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和诸葛亮谁先用的空城计(空城计中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网友提问:

真实的历史上,是诸葛亮用的空城计还是赵云用的空城计?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里说的诸葛亮用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倒是赵云有过,更确切地说,赵云用的是“空营计”。

此事发生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

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击毙曹军统帅夏侯渊。张郃、郭淮等人改攻为守,在汉水沿岸建立坚固的防御阵地,双方在汉水两岸对峙。

与此同时,曹操正马不停蹄从长安驰援汉中。

“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自群雄逐鹿中原以来,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草头王被曹操削平,当其盛时,一怒而天下颤粟。然而,刘备偏不信邪,当他风闻曹操已穿过斜谷直达汉中时,毫不畏惧,夺取汉中的决心不可更改。

曹操乃是一代名将,要打败他并不容易,与其取巧,不如守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于是刘备据险扼要,只守不攻,坐等时机出现。

有一天,侦察兵发现一支曹军运粮部队,正把一车车的粮食送到北山之下,刘备当即令黄忠率部出击。黄忠领命而去,这一去,去了好久,赵云深恐老将军有所闪失,便亲自带着数十名骑兵出营察看。岂料离开营地后,赵云竟然遇到曹操的大部队。这次遭遇双方都不曾料到。赵云只有区区几十人,情形十分危险,若是换作其他人,恐怕早就魂飞魄散,乱了阵脚。但赵云却临危不惧,头脑异常冷静。既然曹操部队尚未察其虚实,何不先下手,杀他个措手不及呢?

果不其然,曹军忽遭突袭,一时也不知敌人有多少人,被打懵了,有些人拔脚就跑。不过混战一阵后,曹军看清了,所谓的敌人尚不足百人,何惧之有,于是开始反扑。赵云且战且退,曹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营垒之前。营中士兵见是将军被追杀,赶忙擂响战鼓助威,并打开大门,赵云等人疾驰而入。

按理说,赵云死里逃生,进了兵营后,非得关闭营门不可。不过,赵云真是心细入微,他偏偏不关营门,下令停止击鼓,拔出营中令旗,整个大营敞开着,没有一丝声响,死一般的沉寂。

曹操用兵尚诈,见到赵云兵营不设防的样子,满腹狐疑,暗忖赵云必定是故意引诱他前来,营内必定有埋伏。谨慎小心的曹操不敢贸然出击,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如撤退的好。其实赵云哪里有时间去设伏,只不过他知道曹操向来谨慎小心,索性洞开营门,赌上一把。曹操果然中计,非但没敢往里冲,最后还引兵退去。

曹军一退,赵云抓住机会,率全体将士一拥而上,攻击曹操的殿后部队。一时间,原本悄然无声的兵营鼓声大作,地动山摇,赵云的部下们持强弓劲弩,箭如雨下,曹军士兵纷纷倒地身亡。

按理说,曹军身经百战,撤退时也有秩序章法,只是大家都没料到,刚刚死里逃生的赵云竟然会发起反扑,一时间手足无措,阵型大乱。在一片惊慌中,连曹操都无法制止混乱的蔓延,曹军居然出现严重的踩踏事件,很多士兵被人马踩踏而死,还有些人被挤落到汉水中淹死了。

这次遭遇战,曹操本是优势在手,最后竟被赵云反败为胜,实是不可思议的奇迹。第二天,得知喜讯的刘备赶到赵云营内,远远望见战场上遗下曹军累累尸骨,他不禁喜上眉梢,喝彩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自是,赵云之勇猛善战名扬天下。

一向足智多谋的曹操竟然对咄咄逼人的刘备毫无办法。自从夏侯渊战死后,曹军的士气一直低落不振,连亲征的曹操都吃了赵云的亏,所有人脸上都密布阴云,看来汉中是守不住了。相持一个月后,曹操放弃了。他下令汉中守军全部撤走,把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给刘备。

在关中之战中,刘备能让曹操折戟而返,赵云功不可没。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的“空城计”仅限于《三国演义》的创作故事,《三国志》中根本没有,只有郭冲三事记载;“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偪,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这里明确记述;“亮惟留万人守城”,有“万余人守”城还叫空城?那诸葛亮率数万大军,攻击的只有“千余人守”的陈仓,是什么城?况且,

裴松之已经说得很清楚;“案魏延传云:“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重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诸葛亮连一万人都不肯给魏延另带,一下让他带二十万先行,不是开玩笑么?

至于赵云是否“空营计”,则是“云别传”的记述,没有任何资料对应此说。属于裴松之的道听途说的创作,与“演义”、细说并没有区别。根本不是历史!裴松之这个不信,那个不信。他一个数百年后的南北朝宋人,道听途说的故事,就更加不可信!如果真如他说的;赵云立这么大的功,刘备仅说了一句“子龙一身都是胆”,之后是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不是刘备封他为“虎威将军”。官职上居然没有任何的封赏,黄忠传里也绝口不提。刘备取得西川后,赵云就被封为翌军将军,直到刘备死,赵云也没升过官。不但没有升官,是既没有军职,也没有行政职务的空头军衔。有人说,刘备不喜赵云提意见,所以不升他的官。这纯属胡说八道!即使赵云不计较,让别人怎么看刘备?为了“报复”赵云,就不顾自己名誉啦?有功不赏,以后谁还肯为他卖力?

而且,即使按“云别传”的记述,也只有对赵云勇猛的描述,并没有说张翼营中有多少人。张翼既然要闭门据守,证明人数不少。难道张翼仅一个人在营中,想凭几个人据守?张翼脑子坏了吗?所以,即使按云别传描述,赵云的也不是什么“空营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