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雯香散文|我家乡的春节

↑点上面[南湖文学]蓝字丨关注南湖文学宗旨:打造最纯净的文学平台、营造最温馨的精神家园。
方雯香散文|我家乡的春节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作者简介:方雯香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30多年,有多篇文章在省级、市级、区级获奖。热爱语文,热爱教育事业,业余喜欢文学、喜欢写作,买书看书是我的人生乐趣之一。闲暇时喜欢写一些随笔自娱自乐,性格比较沉静,能够在繁华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诗道出了千百年来在迎接春节的日子里人们的欣喜,同时也讲述了过年时换春联的习俗。的确,春节对中国人而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它蕴涵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有关春节的庆祝活动已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们江南一带,有关春节的庆祝活动可以说是名目繁多,内涵深远。以我们嘉兴人过春节为例大致包括以下活动:打扫卫生、洗被子、做过年食品、采购年货、贴春联、购烟火、做新衣、购红包等。
记忆中的春节是这样的:父母亲的忙碌从过年前的一个月就已经开始了,主要是搞好家中的卫生,考虑我和弟弟的新衣服问题,去专门的服装店定做,父母亲认为大人可以不穿新衣服,但是,小孩是必须要穿的,所以,必须提早一个月左右就去定做,否则很有可能在过年的时候穿不到新衣服的。那时的衣服很少有人去买来穿,为了省钱,农民家庭都是到镇上的裁缝店给孩子定做的,那时候小镇的裁缝师一年到头都很忙,过年的时候更忙了。我记得是我和弟弟的新衣服是我的爸爸去定做的。爸爸还要忙着去村里的固定地点碾新米,买面粉(为了给我们做团子吃)妈妈要忙着把家里的被面和被里洗一洗,晒一晒,在我们江南,旧的习俗中,过年是除旧迎新的,盖过的被子必须全部洗一遍。所以,妈妈也很忙。真正的忙碌是在过年前的一个星期。父亲要采购很多年货,通常是以下这些东西:肉类食品、鱼、鸡、鸭、粉丝、蔬菜、姜、葱、蒜、豆腐、豆制品等,还有小孩爱吃的食品(糖果瓜子、糕点)等。爸爸买来后,妈妈负责洗和杀,比如,鸡和鸭都是要自己烧水后褪毛,然后自己处理内脏的,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杀鸡的机器的,我和弟弟是负责拔毛或烧水的,总之,过年的时候,家中的每个人都有要忙的事情。
过年的味道随着春节的来临而一天天加重。瞧,家庭主妇们早就趁天晴,开始洗起了被单、被面,趁早先晒着,忙完这些,还有艰巨的任务在等着她们,要杀好多只鸡、鸭,要做一些必须提前做完的食品,比如爆鱼、糖醋排骨、狮子头、肉嵌油球等。于是,你瞧,家家门前生起了煤炉烧水,家家灶前做父母的在不停地转啊转,我常常看到父亲在杀鸡鸭,在不停地扯鸡毛、鸭毛,母亲在灶前忙得满头大汗,看看父母亲忙不过来,我和弟弟赶紧捋起袖子加入,我常常帮母亲烧水,弟弟常常加入帮父亲拔鸡毛、鸭毛的工作,还常常得到父亲的夸奖:“呕,拔得不错,小眼睛蛮机灵的么!”临近过年,父母亲把做过年物品的材料也堆在厨房里。在我们乡下,过年是必须做一些团子和糖糕的,而它们的制作过程一律在厨房完成。父亲在厨房里放一个大红脚盆,里面是经过他的巧手拌好的面粉,这些面粉经过他的揉、搓、捏,再加入肉馅和糖馅,变成了团子;还有的则在一个特制的糖糕模子里被放平,然后用力朝相反方向一敲,一块块印有花纹的糖糕就诞生了。
父亲喜欢吃甜食,所以他做的糖糕在面粉里加的糖较多,吃上去特别甜。当团子和糖糕经过大约20分钟的蒸煮之后,它们被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个竹编的蒸笼里。那几天,厨房里整天蒸汽缭绕,散发着团子和糖糕的清香,馋得我和弟弟每隔10分钟就去看一下它们煮熟了没有。父母亲早就看出了我们的馋相,在团子和糖糕煮熟后,父母亲就大声地喊:“孩子们,可以吃了!”我们就像等到了冲锋的命令,朝它们扑去,一口气吃上几个,直到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才肯上楼。大年30快到了,父母亲除了忙吃的,也不忘记打扫家庭卫生,父亲用长长的特制的鸡毛掸子把房梁上的灰尘掸下来,母亲用抹布在仅有的几件家具以及门窗上擦来擦去,我忍不住加入了母亲的工作,在房间的角角落落里擦来擦去,把灰尘一扫而光,在擦得干干净净的门上,父亲把福字和春联细心地贴好,这时候他不允许任何人帮忙,他是一家之主,这一工作必须由他单独完成。过新年,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是特别高兴的,在我小时候,生活条件差的年成里,过年就意味着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食品和糖果,可以穿新衣服、拿红包,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诱惑啊!于是在等待过春节的日子里,我和弟弟几乎每天都怀着一种憧憬,总是问父母:“今年过年我们吃什么呢,你们给我们多少红包呢,新衣服给我们做了吗?”父母亲这时候总比平时好说话,母亲总是告诉我:“乖一点,到时候,爸爸妈妈会给你们意外的惊喜。”我们听后,高兴得脸色通红,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我们表现出格外听话,忙着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替他们洗碗,拿东西,高兴地从这一间跑进,那一间跑出。当然,我们最愿意去的地方是厨房了,因为那里是好吃的东西诞生之所。
大年 30 终于到了,从这一天的下午开始,家家户户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父母亲把年货都聚集在厨房里,商量如何配菜,如何烧法,一个个盆子里装着东西,等待着变成美味佳肴。当天晚上就餐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祭奠老祖宗,在正式吃年夜饭前,必须让老祖宗先吃,父亲恭敬地朝老祖宗跪下磕三个头,然后是母亲和我们也都向老祖宗依次磕三个头,让老祖宗先享用后,我们才能正式吃年夜饭。等到5点30分左右,村里的鞭炮声几乎同时响起,年夜饭开始,我们一家人高兴地相互祝贺、敬酒,这一天晚上,父母亲是允许我们吃一点酒的,我们吃着父母准备了一个星期左右的菜,别提有多高兴了。父母亲在我们快吃完的时候给我们一个红包,并告诉我们可以去房间里试穿新衣服,我们扔下饭碗,赶紧去试穿自己的新衣服,在镜子面前比赛谁的衣服漂亮。然后是高兴地打开红包,数着属于我们的私有财产,计划着如何在新年里为自己购买喜欢的物品。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我们吃好年夜饭后,主要是找同年龄的小朋友玩,后来,有了电视,就不愿意出去了,守着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和父母一起守岁,当12点的钟声响起,庆祝自己又大了一岁,在鞭炮声中逐渐进入梦乡。
大年初一是我们小孩子活跃的时候,一大清早去亲戚家拜年,常常是满载而归,有吃的有红包,揣上长辈给的红包,那一天,每个孩子都像个富翁朝镇上跑去,在各个小摊点前留连忘返,购买自己早就看中的东西,然后哼着歌开心地回家。大街上是孩子们的世界,是拥有欢声和笑语的天堂。大年初二开始,我们就跟着父母开始走亲戚了,走亲戚也是让孩子们高兴的事,除了照样可以拿到红包,还可以吃到自己家里没有做过的菜,毕竟,每家人家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菜么!这也是很吸引孩子们的。更不用说可以见到自己的表哥、表妹们,说说大家的心里话,还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孩子们喜欢的跳绳、踢毽子等活动,那种热闹也是过年所特有的。哪一个孩子不喜欢热闹呢?过年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就是以吃和玩为主基调的,对吃的讲究可以让西方人吃惊,从很小的一道菜到糕点的制作,都凝聚了中国人“年”的情结,庆祝丰收,恭祝“年年有余,事事顺利”。至于玩么,忙了一年,怎么可以不轻松一下呢?因此,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大人们一般都不工作,带着自己的孩子走亲访友,大家吃来吃去,拉拉家常,讲述着自己这一年的感慨和收获,讲述着自己孩子的学习或工作,讲述着对国家政策的看法。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多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大家凑在一起聊天能够聊上很长时间。而现在,大家都喜欢坐在家里的电脑前通过网络联系,虽然很方便,但是,心和心的距离总感觉远了点。而每一年“年”的结束以正月十五闹元宵为尾声。
正月十五那天的主要节目是猜灯谜,吃元宵。在民间,在喜欢热闹的村庄,也会有人专门制作灯谜让人猜,在大城市的一些公园里,到了元宵那天,那是热闹了,树上挂满了灯笼,灯笼上贴着灯谜,映着晚上的灯火,格外漂亮。来猜灯谜的人自然比乡下多多了,举办方一般还设置奖励,所以,元宵节在城市的热闹程度显然胜过乡下。当元宵节一过,年也就算过完了,人们将开始新的一年的忙碌了。生命在一年又一年的重复中运行着,转眼,我们这些曾经是父母眼中的孩子长成了大人,再转眼,我们也做了父母,开始了和父母一样的生活,养儿育女,工作忙碌,送走青春,迎来自己的衰老和孩子的长大。然后,在猛然间发现我们的父母老了,岁月让他们白发满头,让他们的身材不再挺拔,让他们的精力大不如前,然后是在某一天惊异地发现自己也在走向老去,岁月的痕迹刻在了脸上。只有当看着自己的孩子时,似乎才找到了一点安慰,一种新的期待,一如当年我们的父母期待我们的成长一样。“年”是个让人怀念又让人害怕的东西,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终究都要老去……
南湖文学文学总顾问:吴顺荣 责任编辑:青峰
音乐总监:格格
文字排版:汪垚卿 吴敏
页面制图:小鱼
平台推广:李远鹏
编辑微信:nhzc991
投稿邮箱:1097100585@qq.com
真情温暖你我
文学点亮人生
微信:nhwx990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