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为了光复汉室吗?
优质回答:
以攻为守,调动统一思想凝聚力,美国人学会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从来都是一个讨论的热门话题,各种分析解释听着都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很少有人能一针见血的说道核心问题,其实如果把诸葛亮北伐的真实原因弄懂了,蜀汉留下来的很多疑案基本都会有合理的答案,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和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之间的斗争,还有费祎之死等等这些背后的答案都隐藏在诸葛亮北伐的原因背后。下面由我一一道来。
说蜀汉问题一定要把其内部派系了解清楚,否则就是云里雾里。蜀汉内部也是派系丛生,错综复杂,只要存在派系,就会有争斗。
益州本土派
该派处在最底层,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派系,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在刘焉来之前,是益州的掌权派,可惜到了东汉末年,百姓被当地豪强残酷压迫,经常出现叛乱。后来刘焉入主益州后形式才逐渐稳定,但是益州本土派被以刘焉为代表的东州派所压迫,开始处于权力的底层,他们一直有迫切进入政权中心,获得更多利益的愿望。
东州派
该派属于中间一层,这些人是刘章的父亲刘焉入主益州时为了镇压益州本土派和当地叛乱组建的东州派系,这里不得不简单说一下刘焉,刘焉可以说是东汉地方割据的始作俑者,陈寿写三国志时把刘焉放到蜀书的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刘焉早就看出了东汉朝廷这么玩迟早是要出事的,为了自己赶紧解脱,就建议灵帝从王室中选拔才德兼备的成员任命为地方州牧,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从此东汉对地方政权开始慢慢失控,刘焉最早本来是要去交趾的,在现在广东广西南部,越南以北,这地方在当时真是鸟不拉屎,后来受益州人董扶影响才决定去益州,东州派就是刘焉去益州时为了镇压当地豪族和百姓叛乱,维护自己统治组建的。
荆州派
这一派是跟着刘备诸葛亮一起入蜀赶走刘璋的,真正建立蜀汉政权的一派,自然也是处在权力顶层的一派。荆州派是东州派的法正,和益州本土派的张松,请来帮自己在益州夺取更多利益的。张松,法正虽然不是一个派系,但是私下关系处的非常好,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才华,又不能得到刘章的重用,所以就想借助刘备荆州派的势力来使自己得到重用。荆州派占领益州派以后政治权利格局必然重新洗牌,这里最受伤的就是益州本土派,在之前就被东州派打压过,这回被外来的荆州联合部分东州派一块打压,荆州派到了益州以后对东州派还是以拉拢为主的,益州本土豪强是被压制的对象。所以益州本土派可以说是最不稳定的派系,也是人数最多的派系。蜀汉的灭亡也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融入这个派系。
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深刻认识到蜀汉政权内部的不稳定,想逐渐与益州派化解矛盾,化解矛盾就要给对方一些好处,蜀汉就这么大的地,要不就对外扩张占领更大的地盘,诸葛亮北伐目的之一也是想多占一些地盘,化解内部矛盾,所以稳扎稳打。要不就从既得利益者手里拿出一部分利益分给对方。可是李严也是托孤重臣,李严不想自己东州派的利益受到削弱,对诸葛亮的一些政策横加阻挠,诸葛亮最终利用权谋手段把李严罢官。诸葛亮以身作则,以法治国,拉拢益州本土派,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内部的矛盾被暂时压下来。诸葛亮与李严权力之争,其实就是派系之间利益之争,诸葛亮要的是整个蜀汉稳定,并且荆州派掌权,李严要的是以他为代表的东州派要从荆州派里分一杯羹,并且继续打压益州本土派,防止本土派崛起危害自己既得利益。诸葛亮认为李严的做法严重危害了蜀汉稳定,最后只能拿他开刀。
诸葛亮在时,其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都能被压制,可诸葛亮一死,各个派系争权夺利就开始了,先是杨仪和魏延明斗,魏延被杀,后是杨仪与蒋琬争权,杨仪不久也被蒋琬收拾了。魏延,杨仪,蒋琬都属于荆州派跟随刘备入蜀的,诸葛亮在时不仅压住了荆州派系内部的争斗,也压制住了荆州派,东州派与益州派的矛盾,蒋琬死后费祎接任,费祎属于东州派,跟刘章还是亲戚,刘备入蜀后也一直重用,不论蒋琬还是费祎都是主张休养生息的,这向这政策与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姜维政策是相违背。蜀汉无论人口和土地都是三国里最少的,经不起长期大规模战争,需要休兵养民,诸葛亮临死前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指派接班人的时候选的是蒋琬和费祎,而不是跟杨仪,魏延,姜维,事实上这两个人把国家治理的也很好。
姜维一心只想北伐完成诸葛亮未完成遗愿,然而蒋琬费祎掌权时姜维一直被压制,姜维日子过的相当憋屈。这又牵扯到蜀汉一大疑案,费祎之死,据陈寿三国志记载杀害费祎的是魏国间谍郭修,郭修是在蜀魏一次战役中投降姜维了,说郭修是魏国间谍可以,但说他是姜维手下也不为过,魏国对郭修没有什么再造之恩,郭修犯不着去学荆轲,给魏国去谋刺蜀汉重臣,这跟自杀没什么区别,况且费祎被害后,姜维总揽了蜀国军政大权,又开始了无休止的北伐,是最大受益者,如果魏国派间谍杀死休兵养息的费祎,让姜维掌握蜀汉大权,开始三天两头闹北伐,这对魏国根本没有任何好处,而陈寿当时在姜维手下任职,所以陈寿关于蒋琬之死的记载含糊其辞。这背后隐藏着权力之争。
姜维身份比较特殊,不属于荆州派,东州派和益州派三大派系,他还是魏国降将,如果用之前地方身份归类的话,姜维确实无法分类,如果按政治取向的话可以把他勉强算作荆州派,因为光复汉室,北伐中原不光是诸葛亮的夙愿,也是荆州派系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概分析一下,蜀汉的大权从诸葛亮到蒋琬,费祎,姜维,三个荆州派,一个东州派,就是没有益州本土派,虽然由于诸葛亮的依法治国,蒋琬费祎的休养生息把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益州本土派的矛盾被暂时压制,但是真正的掌权者确怎么也轮不到益州派。当姜维继任后连年北伐,只顾对外战争,内政搞的一塌糊涂,逐渐激起了益州本土派的反抗,最终在魏国的大兵压境下,刘禅被以谯周为代表的益州本土派裹挟投降了,在益州派来看,与其让荆州派,东州派继续掌权,还不如投降魏国,借用魏国势力打压荆州派和东州派,事实上蜀汉灭亡以后荆州派和东州派逐渐消失,益州本土派确实得到了即有利益。任何一个政权没有得到本土士族豪强的支持,都很难长久。蜀汉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政权一直没有很好的与益州士族豪强融合。
前边讲了一大堆,如果读懂了,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诸葛亮自己心里清楚以目前蜀国的国力是无法消灭魏国的,不断的北伐就是利用战争动员压制内部派系的斗争,打赢了可以多占地盘,缓解派系之间的矛盾。打输了只要没有大的伤亡损耗,内部还是团结稳定的。益州本土派虽然处于权力底层,但是他们人数众多,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蜀汉政权没有忠心可言,更缺少对魏国的敌视,如果一直休兵养息,早晚会被魏国吞并,诸葛亮就是要让蜀汉所有阶层都知道,魏国永远都是我们蜀汉的头号死敌,所以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诸葛亮不屑一顾,无论子午谷奇谋是否成功,魏延率领的几千将领都是有去无回,魏延即使占领了长安,没有诸葛亮大兵接应,迟早也会被消灭,而诸葛亮就算想接应魏延,恐怕短时间内也是打不到长安的,更何况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也不是以消灭曹魏为目的,因为诸葛亮知道以蜀国当时的国力也消灭不了曹魏。诸葛亮是个有理想的人,即使明知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还要努力去做,北伐也是他对自己理想的努力,光复汉室的重任再难他也要努力去做,直到把自己累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把这八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后人为什么要给诸葛亮封神的原因。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历史上并没有六出祁山一说,这都是后来文艺创作演义出来的,诸葛亮并没有因为要完成自己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拖垮蜀汉国力。其实诸葛亮时期真正的对魏作战一共六次,其中五次蜀汉主动北伐,一次是曹魏进攻蜀汉反击。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是大规模战役,第二次是为了策应东吴与魏国的石亭之战,其他两次规模也不大,也没多大损失,甚至还夺了一些地盘。说是诸葛亮频繁北伐拖垮了蜀汉国力是不准确的。再加强在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政治清明,官吏廉洁。蜀汉的国力并没有受多大影响。真正拖垮蜀汉国力的是姜维掌权以后频繁不计后果的北伐,胜少败多,最终将蜀汉国力拖垮。
魏蜀吴的灭亡背后都有与士族集团的影子。三国里与士族融合最差的是蜀汉,所以蜀汉先灭亡,与士族融合最彻底的是曹魏,所以没多久也灭亡了,与士族融合适中的是东吴,所以东吴最后灭亡。以后会有详细文章介绍这里的奥妙玄机,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入川如老鼠进了笼子,拼命挣扎,然而蜀人偏安一隅习惯了作茧自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