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玉米刚出苗被虫吃打什么药效果好?
优质回答:
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占十分重要的农业经济地位。玉米生长周期比较短,产量高,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可能种植,近年来玉米苗的虫害大,直接影响到玉米后期的发育生长和产量。因防治玉米苗期虫害十分重要。
1、拌种,在玉米播种时选用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玉米种子。常用的药剂有蚍虫啉、丁硫克百威、毒死蜱等药剂拌种。
2、防治地老虎和蝼蛄,地老虎主要啃食玉米苗的根茎部,造成幼苗死亡。蝼蛄也是以玉米幼根和嫩茎为食对玉米幼苗危害不可轻视。防治办法,用90%晶体敌百虫和炒香的麦麸或其它饵料按照1: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毒饵,于傍晚以一亩地用20斤左右的用量,撒在玉米田间进行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蓟马,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一般夏玉米蓟马危害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玉米3一5叶期,要抓紧防治,用7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阿维菌素,交替使用。
4、粘虫,俗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远距离飞迁暴食性害虫。对作物危害大。防治方法用:50%甲胺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10%菊马乳油2000倍进行喷雾防诒。
5、二点委夜蛾,幼虫隐蔽在麦秸之中,危害时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防治方法用饵毒杀,亩用5公斤炒香的麸皮与兑少量水的敌百虫或毒死蜱500克,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玉米田间进行诱杀。或用敌敌畏300一500亳升拌细沙25公斤,早晨撒在玉米垄苗间进行防治。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玉米的常见害虫约有4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为害地下部分的蝼蛄、小地老虎等,为害地上部的有:苗期有蓟马、蚜虫;暴食叶片及整株的有玉米螟、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玉米虫害
一、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分布很广。我市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很多,国内统计有70多种。玉米螟以幼虫蛀食心叶,茎秆和果穗。心叶被害,伸展后呈现许多透明斑痕或为一排排小孔,茎秆被蛀食后易被风吹折断。雄穗被害,影响授粉,雌穗被害,引起早枯,假熟,籽粒干瘪,玉米受害一般年分减产10~20%,严重年份减产50%以上。
1、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体长10mm,翅展20~26mm,头、胸部前翅大体黄褐色,前翅近翅基有一暗褐色典纹,近外缘有一暗褐色锯龄状纹,两纹之间有2褐色斑,有锯齿纹外侧又有一与外缘平行的褐带,后翅淡褐色。雌蛾较肥大,体长13mm左右,翅展25~34mm,前翅嫩黄色,斑纹浅褐色与雄蛾大体相似,但不如雄蛾鲜明,后翅灰白色或褐色。
卵:呈块状,不规则,一般由20~60粒卵组成,平均约30粒,相互覆盖呈鱼鳞状,卵粒约1mm,宽约0.8mm,有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半透明,孵化前中部呈现黑点,是幼虫的头壳,如被赤眼蜂卵寄生则全部呈半漆黑色。
幼虫:初孵时体长约1mm,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后体长20~30mm,头棕黑色,体背浅灰褐或红褐色,有纵线3条,其中背线明显,胸部第2、3节背面各有4个圆形毛疣。腹部1~8节背面各有两列横排毛疣,前4后2,前大后小,可与条螟、粟灰螟幼虫相区别。
2、发生规律
玉米螟年发生世代数,在我省一年发生6~7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时间多在黎明前。羽化后当天晚上进行交尾,第二天开始产卵,产卵时间多在上半夜。雌蛾产卵期一般4~5个晚上,产卵4~20块,平均每个卵块有卵30粒左右,成虫产卵对寄主有选择性,一般选择株高50厘米以上,生势旺盛,生长嫩绿,比较阴郁,抽雄前后及抽丝后一周左右的植株上中部,即距地面70~160厘米处,位于叶背靠近中脉两侧。嫩叶未下垂或老叶已萎黄的则不喜产卵。成虫白天多躲伏于园边杂草丛中,玉米叶底少见,傍晚纷纷飞到玉米地活动,交配产卵。飞翔力强,有趋光性。成虫寿命多为8~10天,最长可达22~27天。
初孵幼虫先群集啮食卵壳,约1小时后开始分散,迅速敏捷地爬上叶片顶端做过株活动~吐丝下垂,随风飘散到邻株为害。一个卵块孵化出来的幼虫常常分散在周围,造成受害株比较集中的现象。世代不同,为害部位和程度也有差异。
心叶期初孵幼虫,多群集在喇叭筒里为害心叶,取食表皮和叶肉,残留半透明的下表皮,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现不规则的透明斑痕。幼虫稍大后就把卷着的心叶蛀穿,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黄排小孔。玉米将要抽雄前,心叶中的幼虫钻入幼嫩的雄花内,集中为害雄花。抽雄以后,幼虫蛀入雄穗和向转移,取食雌穗花丝、嫩苞叶和幼嫩子粒;另有一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蛀入茎部,取食茎秆管道部,受害茎易被风折。防治这一代幼虫不要错过心叶末期。
穗期发生的一代,卵多在抽丝期大量孵化、孵化出的幼虫除少数在雌穗以上各节叶腋间为害外,大部分集中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取食。在严重发生年份,每个穗顶上常有十多条到数十条幼虫。幼虫发育到4~5龄,开始从穗顶蛀入穗轴;或从穗基部蛀入穗柄,也有的向下转移,蛀入茎部。用药剂防治穗期幼虫,以抽穗期为关键。
幼虫为害玉米、高梁时,在4龄前一般只潜藏在隐蔽部位为害,到4龄后才大量钻蛀为害,尤以刚脱皮的5龄幼虫钻蛀为害性更大。
幼虫共5龄,历期一般2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一般在为害处的孔道内,为将来羽化咬开一个洞口(羽化孔),然后在洞口附近做薄茧化蛹。也有爬出在叶鞘内或叶片上化蛹。蛹期6-12天。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玉米收获后及早清洁田园,清除残株,清除野生中间寄主,减少虫源。
②提早植期。根据玉米螟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在二月下旬前播种,五月下旬收获,可避免在盛发之前不受或少受其害。
药剂防治
1、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始花期喷雾每亩选用:①1.5%惠达乳油800倍液;②0.5保农丁乳油1200倍液;③20%毒·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④55%金特杀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⑤强无敌乳油1000倍液喷雾。
2、在玉米生长喇叭口时期防治,用任意一种上述浓度药液从植株喇叭口浇施,能有效防治玉米螟的为害。
二、棉铃虫
1、为害特征:以幼虫为害,咬食嫩叶、嫩茎,主食花雷、花和果实,造成落花和烂果。
2、形态特征:幼虫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和红褐色,幼虫体表面布满小刺。
3、生活习性:幼虫共六龄,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为害嫩叶和嫩梢,2-3龄幼虫吐丝转移为害花雷和花,4-5龄幼虫转移为害玉米棒。棉铃虫为杂食性昆虫,还为害茄科类、瓜类等作物。
4、药剂防治:在玉米始花期,可亩选用(1)90%万灵(灭多威)可溶性粉剂15-20克;(2)20%丙溴磷乳油75-100毫升;(3)40%毒死蜱乳油75-100毫升;(4)52.25%农地乐乳油50-80毫升;(5)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
三、小地老虎
成虫为中等大小的蛾子,暗褐色。前翅有3个黑色箭头形纹,一个尖端向外,两个尖端向内的排成“品”字形,后翅灰白色。卵呈馒头形,颜色为乳白色至黄色。幼虫呈绿褐色至暗褐色,身上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在末节背面有2条深褐色纵纹。蛹呈红褐色,尾端黑色,有刺2根。
小地老虎成虫都在夜间活动,对灯光、蜜、酒、醋等有强列的趋向性。幼虫咬食玉米幼苗基部。幼虫具有假死性。一般地势低洼、耕作粗放,有杂草特别是阔叶杂草多的地块适于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对地老虎被害苗达1%以上的地块,可用90%敌百虫0.5公斤,加适量水,喷在50公斤炒香的饼糠上拌匀撒于垄背,每亩用2.5~3公斤;用3%搏乐丹粒剂亩2~3公斤或3%阿维地线净3~4公斤土施。
四、蝼蛄(又称蜊蛄、土狗子)属直翅目、蝼蛄科
蝼蛄的主要种类有:非洲蝼蛄、华北蝼蛄、普通蝼蛄、台湾蝼蛄。下面介绍非洲蝼蛄
1、分布与为害
非洲蝼蛄是国内外广泛分布的害虫。该虫食性很杂,农林、果蔬、花卉等的种子和幼苗均可为害。其成虫和若虫特别喜欢食刚发芽的种子和幼根、幼苗,常造成缺株断垄。咬食作物根部和幼茎的为害状呈乱麻线一样。尤其是在土层中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而干死。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毫米,淡黄褐色,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呈卵圆形,中央有凹陷的斑坑,长4~5毫米,前翅灰褐色,长约12毫米,只能覆盖腹部三分之一,前足是开掘足,其节下缘平直,后足胫节背侧有能活动的刺3~4个。
卵:椭圆形,初产是黄白色,有光泽,长×宽为2~2.4×1.4-1.6毫米,临孵化时黄褐色,长×为3~3.2×1.8~2毫米。
若虫:共6龄。初孵若虫乳白色,复脉红色,腹眼红色或棕色。2~3龄后体色接近成虫,末龄体长24~28毫米。
3、生活习性:每年发生一代,一般夜出活动以21~23时为高峰。该虫喜潮湿有腐殖质较多的水浇地,沿河两岸池塘和沟渠附近的地方活动产卵。产卵前先在5~10厘米深处作窝,其中只有一个扁圆形的卵室,雌成虫在卵室周围30~35厘米土中,另作窝隐蔽,每雌可产卵60~80粒。该虫的趋性如下:
①趋光性:嵝蛄夜出活动,有趋扑灯光的习性。
②趋化性:对香甜物质气味有趋性,特别嗜食煮至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和皮,可用此类食料配成毒饵诱杀。
③趋粪性:对粪土等有机粪肥有趋性。
④趋湿性:在10~20厘米深的土层土壤湿度接近超过20%活动最盛。有“蝼蛄跑湿不跑干”的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麦收接近尾声,玉米播种已经开始播种。玉米刚出苗时主要是地下害虫为害,如土地老虎、金龟甲、金针虫、蝼蛄等。另外玉米苗期害虫还有蓟马、麦秆蝇、玉米旋心虫、粘虫等。
地下害虫防治除播种前药剂拌种外,就是出苗后喷洒农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1000倍液、90%敌百虫0.5公斤,加水250至38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也可以毒饵毒草,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棉籽饼5公斤,每0.25公斤敌百虫晶体拌草30至35公斤,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隔一定距离堆一小推,每亩用量15至20公斤
对于 蓟马、麦秆蝇三、玉米旋心虫、粘虫、飞虱、叶蝉、盲蝽蟓类,红蜘蛛等害虫,在玉米出苗后喷药,在播种后七八天第一个叶片展开就可以喷药。一定要全田喷雾不能只喷玉米垅。一般用菊酯或溴虫腈或甲维盐或呋虫胺等药剂。混配阿维菌素、或吡虫啉、或啶虫脒、或吡蚜酮、或烯啶虫胺、或噻虫嗪等药剂亩用水量45至60斤全田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