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婚姻(对于老年人婚姻的了解与看法)

网友提问:

怎样看待中老年人“伴而不婚”?

优质回答:

对中老年人的“伴而不婚”,有人称之为“最后的浪漫”,当然,这是从理想状态去描述。然而,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群体,也会发现它的另一面,就是“最后的无奈”。

人到了五十多岁,特别是退休以后,生活节奏和常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为生活奔波的时候,目标明确、节奏规律,一旦退下来,心里无抓无落、空落落的,特别是对中老年的男女来说,如果自己不能很快、很好地调整心态,天天无所事事,身边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往往会失去生活的精神支撑和依托,所以有些单身中老年人萌生了找个另一半的想法;还有一些是无固定职业的中老年人,辛辛苦苦把子女养大成家后,自己也老了、又无固定收入,还 不愿意拖累自己的子女,就找一个合适的伴,两人帮扶着过日子;当然,也有一些单身老人,由于一些共同的爱好,志趣相投、相互爱慕而走到了一起……。在这些由单身结伴生活的中老年人,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伴而不婚”的合伙方式。生活中,我曾接触过许多这样的实例:

老王今年89岁,57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干过公社书记,做过供销社主任,最后从县商业局长位子上退休。他有三个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他谁也不想去打扰。他有一套九十多平的房子,身体也还硬朗,只是自年轻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家务一概做不来,于是他就想找个老伴。一开始几个孩子不同意,想轮流管他吃住,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实在是不方便,孩子们也觉得不是办法,就同意他找个伴,但条件是:只在一起生活,不办结婚证,可以每月给女方一定的生活费。二十多年来,他已经换了四任同居伴侣,现在这一个我还见过一面,六十出头的样子,是个退休工人,家里收拾的还算干净,但说话、办事感觉上就是一个保姆,感觉不出是一家人。

老宋今年七十九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在他退休三年后妻子去世,一年后,经别人介绍认识了58岁的唐女士。唐女士早年丧夫,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且远在外地,因一直做些小买卖养家,手中并无多少积蓄,她就想找一个生活条件还可以、对自己也好的人度过余生。老宋不仅每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他在城边的老家还有两套宅子,已经列入拆迁计划。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希望父亲再找一个,所以,老宋和唐女士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决定生活在一起,虽然没有办理结婚手续,但他们还大张旗鼓地请了酒席,两家的亲朋好友都到场祝贺。两年后,老宋的旧宅拆迁补偿了150万现金和两套90平的楼房,老宋的想法自己一概不要,全部分给自己的子女,但唐女士觉得不能全分给子女,要老宋留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她想,既然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这中间也有自己的权益。就为这事,老宋一家意见一边倒地一致,唐女士一下感到势单力孤,又提出老宋的工资卡由她保管,结果又遭到了老宋和子女的一致反对。唐女士开始觉得,自己的选择并不可靠,于是她选择了离开……。

老赵今年86岁,老伴去世25年了,他是从省某厅厅长的位子上退下来的,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外地,女儿在本市。在老伴去世两年后,他与一个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万女士走到了一起。万女士是某厅的处级干部,她和老赵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跳舞,他们在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在休闲娱乐场所,都曾经互为舞伴一起跳过舞。万女士是那种活得精致、注意保养的女人,她在老赵的心目中心仪已久,只是双方都有家庭,又都是领导干部,不能表现出来而已。万女士有一个儿子在北京工作,也曾想把母亲接过去一起生活,但万女士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方便,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在当地,还是愿意在当地生活。当她把找个伴的想法告诉儿子后,孩子也很支持她,于是她和老赵走到了一起。但之前他们做了几项约定:一是只在一起生活,不办结婚手续,什么时候觉得不愿在一起了,可以随时分开。二是以前各自的财产归个人,在一起生活以后两人的工资归两人共同支配;三是百年之后各自的遗留资产归各自的子女,骨灰处置按遗嘱执行。现在虽然他们已很少跳舞,但经常在一起打打太极拳、听听京剧,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实际上,中老年人“伴而不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担心两个人年纪都大了,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脾气性格都已不好改变,如果相互不能适应对方,结婚、离婚不仅耗费精力,面子上也不好看;二是双方都有自己的子女、亲戚朋友,结婚办证后从法律上说,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与双方的子女有扯不清的关系,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双方家庭。三是从子女的角度讲,有些子女既希望自己的老人有人照料,又怕有人来分老人的财产,要的就是那种保姆式的伴侣关系,而不希望老人再找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老伴。四是对有些老人来讲,特别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一方,更多的是想晚年有个吃穿不愁的稳定生活,并不在意那个具有法律意义的本本。

不管怎么说,老人养老既是家庭大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应当允许各种形式的养老方式存在,只要对社会有益、对老人有益、不违背法律,就应当大力地鼓励、提倡和矫正,以保障和促进人际和谐、社会稳定。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的老人都学乖了,看到或经历过离婚时财产分割带给双方的痛苦,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不让悲剧再次发生。

当下的老人选择了伴而不婚,既老有所伴又没有财产纷争,也没有结婚离婚的繁锁。本着合则聚,不合则散的原则度过晚年生活。

我朋友的大姐己退休,儿女已各自成家,生活很安逸。物质基础有了,整天跟随老大妈们去市场,去公园,买买菜,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也算有情趣。

每次散场后回到家就倍感孤独,这时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位退休丧偶的,经济条件不错的老头,这位大姐考虑了一段时间后确定了两人的关系。

随之而来的生活是,后老伴带着她去海南,去内蒙,去新疆游玩,幸福的黄昏恋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很精彩。

后来我问朋友,”两位的子女都不干涉吗?”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开放观念超前,只要两位老人身体健康,互相照顾,活的开心,那就是在给他们省时,省力,省心,让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了,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了解到这两位老人,把各自的房产,存款已过户到子女手中,只留有退休工资和不属于自己名下的房子居住,解诀了后事之忧。

人只要想开了,也就放开了,无所谓”伴而不婚”,晚年过得开心精彩才是正确的选择,趁着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也是对自己有一个交待,为自己活一回。

想想也是,老来有伴,余生不孤单,不再让儿女多费心,给他们减压,松绑,不再用养儿防老的观念去束缚孩子们的翅膀,让他们高飞,安心做自己的事。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其他网友回答

为避免婚姻带来的后续麻烦,伴而不婚不失为是中老年晚年的一种新生事物。最大避免了因财产、赡养等一系列给子女们带来的麻烦与纠纷,快乐在一起,人生暂短,中老年人的寂寞与孤独也确实难熬,更是个社会问题。年轻人需要上班养家,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照顾老人,让老人自娱自乐也是一种好模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