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的火摺子主要成分是什么?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火镰和火折子不是一个东西。
火镰是底层老百姓常用的。
他历史就是一个镰刀状的铁片和燧石,还有折叠起来的火绒。
火绒是用棉花、硝和树叶制成,一旦遇到火星就容易点着。
使用时,用火镰的燧石击打铁片,产生火星,然后点燃火绒。
点燃以后,吹几下就点火成功,不过吹也要有技巧。
火折子,则是另一个东西。
火折子不需要点火,是已经点着的东西。
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火绒,但成分不同。除了棉花,树叶以外,还有硫磺、松香,樟脑等东西。
平时把他点燃,火折子始终处于一种点燃状态,但燃烧特别缓慢。
所以,拿出来只要一吹,就立即形成火焰。
火折子的优势是不用慢慢打火点燃,效率较高。缺点是他毕竟是缓慢燃烧,所以用不了多久就会燃尽。那么,火折子的价格就比较高。
火镰一般是劳动人民使用,火折子主要是富人和官员使用,因为后者比较方便。
其他网友回答
“创造性的劳动”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
几百万年前,一场森林大火,给原始人类带来了火源。人类从自然界保留了火源,可以让人移居到寒冷的地方。后来发明了钻木取火与敲击取火来主动获取火源,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逐渐从根本上区别开了人与动物。
但是每次需要火,总不能都是钻木取火,而火折子的发明大大解决了这个问题。火折子是一种简单的生火设备,一般和火镰子、火石成一套。平时是放在竹筒里面,使用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吹,就可以产生明火,从而满足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经常战乱四起,军队物资缺乏不说,甚至经常没有火用来生火造饭。幸亏一个宫女发明了火折子,才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时的火折子是用纸卷成的紧密纸筒,先提前用火点燃之后再熄灭。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火星,放在竹筒里面,可以保持长时间的不灭。
但这种纸不是简单的草纸,是经过特殊工艺制成,也是火折子的主要成分。火折子所用的纸,原料取自番薯藤蔓。先用水浸泡至充水膨胀,取出后在石板上捶打。之后混合棉花,芦苇等坚韧纤维物,继续捶打至干扁,最后再晒干。
晒干之后向其中加入硝石粉末、硫磺粉末、松香粉末等易燃物。混合之后继续捶打,将捶打物捻成绳条状。用明火点燃后,将其熄灭装进竹筒。但是必须紧密,尽量减少空气的存在,防止还没来得及使用就燃尽。使用的时候,只要拔开筒帽即可使用。但是使用时需要吹一口气,要求吹起必须短促有力,吹气量大。
没有使用火折子之前,人们都是靠打火石取火。打火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靠摩擦产生火星,再与火绒配合引火。火石的发现也是从炼铁中得来,之后作为主要引火工具。但是碰到天气阴潮湿,很容易无法生火。火折子的发明,大大减弱了天气的影响。
真是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什么都能想出来。
其他网友回答
盗墓笔记里面盗墓者,经常拿出个筒子轻轻一吹,筒子就能直接着火。在没有打火机也没手电筒的古代,这种代替打火机的东西,叫做火折子。
火折子其实就是将一些容易燃烧的燃料集合一起,将它们折叠后放入密闭空间,民间火折子做工粗糙,通常都是用容易燃烧的纸为原料,这些纸能够在轻微密闭的情况下燃烧,脱离了密闭条件后,用力一吹导燃,就会立即着火。
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用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拿出来压扁。然后加入棉花和芦苇璎子再捶打,晒干之后再加上硝、硫磺、松香和樟脑这些易燃物和其他的香料混合制成。
最后将它拧成长条形状,放入竹筒里面,竹筒空间不能过空,要半密封,不能密封也不能完全透风。否则携带在身上也极易燃烧。用的时候拿出来晃一晃马上能点燃,但是以上这种制造方法适用于皇亲国戚或者有钱人。
普通火折子的制作方法就是用冥币亦或是草纸,制作的方法就是将纸剪成长条形,卷起来,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刚刚好放入竹筒里面,然后点燃,再把盖子盖上,让竹筒里面缺氧熄火。到用的时候把盖子拔掉,对火折子吹气,像我们烧烤的时候在点火一样,不能太大力吹也不能太轻,很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