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作诗当时什么心态?
优质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先了解下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的。是某一次,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的时候,兴致高时,唐明皇便命李白作诗赋之。如是,李白奉旨便作了三首《清平调》,《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为其三首之一。
如此,有些人会说李白为讨得唐太宗欢心,而溜须拍马专肆写了这句极尽赞美之意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其实不尽然。
纵观李白的一生是出世与入世的人生。他因为科举无望,一生慕求功名难得;另一方面他又极其洒脱不羁,狂放不已,喜负剑游历、炼丹,访遍了天下无许的名山,可谓格局及至天下。这种性情,跟他慕求的功名官场是出入的,遭排挤不被重视成了自然。所以说,在他身上的这两种出世入世的力量是不断的将他的人生拉扯,让他忧愁亦有,解脱也有。
所以,说这样的李白,肯定不会为了阿谀奉承而刻意讨好唐太宗抑或杨贵妃的。
细读当时他写下的三首《清平调》,会不觉这首“云想衣裳花想容”过于俗艳了,只不过用字过于艳了而已。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言说了一个生动不已的爱的故事。开创开元盛世的英明君王,彼时痴爱这一个美丽的女子,眼神里没了战场政变里的杀气,而全都爱一个人的宠溺,而这被爱的女子是如此的绝世美颜。
当时的李白,应是被这美好的爱情给感动了,所以才笔端生情,写下如此美好的爱情诗句来。
其他网友回答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是李白初次看到杨贵妃之时,震撼于杨贵妃的花容月貌,所写就的诗句!这是李白所做《清平调·其一》中的前两句!
自从电影《妖猫传》中那只妖猫,反复吟颂这两句唐诗之后,这首唐代乐府诗就突然火了起来!
完整的诗歌是这样的: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说一下这首唐代乐府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当御用诗人时期所做。唐玄宗天宝二年春天的某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杨玉环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盛开的牡丹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唐玄宗和杨贵妃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经身边宦官高力士的善意提醒,唐玄宗和杨贵妃都觉得,如果有个文人骚客现场写诗作赋,那就太完美了!还是高力士的提醒,唐玄宗想起了那个住在宫中天天白吃白喝不干正事儿的李太白!于是,唐玄宗就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陪驾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唐玄宗好生款待,初见杨贵妃,惊为天人!几杯美酒下肚,已是飘然欲仙!于是乎,借着几分醉意,他居然让高力士帮他脱掉了靴子,趴在几案跟前,杨贵妃也上前为他研墨!李太白借着酒意,看着惊为天人的贵妃玉环,内心涟漪不断!于是就着金花笺,挥毫写就这首《清平调》。。。。。
前两句的理解:
见云霞之灿烂想美女衣之华艳,见花朵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霞比喻衣裳,以鲜花比喻美人)。
诗词大意: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朵,花色更加浓艳!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是在群玉山头看见,那一定只有在月宫瑶台之中,才能相见!
这首《清平调》后被宫内乐官度成乐曲,黄为传唱!
物极必反,李白这次进宫,唐玄宗热情款待,几杯美酒下肚,见到杨贵妃之后,他那直勾勾让人发烫的眼神,以及醉后让皇帝的御用奴才高力士为自己脱靴的行为,都让唐玄宗觉得此人太过狂妄,于是给李太白发了点金子打发走了!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侯,当时的心态是悲凉且无奈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诗看起来是借牡丹花赞美杨贵妃美丽的容颜与华贵的衣服的,但诗中也透露出李白的失意与委屈,甚至是悲愤。“可怜飞燕依新装”与“解释春风无限恨”就表达出了这样的意境的。
赵飞燕是战囯时期,赵国的美女,意思是就连赵飞燕这样的美女都要依赖华丽的衣服来博取君王的欢心,来比喻李白自己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因此,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在酒精的作用下,心里才不那么难受一些。
而事实上,当唐玄宗召李白来作诗时,李白已喝得大醉,唐玄宗一看他这个样子,忙命侍者拿醒酒汤来。而杨贵妃嫌醒酒汤太慢太费事,于是直接让手下用凉水将李白泼醒,李白顿时成了落汤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完成的。
李白有感于自己像一只猴子一样被戏耍,心中很是无奈与委屈,但唐玄宗与杨贵妃正在兴头上,他也不得不遵命赋诗。李白不愧为一代大诗人,即便如此,仍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文留传于后世。只是世人只感受到杨贵妃的闭月羞花之貌,而体会不到李白当时的心境罢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