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养儿养成仇人,怎么办?
优质回答:
这就是你的本事与结局,问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老话,说道,儿是前世的债主,债终究要还得?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父母与子女反目成仇,以前也有发生,多表现在成年子女在赡养父母之时发生矛盾冲突,或子女因父母财产分配不均而不顾亲情,大吵大闹。令人惊竦的是如今的未成年子女和深爱他们的父母产生的深仇大恨——
2012年3月30日,江西省南昌市梨园小区,27岁的高某,在卧室用水果刀刺死母亲。
2016年2月14日,22岁北大学生吴谢宇,在福州一中学教工宿舍内,将母亲杀死。
2016年9月16日,16岁的黑龙江女孩陈欣然,用胶带和布条把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将母亲折磨致死。
2018年12月31日,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学塘村发生一起“13岁学生锤杀父母案”。
愈演愈烈的血淋淋的事实,不能不引起生者的沉思。这些“不懂事”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竟下得了手!亲情哪里去了?如此深仇巨恨因何产生?
你可以痛骂这些不孝子孙,说他们忘恩负义,说他们没有人性,说他们冷酷无情,说他们是喂不熟的白眼儿狼……在惨兮兮的事实面前,在情绪不受控制之时,似乎骂这些孩子再难听的话也不为过分。然而,我们却不能不直面一个事实——他们毕竟未成年,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还尚未完全成熟!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痛骂除了解一时心头之恨,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呢?
所以,最应该反思的还是这些不幸父母的家庭教育问题。毋庸置疑,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完全失败的。我们从这些子女弑杀孩子的案例中不难看出以下几方面关键问题:
其一,孩子是由爷奶带大的,父母从小没有陪伴孩子,而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石。没有积累亲情资本,可以说“无恩于孩子”,自然“难以立威于孩子”——缺乏管教孩子的亲情资本,孩子从内心的情感深处不服于你,缺少陪伴,会造成孩子安全感匮乏、规则意识淡漠、自控力缺失、容易暴躁,也会逐渐疏远淡漠。“缺失了三年,父母将用30年来补偿”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冲动的魔鬼就会无视亲情,有机可乘,造成血案。
记得李玫瑾教授说过,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至少要奉献给孩子六年的时间,也即在孩子六岁之前,无论如何也要亲自抚育,陪伴孩子,如此才能建立亲情,才有资格立威。
达州13岁男生就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人家溺爱孩子,等到发现无法管教时,父母却无能为力。
切忌,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教育要趁早,因为从儿童3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孩子在7岁前就已获得80%的智力,因此,父母一定要密切关注和把握孩子七岁前的教育。错过了孩子性格塑造的窗口期,再扭转就迟而难了。
其二,父母——尤其是单身家庭和隔代教育——无原则地、无节制地溺爱孩子。如今,生活条件的优越使得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其中单身家庭出于对孩子的愧疚更是无条件地娇惯,过分的娇宠放纵会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稍不满足,则大发雷霆,甚而对父母拳打脚踢,最终酿成惨剧。本以为爱孩子,没想到为自己挖了坟墓。
达州13岁男生就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我们知道,隔代教育的弊端——老人家最容易溺爱孩子。惨案的发生,不能排除溺爱的原因。因此,还得老生常谈——溺爱孩子等于杀子。杜绝溺爱,坚守原则和底线,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中之重。
其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大,要求过高,错把威严当最好的亲子方式。一些母亲,往往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并将此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于是以威严威慑孩子,跟孩子说一不二,习惯以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以家长自居,给孩子居高临下的感觉。这些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太让我失望了”,“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我数到一、二、三……否则……”等等等等。如些孩子从小被父母压抑着,束缚着,没有一点自由,没有一点儿开心,他们的负面情绪就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心理压力就这样逐日加大,最终爆发而不可收拾,酿成不可逆转的惨剧。
敬请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要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接纳欣赏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绪,引导教育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家庭就会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