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智绝(诸葛亮三国鼎立的军事谋略)

网友提问:

诸葛亮被称为智绝,治国之才和军事谋略兼备,为何未能统一三国?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三国时期有三绝,分别是奸绝曹操,义绝关羽,再就是智绝诸葛亮。从小学 教材《草船借箭》开始,我们就知道诸葛亮是一个知天文、晓地理、知人识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军师。他辅佐刘备从开始的招兵买马,到后来建立蜀国,与东吴、魏国三分天下,足见他的智慧和谋略非同一般。然而,这般有军事才能和深谙治国之道的奇才,却没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一统三国的宏图大志,实乃诸葛亮人生的一大憾事。难道他真的就安于暂居一隅吗?历史告诉我们,不是的。

实际上,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让蜀军走出荆州,北上中原而努力着。然而,因蜀国实力的严重不足,导致失荆州、失关羽,伐吴大败,这可谓诸葛亮人生中遭遇的最烂的局面了,既便如此,诸葛亮仍然任劳任怨、谋划治国率军之策。

还有一个阻力,也让诸葛亮无法完成蜀国北上的计划,那就是刘禅。刘备死后,刘禅继位,那阿斗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所以,纵使有诸葛亮亲力亲为的替他操持国政,也难以聚拢民众、军臣们涣散的心,自然,每次北伐都不能全心投入。

当然,后期的诸葛亮,在军事战略的规划上,也因优柔寡断失判了一些事。其一,不该让重情重义的关羽守荆州;其二不该不劝阻刘备伐吴。一个原本实力不强的小国,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尤其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的眼光欠佳,在接连失去各方将才的情况下,单凭自己的能力,最终也没能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可惜了,一个让后人敬慕的军师!

其他网友回答

浅谈一下个人拙劣的答复

韩家有儿,名曰彬彬,喜欢历史,文学,欢迎一起来感受美妙的文字带来的魅力。

一、诸葛亮出山之前,三分天下,隆中对就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二、孔明三条。

1.先夺取荆州,在占领益州。

2.结交好孙权。联合抗曹。

3.在后面寻找机会,统一三国。达成最终目的。

三、关羽丢荆州,荆州的地理位置、因为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四川,江西一部。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荆州连接南海,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进攻曹魏控制的长安,洛阳等地。荆州又处于长江中游,可顺江而下,直达南京。还可以西向图巴蜀。而且黄巾起义时刘表中立,这样避免了百姓流离。中原来的人民又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按当时来说,荆州还是比较发达的。人口也比较多,荆州之所以那么重要全是凭借他优异的地理位置。赤壁之战后曹操占襄阳,樊城。孙权占江夏,刘备占据江陵等地。三分荆州就是三分天下的基础。

四、诸葛亮伐魏的时候只能从祁山进攻,粮草补给跟不上,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没吃的,补给跟不上,打仗必败。

五、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实力悬殊。

魏国103万户,443.28万人。

蜀国只有23万户,94万人,兵力只有十万多一点。这些都是史书记载可查。

而且蜀国4万官吏,而且身体素质跟不上,都是瘦弱的兵。

六,如果关羽把荆州守住。刘备夺取长安之后,屯田10年,后面再找机会。干曹魏。

综上所述,失败的根本原因。

小字彬彬,喜欢历史文学,欢迎大家相互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历史巨著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通篇宣传的价值观是:刘备的兄弟情义,复僻汉室的忠君思想;关羽对刘备大哥的忠心耿耿;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死后一心辅佐后主刘禪治理蜀国,六出祁山大军北伐,完成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仁,义,礼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受到历代朝庭统治阶层的顶礼莫拜,推崇有嘉!诸葛亮具有一定的治理国家、统军治军的才能,但这种才能被各代御用史学家过度拔高了,真正的军事家是曹操父子,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治国方式,有篡权谋反之嫌,为中国历代朝庭所不耻!曹操白脸奸臣,千夫所指,骂了几千年,但曹操父子劫有治国统军的真才实学,最后一统天下!上世纪中国史学家郭沫若第一个提出应为曹操“翻案” ,定位曹操应是“法家”;毛主席也曾高度评价曹操的治军才能,中国军史上第一个采用军垦戌边的方法:军队也要参加农业生产,开荒种粮,自给自足,减轻百姓的赋税,延安时期三五九旅王震将军带领战士在南泥湾开荒种地的方式是借用了曹操的治军经验!后来王震带十万西北野战区挺进新疆,成立的新疆建设兵团垦植新疆,也是沿从这个经验。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研究三国历史多年,撰写了多篇文章,曾经就十分尖锐地指出:诸葛亮没有那么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许多智慧是添加的或是别人的,生拉活扯到他的身上,给诸葛亮脸上贴金。历史人物的功绩,要依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中恳地评价!各位意下如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