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影视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
优质回答:
在过去的2019年当中,有很多影片都得到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非铁杆电影爱好者,我经常会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影星所出演的电影,在过去的2019年当中,我主要观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送我上青云》《疯狂的外星人》这三部电影,我认为这三部电影,无论是从电影情节还是从主人公的人物刻画、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是非常用心的。
曾几何时,一提到电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观看各种好莱坞大片。仿佛只有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电影。但其实这些都是由于大家对国产电影的偏见和我国电影发展趋势整体较慢导致的。
其实,从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电影票房早就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如既往的持续低迷,而是凭借着精彩的故事情节、强大的演员阵容,在世界电影领域争取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对于未来中国电影市场,我表示非常看好。因为我们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他们无时无刻都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和全球范围内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持续向好发展。在此,我也希望广大电影导演和电影演员给广大观众奉献更好的电影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得看广电怎么想了。中国电影反映了广电的品味。
其他网友回答
电影既是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作品,也越来越成为高标准、高技术、高规格的工业化产品。中国电影如果想要由”大”变”强”,走工业化之路是必由之径。
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影院和银幕数量多年保持高速的增长,电影票房连年创造纪录,国产工业化电影也屡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然而,与此相对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硬件方面如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的拍摄设备的使用等较为落后,工业化标准制作流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包括制作、研发、制片、宣传、发行等在内的全产业生态链标准化程度不高。
近两年来,国内电影产业进入了调整期,先前依托资本的原因吹起的泡沫正在逐一破裂,随着”流量为王”模式向”内容为王”转变,这也为电影工业化升级提供了契机。当前,电影工业升级正在成为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和新机遇。作为全产业链化业态,电影工业的升级,不仅需要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剪辑、制作、放映、宣发、衍生制作等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化,也需要海量的算力支撑和各种先进的工具支持,更需要创作价值观的升级。
过往,依靠电影重工业的”视效大片”几乎是好莱坞的专利。从《星球大战》到《阿凡达》再到《阿丽塔》,从《泰坦尼克号》到《后天》再到《2012》,从《异形》到《变形金刚》再到《头号玩家》,各种场面宏大的好莱坞大片横扫全球市场。像这类”视效大片”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短板。直到《流浪地球》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电影一种新的可能性。中国电影也可以打造自己的科幻大片、奇幻大片、动画大片。具体而言,在《流浪地球》的成功背后,有哪些可供行业借鉴和分享的经验?
电影工业流程是一架精密的机器,让它动起来、造点东西出来不难。但是,要用这架机器造出来精美的、有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需要操作这台机器的工人不仅在形上理解了电影工业流程,更要从内核上理解真正的电影工业。以《流浪地球》为例,它是在国内规划最超前、标准最高的工业基地青岛灵山湾影视产业园拍摄制作,可以说代表当前中国电影工业化最高的水准。
在创作内核上,不同于西方电影中浓厚的宗教情怀,《流浪地球》更多的是一种东方式的浪漫的集体主义的英雄观。电影中,每一个人,不分种族、肤色、职业、性别、年龄,都能够成为拯救人类的英雄。只要人类坚信人定胜天,就一定能拯救自己,让人类文明在太空中继续延续下去。这种价值观,是只有在中国这样的土地上才可能萌生的。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看到《流浪地球》是在学习和模仿好莱坞大片模式。从电影剧本的创作,人物关系的设定,声音和配乐的创作,还是美术概念的设置,我们都能够发现很多好莱坞的影子。但是,最关键的是《流浪地球》的内核,是完全中国式的,是刘慈欣式的,是不同于任何西方科幻电影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虽然中国电影工业化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这台机器制造出来真正好的商业电影,需要真正理解了电影工业的本质,让中国电影这部”大机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内口味和国内的审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