有事,一会儿就回来。楼门头上悬挂着先生手书的“嘉祥延集”横匾,门前青砖铺底,东边一块大石头,就是著名的“丑石”,旁边牌匾上书写着散文《丑石》全文。挨着老宅东边一进院落便是“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了。大家纷纷留影,大门,丑石皆是热点。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分文学厅、书画厅和影音,展示着贾平凹先生非凡的文学艺术成就。
一会儿,同伴喊:栽娃回来了。我们折回老宅,此时大门已开,只见一个高个子的背影打开了东边的小门,闪身进去了。我在照片上看到过平凹先生的胞弟栽娃,个子很高的。文友纷纷涌进小屋,小屋书案上摆着贾先生的各种著作,都是先生本人签过名的,大家选购合影,又是一阵激动和兴奋。
我坐在先生老房子正屋门口照了张相。此时太阳出来了,阳光射得睁不开眼。我眯着眼细细打量着这个院落。古香古色,一尘不染,干净规整。这是经过整修供参观用的,早已不是旧时模样了啊。我在寻找,当年先生家的厨房在哪儿?猪圈在哪儿?我想象着幼年的平娃,端着饭碗,骑坐在猪圈墙上吃饭,顺带从碗里捞出一块什么甩给唠唠叫着的猪吃。时光一去不复返,估计连先生自己回到此地也会生出许多感慨吧。“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年,从大山深处,通过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走出乡村,走到城市,走向全国,期间的坚韧与努力更是值得我们膜拜和学习的吧。

我买了一本《贾平凹游记》,他的书很多我都有收藏。我此生虽不能成为作家,对文学的那份热爱却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文学始终陪伴着我,温暖着我,慰籍着我……
棣花古镇曾是宋金边界,南宋与金在此地攻战多日,难分胜败。奸臣秦桧苟和,宋乃割“商地予金”,即以此地为界,界东为宋,界西为金。如今当地建了宋金街和和议厅,以展示当时的风貌。
从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出东门,走下台阶,便到了宋金街上,现在这里是著名的小吃一条街,也售卖各种玩物。我们几个男士被“摔碗酒”吸引,五元一碗米酒,碗是土瓦碗,一口饮尽,呯的置于地上,立时粉碎,颇为豪迈。我们一人一碗,呯呯摔碎,不由哈哈大笑。“喝了摔碗酒,财神跟你走”,老板这样告诉我们。旁边店里,几个资深美女正往身上套凤袍,准备端坐在龙椅上,过一把皇后的瘾。

宋金议和之后,曾在此地设立“榷场”,进行茶马交换和物资交易,是两国边贸交易的重要市场。如今,历史的云烟散去,整条街上都是悠闲的游人,空气中飘荡着各种美食的香味,一派的安适祥和。
与宋金历史紧密关联的还有和议厅和二郎庙。和议厅是当初议和谈判之所,二郎庙是金国所建的国界标志,都吸引了不少游人。
回到清风街,走到来时的路口,猛一抬头,才发现这就是著名的棣花驿。自战国以来,棣花就开始设立驿站,棣花驿是商於道上最著名的驿站,是行人漫长艰险旅途中温暖的港湾,曾经加急快马到此停歇,外任官员于此驻宿。李白、韩愈、杜牧、白居易等很多文人墨客也曾于此经过,留下了许多历史的慨叹。白居易的名句正是在此住宿时留下的。进入驿站院内,果然东边厢房门头醒目的挂着一匾:“白居易驻宿处”。怀着崇敬的心情轻轻进入室内,当门是大诗人峨冠博带的画像,南边一带顶木床,想来在当时也属于豪华设施了。床头案上,摆有几件红的黄的丝绸服饰。白居易虽是朝廷高官,在大山深处的居所也只能如此了吧。白居易住所对面是驿站的值班室,南北对厅,南为值班官员办公之地,北为值班人员工作场所,名为“提领室”,室内有火炕,马灯,鞍鞯等物,想来值班人员日夜都在等候快马旅人,为他们安置休息,或者备足草料让他们继续行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往来的行旅使深山古道也繁忙热闹起来了。惜乎唐末天下大乱,古道再无人无车,便荒芜起来,驿站也就慢慢地衰败消失了。小小的棣花驿,曾承载了几多历史的风云,见证了古镇的几多繁华和没落啊。
午饭时刻,大家欢聚一堂,觥筹交错,兴致盎然。不少人还忍不住摩挲着贾平凹和高兴签名的书籍,感慨不已,连呼:来得值,来得值,收获满满啊。

曾有人说:棣花没什么看的,还不如花洲书院好看。诚然吧,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景,有人不远千里去凤凰拜谒沈从文墓,在一般人看来那也不过是一抔黄土罢了,但在文学朝圣者心中,那里却是他们无限崇敬的精神家园。山川河流,不过是眼底风光,看过就看过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精神上的一片圣地,在那里我们会遇到感动、震撼、启迪和哲思。棣花小镇,文学大师从此诞生,在这里劳动,生活,成长,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曾滋养过他,山水之灵气,佳木之幽香,终于成就了一代文豪。而当年那一段遥远的宋金征战史,也被小镇铭记,并烙下深深的岁月痕迹。站在棣花街头,遥想历史,云烟匆匆,一晃竟是千年,沧海桑田,风流人物,真让人有许多感慨感叹。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种久违的感动,让心灵得到抚慰。我说,旅行的意义其实就是寻找,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梦……
踏上归程时,太阳已被秦岭高大的山脉遮挡,只留天际一线金光闪耀,更衬托出秦岭的雄浑和神秘。汽车转个身上了高速公路,很快,棣花便淹没在群山环抱之中,一会儿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了。
棠棣之开,其华灼灼。棣花,商於古道上一朵娇艳的奇葩,从历史的尘烟中走来,古老、神秘,又有着文学殿堂般的神圣和崇高,令多少人为之心驰神往,魂牵梦绕啊。今日我们众人终于得偿所愿,归途上依旧恋恋不舍,一路尽是美好的回味……
哦,伟大的秦岭,哦,美丽的棣花,再见……

作 者 简 介
作者:郑江涛
郑江涛,70后,河南邓州人,市公安局民警,曾在多家微刊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主编:张 静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范荣振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杨乐才曾权伟 孙光旭陈朝晖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严禁抄袭,严禁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