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雷的《成都》为什么会火?
优质回答:
因为很多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成都”的故事,故事里有“酒馆”,有牵着男朋友或女朋友的手在街头漫步的场景,当然,也有不得已的别离,很多发生在九月。
赵雷的《成都》很有画面感,触动了很多人的思绪,也勾起了大学生活的回忆,想起了曾经的“灰姑娘”!
其他网友回答
拉倒吧,“赵雷火了”只是个假象,民谣歌手永远都不会太火,也不需要太火
听说赵雷火了,当然直到现在我都不认为这是个事实,也从不这么判断,只是别人非要这么说而已。说赵雷火了最开始只是以视觉志为首的几个微信公众号,凭借数百万的粉丝数,借助“从不思考人群”容易受影响听话照做的品性,很快刷屏了全国文艺青年的朋友圈,于是“赵雷火了”这个断言似乎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这就是这些所谓的意见领袖厉害的地方,他们很会搔首弄姿煽动人心,很会蛊惑各种小粉红,很会利用自己对“粉丝”的影响力。他们很清楚,只要自己的说法能够自圆其说,哪怕是牵强附会,绝大多数人都会买单,要不然怎么会叫“粉丝”呢?粉丝者,粉红色的屌丝。粉红是天真烂漫的颜色,屌丝是思想和判断力的弱者。这样的普罗大众,芸芸众生,太容易被感动,很轻易就会被教主一番说道迷得七晕八素,于是全身酥软,大脑更加缺氧,自控力急剧降低,分分钟就成了偶像手中的玩物。
教主一声令下,转发,点赞,齐刷刷一边倒的评论就会潮涌而来。所以,这些大号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言论有没有严密的逻辑,判断是否符合事实,反正“他们”都会听的。
所以,赵雷火了,从一个或几个有先见之明的“先知”口中发出之后,很快就在朋友圈变成了一个铁打的事实。你别管真的火没火,至少在微信朋友圈是火了,你不能说我说得不对吧?
但是回过头来,翻越众多傻白甜们组成密不透风的人墙,我们会发现,赵雷火了是个假判断,仅仅因为他上了几次电视台,卖了十几万张唱片,几首歌在KTV里风靡传唱,就做出了一个拍脑袋的预判断。
稍稍想一想,根本不用思考都知道,赵雷绝对不可能火,更不可能大火,如果他坚持原有的风格和路线不变的话。因为他是唱民谣的啊,民谣是什么?是情爱的小情绪,是文艺的小调调,是莫名其妙伤感的小框框。说清新也好,说纯净也罢,说白了,是小众的东西,首先这种“高感性人群”就是个少数群体;其次,它涉及的不是伤筋动骨的话题,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最后,毕竟局限于个人感受表达的小家子气,不会成大气候。
一个歌手要火,首先要俗,俗到拥有压倒性的回应群体,比如凤凰传奇那样,由于中国社会的严重老龄化,拥有几亿大妈群体,而且他们作品的旋律和节拍与大妈们热爱的广场舞高度吻合,不火都很难。赵雷呢,只适合文艺青年闲来无事无端感概一番,文艺青年又太斯文,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什么都不会太用力,更不会太持久,所以,火不了。
放心吧,赵雷火不了,就像之前的张磊一样,拿了几个奖,出了点风头,过一把“火了”的瘾,很快就会变成“类型歌手”被收编,或者作为类型供稿的歌手,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写一写“命题作文”,要么就是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在文艺小群体前赴后继,一代一代传唱。都是不错的路子,但是,真的火不了。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成都的朋友圈、成都的媒体、自媒体有点炸了。因为一首歌,一个人。这个人叫赵雷,他不是成都的,也不是四川的,但唱了一首《成都》,在网易云音乐上发布了正式的录音室版本。我突然很纳闷,这首歌不是早就出来了?为什么就因为出了一个正式版,一下子就有点炸了呢?是的,赵雷的《成都》火了,准确地说赵雷和《成都》都火了,再准确点,成都这座城市也比以前更火了。我突然想到了薛之谦,他在微博做段子手还没红的时候,创作了《演员》、《丑八怪》….但那时没有多少人听过。很庆幸赵雷也是这样,他终于比以前红了。
民谣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往,民谣也成了小众,很多民谣歌手都默默无闻,尽管他们可能更有才华。现在流行的是boys and girls们 ,是各种不痛不痒的情啊爱啊。现在的时代,是刷脸的时代、快餐的时代、无脑的时代,稍复杂的东西,很难流行,火不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成都》的歌词
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 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 是挣扎的自由
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 亲吻着我额头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 我从未忘记你
成都 带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走过)小酒馆的门口
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 亲吻着我额头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 我从未忘记你
“很多人觉得这首歌是写给一个人的情歌,其实是写给一座城的情歌。”
从《成都》这首歌本身来说,慢慢的四三拍,旋律也简单。吉他伴奏只有C、EM等几个基本和弦,最难的也就是F大横按,几个月的初学者弹出来不是问题。但好的东西不一定复杂,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感伤,很好唱,却也很耐唱。而“成都”这首歌,其实早在2014年赵雷就写出来了,那时候的歌名不叫这个,叫《写给成都的歌》。可能后面觉得《成都》叫法更简单点,就直接改了吧。
对于赵雷,我知道他的第一首歌,是《南方姑娘》。然后翻出了他很多歌来听,喜欢上他的唱腔和写的歌词。但对他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歌上,并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唱民谣就是这样,只知其歌,不知其人。但最近两年民谣开始不断的走进大众的视野,很多人应该都跟我一样越来越喜欢民谣了吧。
其实成都这首歌,很多人感觉一般。但我就是喜欢唱出的这种感觉,有人把这种叫做情怀。而听这首歌的人,喜欢这首歌的人,也都是因为“成都”这两个字。 即使我再喜欢听,我还是没有去过歌词中的城市。因为那里没有我的故事。重要的,也许是它的歌词,以及成都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很多共鸣。我的朋友圈里转发这首歌的以80后居多,还有些70后。赵雷也是80后,他是北京人,17岁离家漂泊。他之身成都,不过是一个过客。而成都,又是那么一个个性鲜明的城市,在很多人目中,成都代表着闲适、浪漫、自由、小资,代表着很多理想中的美好,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成都》是一位过客写给他喜爱却无法驻留的城市的告别词。充满了对一座城市,一种生活放方式,一些美好回忆的恋恋不舍。而这一切,我们都经历过,所以能够感同身受,能够共鸣。
70后、80后,还有刚刚走上社会的一小部分90后,我们的经历与我们的上一辈截然不同。我们没有在还是半大孩子的时候就上山下乡,去过早地直面和体会社会的种种。我们大部分人的经历,和赵雷一样,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在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里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我们会在那里待上好几年,去细致地体味一个不同的环境,一种不同的语言,一些不同的食物,去适应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那里的一切,安顿下来,以至于那原本不同的生活方式成了理所当然的自己的生活。而当我们适应了一切,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又离开了,去了别的地方,真正的步入了社会,和我们的父辈一样去直面生活的真正面目。我们也才终于明白,曾经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而这一切,却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我们怀念、我们感伤,纵然时间过去了很久,心底却一直有个地方存着它,有时候我们时候甚至都误以为快要忘记了。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时刻,一个人,用一种忧伤的曲调把它唱出来,打开了那个尘封的闸门,把你带回从前,带到那个曾经熟悉现在却十分陌生的城市,过往的一幕一幕在你面前回放,怎能让你不感伤?我想那个在现场泪流满面的小伙子一定是记起了他的过往,被这首歌触及到了他内心的柔弱之处。
日常的我们,置身于一个大染缸,沉浸在太多的平庸与琐碎当中,浑浑噩噩,全然忘记了年轻时的单纯和理想,忘记了那种简单的美好。《成都》这首歌就像是从嘈杂的乱石中流出的一股清流,把我们暂时地带回到了过去,去重温那种美好,找回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