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周文王(周文王为什么)

网友提问:

周文王为何名垂青史?

优质回答:

大家都知道,西周是由周文王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的,都城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各部落和各民族不断的融合,华夏民族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周文王原名姬昌(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他是周朝的奠基者周太王之孙,父亲季历,季历去世后,姬昌继承了父亲的西伯侯之位,因此也被世人称为西伯昌。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

周文王礼贤下士,他和姜子牙的故事广为流传,姜子牙辅佐他降服了虞国和芮国,消灭了黎国和邘国等。致使天下三分,周占其二,并为其子周武王灭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周文王的手里《周易》得到了发展,因此后来的圣人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去世,享年97岁,就算是在今天也算是高寿。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建周,姬发也就是西周的开国帝王周武王,周武王追谥其父姬昌为文王,即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后在众人的营救下回到西岐,姬昌在渭水边遇到了他的知音,空钩钓鱼的姜子牙,并传说他背姜子牙走了八百步,姜子牙承诺保周800年。

不管故事是否是真的,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美誉算是得到了传颂。??同时他身边还有四个得力的干将,史称“文王四友”,他们分别是:南宫适﹑散宜生﹑闳夭和太颠。??

南宫适,亦称南宫子,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他为周武王灭纣立下了汗马功劳。

散宜生,也是西周开国功臣,“文王四友”之一,他与姜尚、太颠等人想方设法救出了囚禁的周文王。

?闳夭,西周开国功臣,‘’文王四友“之一,救文王,助武王灭商纣功不可没。

太颠也是‘’文王四友‘’之一,协助周武王伐纣有功。

周文王能够有亲密的四个知己,加上姜子牙的忠心辅佐,名誉和地位迅速得到了巩固和延续。周文王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也不是完全靠广告效应。我认为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1、周文王的务实和低调,周文王在自己的实力非常强的情况下,还是很本分的,并没有自立,而是继续向商纣称臣,在那个时代,忠君是一种美德,低调为他加分不少。

2、周文王的智谋,周文王自己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并能礼贤下士,吸纳不少粉丝。在囚禁期间,周文王演绎了《易经》,《易经》因此也被称作《周易》,《易经》是百经之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多人对《易经》还是崇拜得不得了。

3、礼贤下士,姜子牙80多岁时还一事无成,但他却是个清高孤傲的人,闲来无事拿个空钩去渭水边钓鱼,鱼肯定是钓不着,不过却钓来了周文王,周文王没有嫌弃他的出身,对姜子牙是恭敬有加,他们在渭水边演绎的故事深入人心,姜子牙找到了平台,周文王得到了宣扬。

4、周朝的建立,西周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后建立的。作为儿子的周武王自然会把父亲奉为天人,不然他也就来路不明,自古就有成者为王的说法。既然建立了周朝,文王自然就会名垂千古。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数不胜数。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意义是积极的,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