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操(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为何没料到会下雨)

网友提问:

诸葛亮能借东风火烧曹营,为什么火烧司马懿却没料到会下雨?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诸葛亮经过周密策划,将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而后山上一齐丢下火把,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杀出。诸葛亮无奈地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一直以来,人们也都认为是天意,是上天要护佑司马氏,因为接着就是三国归晋,司马氏的精英可都在这里,一下子都完了,写好的剧本怎么往下演?那么,这真是天意吗?就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只能这样理解。包括已被神话了的卧龙先生也不例外。其实,如换个角度看问题,应是诸葛亮救了司马父子。

难道是关键时刻诸葛亮又动了恻隐之心,要对司马父子网开一面。当然不会,司马父子可以说是诸葛亮北伐的最主要障碍,而就当时蜀魏实力对比,诸葛亮手中的实力已是强弩之末,上方谷之战,可以说是孤注一掷,毕其功于一役。成则可能扭转局势。不成则“兴复汉室”几成泡影。在关系到蜀汉生死存亡的关头,诸葛亮绝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是不是诸葛亮在筹划上方谷之战时,忽视了天气的影响。按道理也不会,因为古今中外的一系列军事对抗,都是敌对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都是双方统帅综合智慧的比拼,其中,利用气象条件打击对手或因气象原因而改变战场局势的事情不乏先例。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并且借东风时,诸葛亮披发仗剑,设坛作法,纯粹是装神弄鬼,故弄玄虚,遮人耳目。其实是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气象知识,已预测到东吴进攻曹军时,会有东南风。这让我们见识了诸葛亮预报天气的水平,就当时的条件,其准确程度绝不亚于中央气象台。这样的优势,诸葛亮不会不用。所以,诸葛亮肯定考虑了天气情况,并且可以肯定已经预测出当时不会下雨,最起码不会下倾盆大雨。否则就像人们明知有雨不会晒被子一样,诸葛亮也不会明知由于而取火攻。既然无雨,雨从何来?事实上,这场雨是诸葛亮下的,这样说,诸葛亮肯定会大呼冤枉,但一点都不冤。

说实在的,诸葛亮对天气的预测应该没错,如果正常情况下,这场雨应该没有。但偏偏是最不愿意要雨(诸葛亮的想法,司马父子正相反)的时候,倾盆大雨却不期而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云的降水机制,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水蒸气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到高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取决于水蒸气的含量,同时还取决于供水蒸气凝结的凝结核的多少。即使水蒸气含量很大,若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水蒸气是不会充分凝结,也不能大量下降。即使有一些小水滴能下降,也会因太少太小,在降落过程中蒸发。

再看上方谷,又名葫芦谷,其地理条件不言而喻。想想吧,周围的山峰将一片谷底围的象葫芦一样,空气很难流通,必然有充足的水蒸气,但却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所以,自然条件下,难以形成大的降雨。不过不要紧,不是缺少凝结核吗?孔明先生会帮忙的。用来袭击魏军的烟火产生的烟尘中就含有大量微尘,随热空气上升到高处,就充当了凝结核,于是丰富的水汽充分凝结变大,空气托不住了就从天而降。

另外,战场上的战鼓声,人喊马嘶声,兵器的撞击声,对雨的形成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在空气里传播依靠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必然带动空气中小水滴的运动,小水滴运动中发生碰撞结合成大水滴。

综上所述,上方谷之战,没有火攻,就没有大雨,司马父子就难死里逃生。所以,火攻的始作俑者诸葛亮无意之中还真就救了司马父子,其中的道理,恐怕诸葛军师到死也不会明白。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故意这样写的,如果不这样写,烧死司马懿,之后的高平陵政变就没有了,没有高平陵政变,看过《军事联盟》的亲们都懂,司马懿就会被曹爽压制,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就不能掌权,然后司马昭不能上位大将军,不能操纵魏国朝政,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就不能建立西晋了,历史从此要改写。

所以《三国演义》必须不能让诸葛亮把司马懿烧死。必须让他活下来,不仅如此,还必须让诸葛亮早早的死,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时,被魏延突然闯进来扑灭七星灯一样的道理。

火烧上方谷和诸葛续命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诸葛亮如此谨慎小心,为什么续命这样的大事不让士兵把守?外人一律不能进入不就行了吗?

姜维也是聪明人,怎么他也忽略了,领导有如此重大活动,不加派士兵戒严,这如何解释?

其实都是罗贯中故意这样写,目的就是一个,突出人算不如天算,突出诸葛亮逆天而为。突出天不灭司马的主题。

司马懿刚好和诸葛亮相反,司马懿辅佐的曹魏强大,并且司马懿长寿,并且司马懿不忠魏国,看看诸葛亮,辅佐的蜀国最弱小,虽然本人很神。但死的早,并且忠于蜀,是不是两人形成鲜明对照?尽管如此,诸葛亮仍然没有胜利,一句话:『人不能胜天』,不管你是人还是神!

其实所有看似矛盾的地方一点也不矛盾,它和大主题不矛盾,和历史走向不矛盾。《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所有大事件基本和事实相符。

(回到本题),如何解释诸葛亮不知道上方谷会下雨,而知道赤壁之战时刮东风?并且借东风和知道三天后起雾?巧用天气草船借箭,巧用东风火烧赤壁呢?

其实真实历史没有这些事,但既然三国演义写了,春秋君就为作者罗贯中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认为解释还可以的点赞。

①首先诸葛亮成年时,主要活动地方是湖北襄

阳这个范围,这个地方离长江不远,气候都差不多,换言之,诸葛亮对南方天气比较了解,对水比较了解,而上方谷在陕西境内,对黄土高原不太了解。这是原因其一。

②赤壁之战时有东风吹来,这事曹操和曹操的

谋士都知道,有谋士提醒过曹操,曹操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可见曹操也知道,只是疏忽大意了。

曹操生活在北方,对长江天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只知道常识,而诸葛亮从小生活这个地区,知道还有特例。这从谋士提醒曹操对话可看出来: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引自《三国演义》

综上,赤壁之战是因为诸葛亮了解“天有不测风云”知道常识中的特例。

③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下雨这件事就不一样了,

上方谷下雨是特例中的特例,是偶然事件,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

④上方谷下雨和天气无关,而与物理变化有关。和地形学有关。

上方谷下雨是因为葫芦口的缘故,当大火烧起来,上方谷的上方空气遇热变轻急剧上升,四周潮湿空气会急剧补充进来,如此循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冷空气和热空气相遇形成水滴,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瞬间形成大雨。这是诸葛亮始料不及的地方。

毕竟诸葛亮再如何神,他也不是物理专家,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神也不是万能之神,就连封神的姜子牙也有疏忽的时候,最后自己留的位置不是被小神张友仁抢了吗?

所以说,别认为诸葛亮就是万能之神,他自己我承认,人算不如天算。总之一句话:“天命不可违也,不可强也!”

撰文/ 秉烛读春秋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又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bug了,事实上这样的bug还有很多,等会再说。

要是前半段是意气风发的英雄时,后半段就成了无可奈何的天命论。

诸葛亮借东风实际上是看准了天时,可能他在千年前就掌握我们学生时代学习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诸葛亮久居江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天文非常了解,因此能算准也不能说奇怪,北方曹操算不准也不能说奇怪。反正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上天的意思,就是上天让刘备能折腾的出人头地,上天让曹操失败。

之后诸葛亮出祁山,他在那经营的时间也不短,天气也能了解一些,可是他就算不到。好吧,司马懿是天命之子,没别的解释了。书中科学解释不来,只能用玄学解释了。

除此之外,还有魏延一事。

诸葛亮第一眼看见魏延就说他长了反骨,以后必反,好的,被他言中了(仅在书中)。

那他怎么就没看出来黄皓会误国呢?黄皓跟着刘禅谄媚,诸葛亮一点都不知道?也不能慧眼识人吗?

小说当然有不能推敲的地方,不过依然不能影响他的传播度和他的影响力。还是一本启蒙式、英雄式的历史小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