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孝道的外延与发展)

网友提问:

孝道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优质回答:

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基础而存在了几千年,是己经深入到中华民族骨髓的做人理念,传到八零后就已经在被那一代在遂渐淡漠了,现在提孝道,反而成了另类!实在是时代的悲哀。

儒家文化是有糟粕,也犯不上连精华的一部分也给丢弃了。弄得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像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似的:这样的家庭关系还能做为国家的基础架构吗?因为时不时的会出现子或女伤害、残杀父母的报道见诸媒体,实在令人担忧。问题出在哪里呢?

圣人立制,本是安定社会,稳定时局,为人类自已的强大而立规则,通过规范人的行为,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家与家的和睦,比邻而居,利于国家的管理。

圣人提倡孝道,是基于推行礼制,只有人人知礼守礼,才能约束自已的行为,国家的法度也能顺利推行。

孝道,其实靠的是传承,是伦理纲常的基础,也是儒家文化的精粹部分。没有了孝文化的蕴育和濡养,儒家文化就失去了土壤和养料!

人有孝心并以孝行展示出来,并回报给自己的亲人和族人,都是基于人皆有感恩回报之心,这种善行是本性所具有的善性之自然流露,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只是被圣人自然而然的加以引导,导人向善,以利家庭,社会大众,乃至整个国家。

孝道作为以家族为单位的行为规范可以外延到对整个国家,或整个人类都是一种合乎规范的行事准则。

圣人把人所具有的本性之善加以升华,立名为仁,用则为爱,仁者愛人:内则遵老爱幼,外则忠君事师:个人则修身养性,对众人则能恭敬温顺。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孝道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社会制度,需要有新型的个人行为规范,精华的部分予以保留,糟粕的部分应该舍弃,只有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序良俗,才能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谢谢阅读,欢迎评论,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答,问曾参!

其他网友回答

“孝”从字面上是“子”把长辈托起,也就是“子”和“老”的组合。“道”字是“之”字和“首”字的组合。那么是什么之首呢?乃万事万物以致一切的一切之首。老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可见道之大,无所及。个人认为“孝道”的内涵是一个“孝”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阖家同乐。“孝道”的外延是“道”,是人生的一种历练、考验方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