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周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却不安排姜太公?
优质回答:
周武王还是对姜子牙怀有戒心。
周公旦,姓姬名旦,皇族,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而被称为周公。为人忠厚、尊老爱幼、办事稳妥、稳重大气,不但受到文王的器重,还受到臣民的尊敬。
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继位,姬旦虔心的帮助哥哥操持政务,任劳任怨,丝毫也不懈怠,因为,贤良的他明白,他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在打理家族的基业。
武王病重,自知时日已不多,看着年幼的太子姬诵,武王明白年幼的姬诵根本就不可能应付得了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鉴于这种迫切的形势,必须要有一位既有魄力才干,又有德能威望而且还对王位不会产生威胁的备受信任的人来担当大任辅佐姬诵,武王纵观满朝文武,唯有自己的弟弟姬旦不管是在才能上还是在德能上都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毕竟他们血脉相连。
不久,武王病死,年幼的太子姬诵继位,即周成王,姬旦摄政辅佐成王,他平定内部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还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在侄子成王成年足以担当亲政大任时,姬旦毫不犹豫的还政于成王,事实证明了他对家族的忠诚,他不愧为德能与才能的双冠王。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武王临终时给成王安排的辅政重臣有周公、姜太公、召公、叔公、南宫氏等原来周国重臣,并非只有周公一人。
其次,周朝开国后原来周国重臣大多留在都城镐京继续辅政,即使受到封赏成为诸侯的,也是让自己的嫡子前往封国。比如姜太公就一直在都城担任太师辅佐成王,其长子也一直在都城统领虎贲军,太公的封国齐国一直由太公三子丘穆公管理。周公的封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也是周公长子伯禽。
再者,武王安排的几位托孤大臣之所以以周公为尊,是因为周公是武王的亲弟弟,从文王时期起就参与国政,更是武王伐商的重要谋划者,是文武双全与姜太公齐名的周朝重臣,对武王忠心耿耿。
而姜太公虽然在周朝德高望重,然而身为武王的岳父——外戚还是要避嫌的,。再加上当时太公年事已高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年富力强的周公明显更适合统领朝政,所以太公只能屈尊于托孤大臣第二方阵,居于周公之后。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商朝遗民联合三监叛乱及东夷叛乱都要由周公统兵平叛了。
最后,武王临终安排给成王的托孤大臣不仅仅只有周公一人,姜太公也是其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只是为了大局着想才由周公统揽全局与其他托孤大臣一起,辅佐成王。
其他网友回答
随着武王的病逝,成王年幼,周朝进行了新的权力分配,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宗室有三弟管叔鲜,四弟姬旦,还有文王弟召公,来自东夷的姜子牙,武王遗诏令周公姬旦和召公辅政,而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则早已经被武王打发走,作为东夷族,他并不在周王室的核心集团,商朝灭亡,姜子牙的就已经失去了他的作用,所以他被远远地封到齐国,这里东夷各国都有很强的实力,让姜尚东归,也是最早的以夷制夷,
虽然姜子牙非常不满意,但也无奈,只能就封齐国,在这里有实力强大的莱国,姜子牙和儿子费了不少力气灭掉莱国,才安居东方,而西周王室为权利则又展开了决战。
管叔认为自己是周王室宗长,应该辅佐成王,却被放逐负责监视帝辛子武庚,而镐京又传出消息,四弟姬旦已经自立为王,更让他怒火中烧,他联络蔡叔霍叔和武庚,开始声讨周公旦,武庚宣称复国,商军残部纷纷归来,东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国也归附武庚,周公旦率领周军主力开始了历时三年的东征,牧野之战是武王偷袭侥幸得胜,而这次东征则是真正的拉锯战。
周军集中兵力突袭朝歌,一举攻破朝歌,武庚东逃,接着周公旦率军击破管国,杀管叔鲜,叛军的两大领袖一死一逃,让叛乱气势瞬间陷入低谷,周公旦又命令儿子伯禽从鲁国率军攻击东方的徐、奄、熊、盈、薄姑,他们两路并进,逐步蚕食东夷诸部,让东方各国纷纷投降,从此彻底奠定了周朝宗主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