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一生自比管仲、乐毅,为何唯独不敢自比张良?
优质回答:
诸葛亮不是不敢自比张良,而是不屑为之。
诸葛亮才能与张良相似,但是学问不同。
张良师承于黄帝和老子的道家,诸葛亮师承于申不害和韩非的法家。
在秦朝末年,可以图谋天下的人,除了刘邦还会有谁?项羽的格局决定他不会有什么作为。所以张良在经过刺秦、复兴韩国等事件之后,开始跟随刘邦,不再理会项羽。
但是精通黄老之术的人,不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天下,因此他们只能实行谋略辅佐而不能承担大事。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图谋的结果而不是图谋的开始,所以只能躲在背后暗中实行他们的志向,因而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诸葛亮的志向是复兴汉室。
诸葛亮经过观察当时群雄的志向,发现曹操、孙权等人都没有复兴汉室的意向。因此诸葛亮便退身耕种,在此期间继续考察可以实现复兴汉室的人。最终发现只有刘备有此意向,故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以实现复兴汉室的梦想。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比荀彧强太多了!
但是仅凭刘备的实力,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称霸中原,从而最终消灭曹操。所以只能远远的躲到蜀地,积攒自己的实力,同时窥伺着曹操、孙权,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出兵讨伐。这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规划。
诸葛亮在蜀国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事物,事无巨细必亲力亲为,运用严厉的法令统御国家。这正是采用了申韩之术的法家理念来治理国家。
由此可见,诸葛亮与张良的理念以及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诸葛亮更多的是在治国上,而张良则表现在阴谋上。如果从谋略的角度来说,诸葛亮的可以称之为权谋,张良的只能被叫做阴谋了。两人的处事高度是截然不同的。诸葛亮不是不敢自比张良,而是不屑为之。也可以说,与其自比张良,还不如自比萧何。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其中自有深意。
自比管仲,是取其“尊王”之义;自比乐毅,是取其“复仇”之义。自比管仲乐毅,在告知世人自己具备管仲乐毅之才的同时,也在比拟之间透露出兴复汉室的雄心壮志。
在诸葛亮时代,管仲乐毅二人的名望远超汉初张良等辈。既然能够自比管仲乐毅,又何必自降身份自比张良。
后世对此发表议论的人,大多是对他们在才智方面做比较,但是却忽略了从诸葛亮的心事方面一探究竟。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叫不敢自比张良?这个说法太搞笑了吧。
在诸葛亮眼里,张良还算不上顶级人物,管仲与乐毅才算是顶级人物。
什么叫顶级人物,管仲与乐毅不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与同国君划等号。不管是齐桓公或是燕昭王,对管仲、对乐毅都是无条件的信任,管、乐两人的命令,与君王的命令无异。试问,张良有这种待遇吗?
固然,张良也是名臣,但即便在西汉开国时,他的地位也不是很靠前。大家知道,张良是封留侯。侯的爵位比诸侯王要低一等,在他之上,还有七位异姓诸侯王呢。同样是封侯,刘邦把谁列在首位呢?不是张良,是萧何。把这个名单一排,张良得排到十名左右了。
诸葛亮是什么人呢?很自负的人。要追随的君王,应该是齐桓公、燕昭王这样能推心置腹的君王;要像管仲、乐毅那样成为辅佐君王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他都不考虑。像张良这样第九、第十把手,好吧,我感觉入不了诸葛亮的法眼。
齐桓公的事业,就是管仲的事业;燕昭王的事业,就是乐毅的事业。可是我们能说,刘邦的事业,就是张良的事业吗?显然不可以,张良的份量还没那么重。
同样,诸葛亮推崇管仲、乐毅,也是推崇齐桓公-管仲,燕昭王-乐毅那么充分信任、毫不怀疑的君臣关系。
我就以乐毅为例吧。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称他迟迟没攻下齐国最后二城,是想当齐王。自古以来,进谗之人,抓住君王的一个死穴,只要“诬以谋反”,不管这个谋反是不是真的,总会令君王生出莫名的恐惧。多数君王采取的办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但燕昭王怎么做呢?他当在群臣的面,斥责进谗者,当场推出斩首。为了表示对乐毅无条件的信任,他把乐毅的妻儿子女全部送到齐国,甚至要封乐毅为齐王。
那么刘邦与张良的君臣关系能这么铁吗?不能。
张良是很聪明的人,知道刘邦这个人猜疑心很重,故而晚年时行事十分低调,不愿意卷入过多的政治旋涡中。他热衷于道家仙学,学习避谷术、引导术,杜门不出。其实他是个很明智的人,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因此他学道学仙,未必不是一个障眼法,表明自己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无欲无求。故而在汉初刘邦屠戮功臣时,张良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怀疑与冲击。这是得益于他的自我保全术,并非君臣之间亲密无间。
因此,诸葛亮不是不敢自比张良,而是不屑于自比张良。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比作管仲和乐毅是有一定意义的,大家都知道,管仲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同时兼战略家,更擅长于政治,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宋朝武庙十哲之一,属于文臣;乐毅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打的齐国差点灭国,是百战百胜的战神,武庙十哲之一,属于武臣。
诸葛亮选择这二人,一文一武,表明自己兼有二者的才华,文能治天下,武能平天下,是出将入相的人物。诸葛亮为何比作这两人,而不是汉初的张良与韩信呢?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诸葛亮为何不自张良,是不敢吗?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在三国时期也应该有一定的名望,个人认为诸葛亮不比张良是有道理的,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自比张良:
首先张良在三国时期名望比不过管仲,跟在民间声望高的人相比,更能体现自己的才华;其次张良是谋臣,刘邦身边著名的谋士,只会出谋划策,而且不参与军事作战计划,属于典型的谋士,没有战绩而言,张良流传后世最为熟悉的是明哲保身。所以诸葛亮如果跟张良相比,不能显示出自己有治国的能力,比作张良还不如比作萧何;最后诸葛亮如果比作张良,那么他能向世人表现什么才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也不能表现出来,张良跟刘邦被项羽打的差点全军覆没,这样的谋士,跟管仲相比,管仲一生中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失误,所以诸葛亮自比管仲更为正确。
文比作管仲,武为什么比作乐毅而不是韩信呢?韩信是后人公认的兵仙,用兵如神,跟他比更能彰显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其实对于这个比作,我也不是理解,我觉得可能是诸葛亮更喜欢乐毅的原因吧,或者乐毅名望高也或者更爱国吧,毕竟韩信后期落得个造反的罪名。其实我认为两者原因都有吧,后人对乐毅的军事才能非常的钦佩,唐朝军神李靖说乐毅、诸葛亮、韩信战必胜,守必固,可见李靖也跟诸葛亮一样是乐毅的粉丝。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是他是否真有能力与这二位人物相比,兼并二者的才华呢?从历史来看,诸葛亮完全兼有二者的才能,而且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远比二者还要高,声望也要高得多。管仲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中国武庙十哲之一,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中国十大名相之一;诸葛亮也在其中,可见二者地位都不低,诸葛亮更是中国十大名相之首,中国第一贤相,中国忠诚的代表;乐毅中国杰出的军事家,武庙十哲之一,诸葛亮也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武庙十哲之一,同时还是文庙大儒之一;诸葛亮除此之外还是:中国战略家代表人物;中国儒将代表人物;中国出将入相代表人物;
诸葛亮才华与管仲、乐毅有得一比,在民间诸葛亮的声望远远超过二者,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臣子立庙的人物,其他臣子只能配皇帝入庙。姜子牙在唐朝才被立庙,接着张良、韩信才能入庙祭祀姜尚,否则韩信、张良连个庙宇都没有。诸葛亮是中国忠诚的代表人物,中国智慧的化身,智慧的代表,是一个家户喻晓的人物,诸葛亮不但在中国家户喻晓,在其他国家声望也不小,诸葛亮在日本被评选为日本名人榜前十,可见诸葛亮在日本地位有多高。在越南也有很多关系诸葛亮的故事以及庙堂,可见诸葛亮声望非常的耀眼,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诸葛亮的声望更高了,在许多国家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点诸葛亮的事迹。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历史恐怕只有孙武能跟诸葛亮相比了吧!
对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你又知道多少,你是否喜欢中国智慧的的化身中国“智圣”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