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
优质回答:
诸葛亮的性格导致了他的失败!
演义和正史中描绘了两个诸葛亮。
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出神入化,无所不知的神化角色,令读者对其神鬼之策,诡秘之谋暗暗叫好称奇。
而正史中描写的诸葛亮则是一位善治之名臣,修政事,正律法,陈寿称其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足见其治国之能力。
但是不管演义还是正史,最后诸葛亮北伐的愿景失败,诸葛亮身死客乡。历史的结果不会因为诉说者的讲述方式而改变。而导致最后寻找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是诸葛亮性格缺点造成的。
一.自信自恋的诸葛亮
古书中描写诸葛亮“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才能;身长八尺,就很高;容貌甚伟,放今天的话就是说诸葛亮是个大帅哥。在赤壁之战中,27岁的诸葛亮前往东吴联盟时,孙权就看他“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看见诸葛亮长得很帅就更加敬重他,给他三万兵力眼睛都不眨一下。看来古人也有很多颜控,大帅哥诸葛亮凭借着脸就可以轻松干成很多事。
长得很帅的人多少有点自恋,但是诸葛亮不仅仅长得帅,还有才华。和刘备隆中之对,可知诸葛亮虽躬耕南阳但早已研判天下大事,并做了自己三国鼎立的分析,这就是刘备欣赏他的原因,这是政治才华;最后一次出祁山,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据,时日长久粮草不及,诸葛亮命在营地分兵屯田,这可能是最早的建设兵团了,司马懿知道后大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这是军事才华;咱们今天仍然可以读到的“出师表”以及诸葛亮的流传著作,也足见其文学才华。
关键是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由此可见其自恋。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诸葛亮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用了马谡,结果失了街亭。从而直接导致北伐的失败。
二.傻白甜、死忠的诸葛亮被刘备PUA(情感操控)
咱们先分析一下,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已经46岁了,而诸葛亮才26岁。刘备早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但是却无所建树。诸葛亮在南阳种地,虽说也外出游历见闻,但远远没有刘备社会经验丰富。自己在隆中也是待价而沽想要出去打工。
刘备这个落魄皇族,创业失败者,在此时正需要招揽员工。而诸葛亮也正是寻找明君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两人一拍即合。
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有两个点,其一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感恩其赏识,和任用。前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其二是感恩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说要是阿斗可以辅佐就辅佐,不可以辅佐就取而代之。
其实,三顾茅庐只是各取所需。刘备也确实爱才,会用人,才会三次去找诸葛亮。但是刘备也是创业快要完蛋时心急冒火才能这么的求贤若渴。后来刘备有根据地了,听说了庞士元的才能之后就没有那么卖力地去找他啊。干出业绩的刘备后来招揽人才也是靠别人主动找他。
另一方面,诸葛亮性格善良易受感动。按照现在的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他的才能跟随在谁身边都会有所建树会被赏识。只不过刘备是第一个去找他的,所以才会对刘备感激涕零。
对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刘备这么赏识诸葛亮,甚至死后连江山都可以给他,诸葛亮当然又是一番感激涕零。诸葛亮更是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意思就是说我忠心日月可见啊,我死也不会取代阿斗的啊。如果当时诸葛亮问一句“主公啊,你说若嗣子可辅,辅之,那可辅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听话乖巧呢,还是有自己的主见呢,您给我一个标准我判断下吧。”,恐怕说这话之后刘备死了都不会安心。
刘备就是抓住了诸葛亮的善良、傻白甜、死忠的性格特点,将诸葛亮牢牢握于手掌中为其所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是老板,而诸葛亮不是老板的原因。
而正是诸葛亮这种死忠的性格特点,使得诸葛亮执着于北伐。立志要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夙愿。
三.偏执工作狂,病死于北伐军中
从公元228年至234年短短6年时间里,诸葛亮总共对曹魏发起了5次进攻。近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北伐。自从夷陵之战后,蜀国休养生息积累的民生和财富又在耗资巨大的北伐中消耗殆尽。汉中地区本就人口稀薄,耕种不易,此番折腾之后就更加的负重不堪。
而诸葛亮除了似乎偏执的北伐意愿之外,还是个事必躬亲的劳模。三国志中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又有史记载,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的使者到了魏营,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工作忙闲情况。使者告诉他,诸葛公向来喜欢晚睡早起,连罚打士兵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处理,可早饭却吃得很少。然后司马懿就得出论断”亮将死矣”。果然百余天后诸葛亮病死于军中。
执着于对刘备的报恩,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劳民伤财的北伐,想要完成“匡扶汉室”的重任,从而事必亲躬积劳成疾,54岁就归天而亡。
如果诸葛亮没有那么自信,就不会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这样北伐的后路就没有据点,只能背靠大山,每次败军都只能回四川修整。北伐也不会每次都那么难。
如果诸葛亮不傻白甜,真的取代了刘禅自己称王,外扩疆土,内修德政,也不会有黄皓、李严等人的出现。北伐的阻力会小很多,说不定可以成功。
如果诸葛亮不那么死忠,少喝点刘备的心灵鸡汤,多考虑苍生百姓,不急于“扶汉除贼”,注重休养生息发展民生,以诸葛亮治国之才华,王业偏安绰绰有余。更有可能学大秦奋六世之余烈而天下一统。
如果诸葛亮能不偏执,不事必躬亲。多识人用人,让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也许他也能不必这么劳累。如果多活几年的话,说不定北伐有望。
我是咩咩羊,谢谢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六出祁山不叫失败,而是没有成功,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国力,发动不了强势的正面进攻,而走汉中,出祁山,畸曲狹路而巧取之,最后还是不可为之而为之!
其他网友回答
内 没经济实力 外没办法联合东吴一起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