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原因是马谡丢失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使诸葛亮的北伐前功尽弃,遭受惨败。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兵伐魏,目的是要夺取汉中北面的土地。首先从郿城佯攻,引得魏兵主力防守郿诚,然后出其不意向祁山逼近,蜀军一路势如破竹,安定、天水、南安三城,轻而易举就夺得了。魏国刚刚即位的曹叡非常震惊,命令司马懿赶紧抗击蜀军。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很会用兵,必然会争夺街亭,街亭南通汉中,是蜀军运粮的主要通道,也是蜀军退回汉中的唯一道路。若司马懿占领了街亭,就等于掐住蜀军的咽喉,可见,把守好街亭,十分重要。到底谁能把守好街亭呢?魏延、马谡等人挣着要去,诸葛亮最终选择了马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王平协助,并再三嘱咐,街亭关系我军根本,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马谡、王平带领两万人马,来到街亭,仔细地观察了地形,王平主张在要道口扎营,阻挡魏军前进的道路,马谡主张在山上扎营,有利于从上向下的冲击,一举打败魏军的进攻。王平说,怕就怕断绝水道,也怕放火烧山,马谡说王平不懂军法,不要胡乱发言。至此,王平在要道口扎营,马谡在山上扎营。
司马懿来到街亭,立刻围住山头,断绝水道。马谡命令士兵往山下冲锋,司马懿命令士兵用弓箭射击,蜀兵死伤无数,只得退回山上。由于干渴,许多士兵投降魏军,王平只有五千士兵,攻打了几回。也无法给马谡解围。马谡无法,只得带领士兵突围,司马懿也不追赶,立即控制街亭,下令攻击措手不及的诸葛亮。
诸葛亮听到街亭失守的消息,自知失败无法挽回,赶紧下令退兵,要在司马懿大军到来之前安全撤离,没想到诸葛亮还没有离开西城,司马懿大军已经到了西城脚下,诸葛亮无奈,摆下空城计,骗走了司马懿,才安全撤离。
这次北伐失败,马谡有责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所以挥泪,其实诸葛亮自知主要责任在自己身上,先主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才能平庸,不可重用,为何忘却呢?为何不用魏延呢?为此,自己主动向后主刘禅请求免除丞相职务,降官三级,刘禅于是免除了诸葛亮的丞相职务,降了官职,但是,还要代理丞相的事务。
既然诸葛亮承认自己有责任,为何偏要斩马谡么?其实不斩马谡也行,蜀汉人才缺乏,正是用人之际,降他官职,让他悔过,不也是可以的吗?
其他网友回答
还原历史真相,马谡其实死有余辜。
因三国演义一段失街亭,马谡力争请军出战,最后失街亭自缚谢罪,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让马谡这个人的真实历史形象完全被颠覆。
那么真实历史上马谡到底如何?他和诸葛亮关系究竟怎么样?我们就细说真相。
刘备据荆州后,开始人生飞跃,荆襄人才尽入刘备帐中,其中就有荆州马家兄弟,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就是马谡兄长马良。由此可见,这五常都不是一般人,而是二般人,都是可以称呼为俊杰的人才。
也因此,对于年岁比较小的马谡,诸葛亮一直寄予厚望,甚至将他当作接班人培养,作为参军日夜跟随在身边,情同父子说不上,但有真感情肯定是真的。
这样情况直到第一次北伐失街亭后,才改变,马谡也因严重错误失去生命。
那么他冤不冤,就必须要看第一次北伐全过程才能知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标并没有那么远大到彻底消灭曹魏,而是占据汉中家门口的凉州之地,至于雍州,能占多少是多少。诸葛亮深知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所以战略重点从来都不是长安甚至关中地区。
这也可以从诸葛亮指定的作战规划看出,如果为了攻击长安,就不会走陇西大道,而是在子午谷、傥骆道、褒斜道、陈仓故道,之中选择一个即可。走陇西大道,完全不是去长安的方向,由此可见诸葛亮目标就是凉州,而马谡失街亭就让这个战略目标完成无法实现。
因街亭位置非常重要,是关中通往凉州战略要地必经之路。
也因此,蜀汉军队只有守住街亭,才能阻挡魏军援军。没有魏国援军的支援,本身就已经出现叛乱,动荡不安的凉州才有可能被蜀汉占据进而吞并。
这里我们复盘以下第一次北伐全过程。
当时诸葛亮先派大将赵云还有邓芝,以自己旗号迷惑敌人,以为疑兵之计,出斜谷道,目标是长安,让曹魏大军惊惧不敢妄动。
随后自己在率领主力大军出陇右大道走祁山。
曹魏大军全部注意力都在蜀汉疑兵赵云部队哪里,完全没料到诸葛亮主力居然走陇右出祁山,进逼凉州。
一时间凉州地区振动,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叛魏投蜀,这个时候只要蜀汉自己不出问题,凉州被平定就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魏国紧急出兵,可是却中了诸葛亮疑兵之计,曹真率领军队在斜谷拦截蜀军疑兵,赵云因为兵力不足,被击败。而凉州消息传来,蜀军出祁山攻击陇右,曹真急派张郃领军救援。
诸葛亮也知魏军马上就要到,也派马谡带兵守魏军西进必经之路街亭。
于是,张郃和马谡在街亭就会有一场必打的战争。
可是诸葛亮失算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马谡。那么不禁打,不对不是不禁打,是还没打就败了,因为真实的历史上马谡是临阵脱逃。
随着张郃占据街亭这个战略要地,魏军援军开始不断出现。
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尴尬了,他已经成为孤军深入,也因此只能在魏国大军来临之前匆忙撤退。蜀汉大军离开,叛逃的三郡当然也不保,重新归附魏国,最后第一次北伐失败。
历数诸葛亮数次北伐,这一次应该是最好的机会,因为魏国对于蜀汉的突袭准备很不充分。短期内蜀汉获得了极大胜利。
但是马谡的失败,让整个占据急转直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说是准备充分,战术合理,唯一错误就是用错马谡。
一子错,全盘输。
其实战斗前,对马谡的使用诸葛亮曾经承受很大压力,但他还是固执己见。
“亮违众拔谡”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诸葛亮是认为马谡可以胜任这个位置的,只是马谡自己不争气而已。那么街亭之战马谡到底真实的表现如何?我们继续看。
马谡是在街亭兵败现场临阵脱逃的,从来没有什么自缚谢罪的事情发生。而这一切因为一个人而被掩盖了。这个人就是向朗。
向朗本身也是荆州人士,属于蜀汉荆州派系的一员,他和诸葛亮还有马谡的关系都很好,但是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向朗却被免职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向朗对马谡的包庇。
那么向郎是背锅的吗?我看不像,而是诸葛亮却是很气愤。
那么诸葛亮到底气愤的是什么?不是马谡战败,而是临战脱逃。
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人劝说诸葛亮,诸葛亮都不听,执意要杀马谡的关键原因。至于什么,严正军法不过是借口。马谡被杀,就是因为希望过大,最后他让诸葛亮失望过大。
马谡可是诸葛亮看中的接班人,以诸葛亮的人品还有道德水准,其实对接班人最看重的一点,毫无疑问是勇气和担当,而不是能力。
如果看重能力,魏延指挥战斗的能力都比马谡要强,这也是后来诸葛亮看中姜维的原因。无论能力如何,姜维最后为蜀汉忠义死节,临死还不忘复国,最后被破腹取胆。这样的壮烈和忠义古今中外几人有。
而我们再看看被寄予厚望的马谡?
街亭战败之后,竟然逃跑藏匿,这点责任都不敢担当。
诸葛亮当然是非常气愤啊,做领导的其实最看重的是态度,因为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人品和态度却是天生的。不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无论能力如何,都不是当领导的料。当蒋琬在马谡被杀之后劝诸葛亮要惜才的时候,也许诸葛亮内心想的是!
我寄予厚望的人,如此没有担当,是我的错。
然后在后悔没有听刘备的话吧!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诸葛亮过于信任自己的学生了,我么都知道,诸葛亮就两个学生,一个马谡,一个姜维,诸葛亮也对他们委以重任,其实马谡在其他方面做得都还是不错,比如在诸葛亮在与魏国交战的时候,马谡作为使者出使吴国就处理的很好,这就导致了诸葛亮非常的信任马谡的才能,虽然刘备曾告诉过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但诸葛亮还是过于的相信了自己的学生,在加上马谡平时在诸葛亮身边都能头头是道的分析出诸葛亮的一些计策和观点。
不过马谡也并非不是没有才能,马谡第一次带兵面对的是谁?是司马懿,是连诸葛亮都头疼的人物,马谡打不过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