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被气死的吗(诸葛亮被谁气死的)

网友提问:

诸葛亮是被气死的吗?

优质回答:

诸葛亮是“愁死的”。但从现象上看,表现出来的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死的时候是六十二岁,年纪并不是很大,当然也不算是“英年早逝”,和司马懿相比,诸葛亮的确是死的有点早。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当中,对诸葛亮的评价至少有一点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他为了蜀汉的前途“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在刘备三兄弟陆续离世之后,蜀国的军政事务基本上就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必然是很累,事无巨细必亲躬,不累才怪,但是诸葛亮的累,是心累,心累的实质,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尽的忧愁与烦恼。

诸葛亮的愁,是全方位的,但也有自找的成分。在诸葛亮死之后,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很快乐的做了二十几年“偏安皇帝”,诸葛亮愁死累死也就维持了十来年而已。

诸葛亮的本事很大,在《三国演义》里面就更大,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是“近妖”。运筹帷幄,锦囊妙计,呼风唤雨,奇门遁甲,根本就不是俗人,但是这个人有两个太大的致命缺陷,就是“识人不明”和“气量不大”。

所谓识人不明,最典型的就是对魏延莫名其妙的恨以及对马谡莫名其妙的爱,还有对姜维莫名其妙的重用。

其结果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所谓气量不大,就是诸葛亮其实是不愿意看到有超过他的才能的人的出现,所以,他提拔的人有两个特征:第一,听他的话的,第二,没有特点和特长。马谡如此,姜维也是如此。聪明的又崇拜他的人,才算是人才。

第二,在对待益州的本地官员的使用和态度上,他的气量就更加不堪,所谓事必亲躬,无非就是对官员们的不信任而已,这种不信任导致的就是除了他亲自过问或者亲自插手,就没有能办好的事。

最典型的就是他和李严的关系,以及对李严的处理。

李严和诸葛亮之间,其实就是“政见不同”,并且不一定见得诸葛亮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见就是正确的。诸葛亮为了践行他承诺给刘备的“王业不偏安”,其实是牺牲了益州百姓和士绅们的利益和生命的。

所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他和刘备之间的约定,而非为百姓“鞠躬尽瘁”。

其他网友回答

司马懿是孔明一生最强的敌手。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的死是由其个人性格与命运决定的。

由于遇到刘备,使得诸葛亮觉得其可以展示一生才华的机会来了,其己下定决心对老板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责任心太强,使其万事必躬亲,累都累死。另一方面三国局势之下,蜀为最弱,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其必要亲抓,放权不大,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这种情况之下,积劳成疾,多重疾病久拖必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