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学友和邓丽君在亚洲谁的影响力大?
优质回答:
我认为是邓丽君在亚洲的影响力比较大。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邓丽君比张学友对中国甚至亚洲乐坛影响力深远。
邓丽君亲自制作的《淡淡幽情》专辑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里程碑
「我可以得意的告诉您,我邀请到的作词家,都是千百年来,最了不起的顶尖高手。有时候唱着唱着,我会觉得好像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倾诉古老、庄严,而且多情的中国。」——邓丽君
1983年,邓丽君于宝丽金唱片发行了经典之作《淡淡幽情》,她亲自参与企划,邀请当时一流音乐人合作,替中国经典的唐宋词谱上旋律,一共收录12首歌曲,这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里程碑。
邓丽君当年坚持不用词牌名作为12首歌曲的曲名,而是创造性的选用了每首诗词中的词句为曲目命名,使歌曲与众不同,更富诗意,也使得整张专辑在意境上更加统一。《淡淡幽情》以〈独上西楼〉为开场,改编自后唐,李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刘家昌谱曲。邓丽君在《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
《但愿人长久》选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梁弘志谱曲。邓丽君在这首歌的演唱在你的耳畔忽而飘渺、忽而实感,就像真得自由穿梭于天堂与人间那样。
《几多愁》是根据李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谭健常谱曲。邓丽君在这柔情万种的声线背后分明又有太多的伤感,她的每一次吐气都能震动空气,而空气也就每一次都会增多一份浓密的伤情。
《芳草无情》是根据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苏幕遮》词,钟肇峰谱曲,这首歌用清幽的古筝、钢琴等乐器等融合中西音乐清淡背景,由邓丽君歌声带来阵阵的思乡的情怀。
《清夜悠悠》选自北宋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作曲家古月。这首词被邓丽君唱的娓娓动听,撩人心弦!在贝司质感的张力中,江南丝竹的清脆与笛声的优扬都是那么的韵味无限。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也贡献了一曲〈有谁知我此时情〉,将北宋名妓聂胜琼的《鹧鸪天》赋予了新生命,虽然邓丽君与她相隔千年,但在色艺上的相同,也使得在邓丽君在歌声里更多了一种腥腥相惜的共鸣感,虽然这首歌无论是曲还是词都不是那种很引人注目的作品,但它的绝对个性也使它更能充分地体现作为一个个体人的心灵倾诉,这就是独语,甚至不需要听众,所以邓丽君唱来也确实是愁肠百转,意蕴无穷。
《胭脂泪》还是选自李煜的词作《乌夜啼》。由刘家昌谱曲,邓丽君,一抹胭脂泪居然已经被她唱出了春红而唱走了长恨,也许这恨是被她先行留下了。
《万叶千声》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玉楼春》。作曲家刘家昌搬出了Bossa Nova的曲风,当欧阳修的“万叶千声皆是恨”在拉丁音乐的节奏里被邓丽君娓娓道来。
《人约黄昏后》选自欧阳修的《生查子》。作曲家翁清溪,将民族的情结,在江南丝竹乐的清幽里,谱写了一曲苍翠欲滴的水乡春色,邓丽君将这种音乐背景衬托下用一种情怀倾诉着。
《相看泪眼》选自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名词《雨霖铃》。作曲家古月谱曲中三拍的音乐中依然有着淡淡的南美海风轻轻地拂动着,而丝竹、吉它和弦乐的组合更给这道音乐风景频添了千种风情。
《欲说还休》选自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作曲家谭健常谱曲,以吉他为主音乐,邓丽君的演唱更像是一个知音大姐般在你耳边感性的道来,“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在一种不急不缓的平和里,你是否更能感到空气的凝固和秋凉的凄清。
《思君》选自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作曲家陈扬谱曲等。这首歌在作曲上非常接近那种小调的民歌,与那朴素的歌词可谓是相得益章,邓丽君招牌的甜蜜在尤如连绵不绝的江水般的音乐中流淌着,而思念之情也随着这江水的起伏而永无止尽地绵延下去。
《淡淡幽情》无疑是华语歌坛上具有标专性的专辑,无论是用唐宋词入歌的专辑整体构思和策划,大量民族音乐的娴熟运用,还是邓丽君本人气韵悠远的演唱,以及在录音上对人声与乐队的谐调处理,使这张1983年制作的专辑都可以说是全方位反映出当时海外华语乐坛的高水准制作能力的,而且在今后的中国乐坛它同样是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的。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邓丽君!在华语歌坛,邓丽君永远是第一的位置无法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