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处置周培公(周培公为何没有得到康熙重用)

网友提问: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真实历史如何?

优质回答:

无论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还是在历史上,清朝重臣周培公都没有被康熙处死,而是患病而死,享年69岁,也算寿终正寝。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周培公被康熙派往沈阳,负责戍边,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戍守了十一年,当康熙听闻周培公的死讯时,康熙十分哀痛,下令停朝一次,彻夜难眠,为周培公守夜。

皇帝为臣子守夜,这对臣子来说是莫大的哀荣,周培公究竟为大清国做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值得康熙为他守夜?历史上的周培公又是什么样的?

周培公在电视剧中的戏份很多,可以说是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是大清国的股肱大臣,他曾经花十年时间绘制了大清国最详细最全面的疆域版图,在临终之前献给康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培公感动的不仅是康熙皇帝和满朝文武百官,主要是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万千观众,很多人都高度赞扬他那为国为民的情怀。

需要指出的是,电视剧为了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故意夸大了周培公的贡献,无论于情于理,康熙为一位汉臣守夜既缺乏记录,又委实说不通。

纵观清朝历史,周培公虽然在为官期间作出了良好的政绩,但是一直没有进入朝廷的中枢上书房,没有像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一样成为权臣。

历史上的周培公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劝降王辅臣,二是出任盛京(今沈阳)提督。

康熙八岁登基,14岁亲政,亲政后的康熙急于掌控权力,先是诛杀鳌拜收回皇权,然后忌惮三藩的势力,开始削藩,吴三桂由此发动了三藩之乱,令年轻气盛的康熙措手不及。王辅臣和吴三桂曾经都是明军将领,两人关系不错,一直以兄弟相称,后来投降大清。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怂恿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王辅臣骁勇善战,兵法了得,拥兵自重,在当时的名气特别大,许多清军将领都很畏惧他。康熙早就识破了吴三桂的计谋,于是委派图海前去平定王辅臣叛乱,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周培公多次向图海出谋划策,并且孤身一身拜访王辅臣,能说会道的周培公最后成功劝降王辅臣。

后来周培公在山东任职,与官员不合,于是辞官回乡,周培公虽然闲居在家,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献计献策。

1690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起兵反清,边疆战火连天,周培公听闻消息后十分担忧,立即向康熙上书平定战乱的策略,并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康熙于是任命他为盛京提督,镇守东北,最后周培公积劳成疾,在任职期间病逝。

周培公为官期间,对皇上忠心耿耿,一直为国家和百姓着想,图海评价他”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周培公并没有被处死,不过周培公的下场确实不太好。

吴三桂叛乱后,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当时南有三藩,西北有王辅臣,清庭的局势非常不妙。

随后康熙派周培公和图海征讨王辅臣,周培公算准了王辅臣反叛乃形式所逼和被利所诱,孤身入敌境将王辅臣劝降。

王辅臣一投降,清庭西北大患消失,局势转劣为优。

周培公之功劳不可以说不大,按理说给个二品大员什么的一点不过分。但是清庭并没有给周培公应该有的待遇。如此功臣,居然被安排到地方任职,而且还被一个总兵逼回了家。

后来葛尔丹叛乱,周培公又写平叛条陈,康熙帝采纳后,封周培公为盛京提督。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当年可是绝对的苦寒之地,那个地方要是好满清也不会入关了。1701年,周培公死于任上。

守仁君想说,周培公之遭遇,一来是因为满汉分歧,满人自认为征服者,歧视汉臣,周培公如此之功劳,被很多满臣所嫉恨,纷纷排挤周培公。二来周培公为人刚正不阿,经常言语得罪人,就连康熙皇帝也被周培公言语刺激过。康熙皇帝虽然希望满汉一家,但是毕竟望着自己家人亲,况且清庭已经占优势,周培公作用已经没有。只能落得如此下场了。

其他网友回答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说过周培公被处死,题主这种说法,不知从何而起。真实的历史中,周培公是病死的。

周昌,字培公,是康熙重用的汉臣,一生都受到信任。

他出生于明朝末年,小时候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兵湖北,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就没有了依靠,但他很聪明,清朝入关后依附于显赫者,成为内阁供奉。他对康熙最大的贡献,是劝降了响应吴三桂作乱的王辅臣。

(康熙和周培公)

王辅臣本是明朝将领,兵败投降了清朝,做了一段时间的奴隶,后来得到顺治帝的重用,官至总兵官。康熙即位后调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是实权人物。

吴三桂起兵初期,联络王辅臣,邀他共同起事,他断然拒绝,还把吴三桂派来的使者和招降书交给康熙,但后来因为粮饷马匹分配不公,王辅臣愤然起兵,占据陕甘大部分地区,和吴三桂遥相呼应,对京师构成极大威胁。

康熙大怒,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大军征讨王辅臣。周培公时为图海幕僚,分析一番形势之后,认为王辅臣并不是铁了心要造反,建议招降。

恰好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与周培公都是同乡,双方暗中有联系。周培公就利用了这种条件,找到图海,自告奋勇要去平凉城劝降王辅臣。

图海觉得他的计划可行,写成奏折星夜呈给康熙。康熙看了也觉得可以,亲自在乾清宫召见周培公,一番勉励,封他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

周培公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王辅臣再次降清,京师的重大威胁得以解除,而且消弱了吴三桂的势力。

事后论功行赏,周培公只有一个请求:希望朝廷嘉奖他的母亲。《清圣祖实录》上的记载是“伏乞皇上俯念周昌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敕谕该部、旌表周昌之母。”

康熙也是个孝子,很赞许这种孝顺的行为,满足了周培公的心愿,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

为表荣宠,康熙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了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

但周培公的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任山东登莱道(兼布政使)时,因与总兵官有嫌隙,一怒之下辞官回家了。但还是一直关注着国事,噶尔丹反清时,他写了平叛“条陈”抒发己见,康熙采纳了,任命他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

没几年,周培公病死于任上。

总之,周培公不是被处死的,而是病死的。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