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殚精竭虑,最终蜀汉政权还是难逃灭亡,给后世怎样的启发?
优质回答:
累死活该,愿不得人,不注重培养人才,亲力亲为,凡五十杖者必过问,事无聚细,纵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值得效仿,还是魏国人才济济,战将千员,礼贤下士,有王者气度。
其他网友回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古以来,打仗就是打钱。魏蜀吴所谓三国鼎立,只不过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三个独立王国,彼此实力相差甚远。魏国占据大半个中国,而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蜀国吴国偏安一隅,所控地域狭小,人员有限。蜀国吴国实力相加,也不足以对抗魏国。哪怕诸葛亮英明神武,足智多谋,因为其经济实力跟魏国就不是一个等量级,打一仗,实力消耗一点。连年征战,加上开国大将逐渐凋亡,后继无人,蜀国被灭,肯定是注定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曹魏、东吴、蜀汉成三足鼎立之势,曹魏因挟天子令诸侯,实力最强、战将上千。东吴也经三代明君治理实力强劲。蜀汉刘备虽有皇叔之尊,但刘备直至中年仍一事无成,一路归顺袁绍、刘表。而后得到诸葛亮辅助、蜀汉政权慢慢建立,但其实力终究不足以抵抗曹魏、东吴。
1、蜀汉的巅峰
蜀汉在刘备与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得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实力大增。刘备称帝后,因关羽、张飞相继被害死,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劝阻,举起报仇大旗,顷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败走白帝城,举国之兵荡然无存。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含恨而亡,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在诸葛亮治理下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了统一中原、匡扶汉室天下,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五次北伐失败致使蜀汉兵疲、民乏、国力受损。此时若与民休息、恢复国力,蜀汉当还能与东吴、曹魏抗衡。但诸葛亮五丈原病死仍不忘北伐大业,故在选择和培养接班人上、倾向于主战派,选择姜维接班。
2、后继无人
诸葛亮死后、蜀汉已经渐渐衰弱、兵少将寡。但姜维秉持诸葛亮遗愿带领蜀国十一次北伐。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濒临灭亡。致使蜀汉不堪一击、投降魏国。可能连诸葛亮都未曾想到自己死后,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不堪一击将蜀汉带领灭亡,姜维之才至今颇受质疑。
东吴之所以历经几代不灭,在于统兵大都督层出不穷,周瑜之后出鲁肃,鲁肃之后出吕蒙,吕蒙之后出陆逊,四位大都督均能保东吴利于不败之地。反观蜀汉。诸葛亮死后尽无人能保蜀汉政权不灭。3,启示
试想如果诸葛亮正确选择培养接班人,与民休息,恢复国力,可能蜀汉不会最早灭亡。诸葛亮虽足智多谋、殚精竭虑,但最终没能为蜀汉培育大才。一个国家不能只靠一己之力,要不断的培养人才,只有人才的延续才能让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更长。一个公司也是需要不断培养人才,不能让人才断档,没人可替代的人才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