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的“布衣”是用什么材料缝制的?
优质回答: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布衣”的原意指的不过是粗布做的衣服而已,但是自从夏商周以来的阶层分化,为了和穿丝绸的贵族区分,就统统把社会地位不高,一般都只能穿麻布衣服的普通老百姓代称为“布衣”。
图注:94版《三国演义》里社会地位高的陶谦和地位较低的仆人穿着衣物完全不同。
但是布衣只能说明社会地位不高,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荀子说过,古代的贤人们,在没有发迹之前,贫贱的时候也不过是穿着布衣,是一个匹夫而已。
《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然后我们来看诸葛亮的“布衣”是怎么回事。
汉代的时候因为纺织产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丝制的绫罗绸缎等漂亮的衣服。而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诸葛亮虽然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实际上以诸葛家当时在荆州的势力范围而言,是不可能真的穿着最低级的“布衣”去下地干农活的。
诸葛亮虽然年幼丧父,一大家人就跟着叔叔来荆州避乱。在荆州的这么些年里,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先后嫁给了荆州四大豪门中的庞家和蒯家,自己娶了四大豪门中黄家的女儿……
而且诸葛亮还有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去学习知识,关注天下大势,结交荆州人才……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穿着布衣去干这些事情呢?
图注:94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1次出场时的人物形象。
另外,在穿着体验上,布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国时期中国大陆压根没有棉花的存在,古人普通人制造衣服的材料首选是麻。
《说苑》里写夏禹的时候”衣裳细布“。因此夏朝的时候就有布了,老百姓一般以麻衣为主,也有用秋后干黄的植物草茎编以为服。(选自《中国风俗通识·夏商卷》)
图注:94版三国演义中,织席贩履时期的刘备穿着布衣。
麻有下面几个好处:
1、麻比较常见。
麻在中国比较常见,人们可以比较方便的采集。
2、麻比较结实
麻因为其植物纤维的原因,制成布后非常结实,不宜损坏。
3、麻比较便宜
图注:94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时期刘备的穿着。
因为麻布的制作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原料也比较好采集的原因,麻布价格较低,易于百姓接受。
至于穿着舒不舒服,那就是次要问题了。在汉代,当一个普通人年老之后就有一定的特权了,其中就包括可以穿丝质的衣物。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所以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穿的衣服大部分还是丝制品,布衣只是自谦而已,大家不要当真。
最后再闲聊一句配图的问题,在中国古装剧中,无论是老版的三国演义还是老版的红楼梦,在人物服装这一块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所以以史为鉴,在选择配图的时候尽量会参考老板的三国演义。
不是不想选择如今的影视剧高清照片,而是如今的古装影视剧,往往都是华丽有余而细节考证不足,可以说遗憾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战国秦汉时期,布的面料一般都是麻。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称为麻,可制绳索,织布。
我国盛产苎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人们用麻类纤维织布己历史悠久。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麻皮上有大量的胶物质和腊物质,不把它们除掉,就无法得到纺织用的纤维,人们采取了浸泡,除菌,刮青,漂洗,脱胶的方法,来获取干净的麻纤维,但是速度慢,时间长,质量差,只能适合手工摇纺,不能适合大规模生产。
宋元以前麻布主要是我国平民的衣着原料,“布衣”成为了平民的代称。才有披麻戴孝,布衣之士之说,连诸葛亮的巜出师表》里都说:“臣本布衣。”这些布都麻布而不是棉布。宋元以后,棉花逐渐地取代了麻,成为了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其他网友回答
汉代的布衣原料有葛、麻两种。布衣也有粗、细之分,纱线多的则细,少的则粗。
《史记 · 景帝纪》载:“后元二年,令徒隶衣七緵布”。
一緵为80根纱,也就是80缕纱。七、八緵纱的布就是“布衣”中的“粗布”,十緵以上的就是“布衣”中的“细布”了。
后汉还规定,“佐史以下,布衣冠帻”。(见《后汉书 · 礼仪志下》)
佐史就是年俸百石以下的小吏,州县官员的低级下属。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定,诸葛亮应该是要穿布衣的。
但是,诸葛亮并不是真正的布衣,而是官宦子弟,是个儒生,即读书人。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暑豫章太守。玄将亮及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这段记载说明诸葛亮祖上是做过中央级别的大官的,父亲也做过小官吏。但在诸葛亮兄弟年幼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诸葛亮兄弟二人成了孤儿,是叔父一手把他们抚养成人的。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往依”刘表之后,刘表也没有让他做官,充其量只能在当地买田置宅,当个土财主了。“玄死,亮躬耕陇亩”,这是比较确切的说法,就是说叔父死了之后,诸葛家是越来越贫困了,诸葛亮也需要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了。参加体力劳动,肯定得穿布衣了。但诸葛亮所穿的布衣,绝对不是“徒隶”所穿的“七緵布”,应该是比较好一点的“七緵”以上的布衣。为什么呢?一是“七緵布”是“徒隶”才穿的,与诸葛亮的身份不合;二是诸葛家再贫困,也不是象普通老百姓那样的贫困,顶多是从“地主”下降到“富农、中农”那种水平了。
总之,诸葛亮的确是穿过布衣的。他说的“臣本布衣”也是句大实话。不过,有“布衣”经历的官往往才能体会到“稼穑之艰,民生之苦”,才有可能做个好官、清官。诸葛亮的“布衣”身份,应该是他能够成为千古贤相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