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2016年彝族火把节盛大场面,视频资料来自网络。
文/余騠
图片/毛学敏、陆峰
又是一年火把节,一直因为一些琐事而蜗居在县城,假期过半了。趁着这个周末女儿有点时间,她大学毕业了,让她到永春乡政府锻炼,难得有空,又是火把节,就回家看看父母。
前天中午,买点凉粉、馒头、西瓜和鱼(母亲喜欢吃鱼),回到庆福老家。父亲母亲,趁着天晴,开始挖土豆。
知道我们回来,母亲忙着煮饭。我们吃顿简单的中午,却特别有味。在火炉里烤玉米,一种怀旧的味道弥漫在包谷楼。冬天,我们回家就这样和老人一起烤火,烤土豆,炉子是我们二十几年,前从香格里拉带回的,在拖枝中学,妻子用这个火炉煮米线卖给学生。我们也在里面做饭吃。锈迹斑斑的火炉,母亲舍不得丢弃,说不用更加坏了,大妹子买回来一个新的炉子,他们舍不得烧,就将就着,认为两个人旧炉子就可以了,农家的日子,父母的情感,这炉子里是满满的回忆。
我和女儿,爬到后山,找到一些野生菌,青头菌、一窝菌、獐子菌,收获不小。
下午,弟弟妹妹也回来了,团圆了,桌子围成一个圆,心里也圆了。一年的日子,能有几天陪伴父母,想来心中惭愧至极。
昨天,回到拖枝鱼塘,陪岳父岳母再过一个火把节,火把节在彝族人民心中最隆重,一般过三天。杀羊,歌舞,火把晚会,纳西族、哈尼族等也很重视。近年来,汉族也开始喜欢过火把节。除了法定假日,能有一些节日,回家和父母团圆也是意义非凡的。增进亲情,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在快节奏生活下也有些奢侈。
有孝心,每天都可以是节日。
今天,是火把节最热闹的一天。维西县永春乡的彝族同胞欢度火把节开始进入高潮。施别底搞庆祝活动,三家村七一组(听格拉)的彝族村民也举行“铭记党恩,醉美彝寨”文艺汇演庆祝活动,展现扶贫攻坚下彝族村民的良好风貌。
我没有去成现场,岳母身体不舒服,姨妹拉她来打针。我叫学生传给我几张照片,减少一点心中的遗憾。在祖国西南边陲,滇西北三江腹地,永春河畔三家村七一组坐落着安静、祥和的彝家寨子——听格拉。自1993年至今已25年光景,听格拉彝家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三家村七一村民小组成为了永春乡三家村创“四美”内务环境整治示范组、维西县民族团结示范村,真正实现了彝族村组人居环境的华丽转身。
关于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看看听格拉的狂欢场面:
火把节传统的食品除了肉类,就数手擀面了。加点菌子汤,真香!
晚上的篝火晚会,是所有人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