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对粮食产量的贡献(袁隆平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

网友提问:

在我国,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人在粮食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优质回答:

小麦领域:“黄淮第一麦”培育者茹振钢。

茹振钢,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现任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36年来,他潜心小麦育种,带领团队培育并推广了多个小麦新品种。其中,“矮抗58”被誉为“黄淮第一麦”,增产效益达300亿元,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培育既耐高温又耐寒、既耐干旱又耐涝、既耐瘠薄又耐肥的“最完美”小麦品种,茹振钢种下5万株小麦进行选育观察。大年初一,大雪纷飞,茹振钢换上胶鞋就往试验田里跑,“天冷是观察小麦抗冻的最佳时机”。在经历一次次恶劣天气的考验后,茹振钢对最后留下的100多株小麦进行人工选育。历经10年漫长的岁月,终于选出了最优的一株。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中国人必须牢牢掌握住小麦的话语权,才能把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茹振钢说,“美国在玉米杂交育种上掌握了话语权,袁隆平院士在水稻杂交育种上占领了制高点,我们要在杂交小麦上抢得先机!”

茹振钢说:“能当选十九大代表,我感到万分荣幸又责任重大。我要继续育出好种子,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花生院士:张新友。张新友,1963年8月生,河南太康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在职农学博士,研究员,中共党员。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6月12日,农业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名单,张新友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成员。

花开花落,秋冬春夏,张新友的花生果越结越大,越结越多。张新友和他的团队相继育成“豫花”、“远杂”系列早熟、高产、高油、抗病花生新品种33个,其中1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鉴)定,育成品种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全国花生育种团队中名列前茅。

张新友培育的所有花生品种,125天以内成熟,解决了小麦与花生争地的矛盾,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44年连续从事玉米高产攻关和品种选育,育出的紧凑型玉米高产新品种累计推广12亿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全国种植的5株玉米中,有2株是他育成的。他就是“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通过高产攻关试验,李登海在国内率先发现了平展型杂交玉米高产能力的极限,同时,率先发现并证明了紧凑型杂交玉米的高产能力和高产的原因。这为我国杂交玉米找到了高产发展的方向。此后,紧凑型玉米成为我国杂交玉米育种的方向和主流,李登海也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44年来,李登海在“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连续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创建了百亩丰产方1亩地可以养活4.5个人的高产样板,为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难题作出巨大贡献。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问答!

10.25

其他网友回答

李振声,赵洪璋。

赵洪璋是与中国最早与袁老同期的杂交小麦专家,更早有成就,50年代就被评为院士,可惜1994年去世了。

李振声是目前小麦的杂交权威。

其他还有各种各样领域的权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