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赵括为什么纸上谈兵)

网友提问: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还是历史的误解?

优质回答:

先讲个笑话,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所以“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真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当然了,我不是要当杠精,纸不纸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平之战之败,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这口大锅,该不该赵括来背!

答案是肯定的!赵括作为长平之战赵国一方的主帅,赵军惨败,全军覆没,他必须得要负责!这是身为主帅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不过,我们并不能以此来断定,赵括是一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不妨先来理一理长平之战!

话说战国后期,秦赵两国争于上党,爆发军事冲突。这场军事对峙,表面上是争地盘,实际上秦赵这两个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国家的霸主之争!

这是一次国力的比拼,赵国处于下风!当时秦国拥有关中、四川、江汉和河东四大粮食产地。而赵国呢,无非太原盆地,再加上邯郸,从后勤的角度来讲,赵国拼不过秦国!

一般面对这样的情况,劣势一方如果想要取胜,最应该做的就是主动出击,寻求决战!而且赵军擅野战,那就更应该打架了。但谁能想到秦人那么猛?在上党打的赵军节节败退!

由于打不过,赵国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措施,依靠城池来阻挡秦军的脚步!但是呢,赵国又没有人家秦国家底殷实,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这可就麻烦了,打架打不过,耗又耗不赢!

关键是赵王的外交可以说是搞得非常烂,当时竟然没有一个帮手,首先三晋之中魏、韩二国都被秦国打怕了,而楚国一直是坐山观虎斗,喜闻乐见。至于最大的助力齐国,则是恨赵曾参与乐毅伐齐,同时齐王又胸无大志,不想惹麻烦。所以赵国当时找齐国借粮食,齐国没给,与此同时燕国也与秦国交好。

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境地,摆在赵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要么打,上党之争已经到了非出结果不可的时候了。

对于赵王来说,投降是不可能的,好歹也是东方最强,三晋老大,怎么也得打一架才行!

但是派谁去打呢?廉颇显然是不行,之前屡战屡败的就是他,得找个打赢过秦军的人!而他们赵国曾经面对秦军取胜的将军就一个,那就是马服君赵奢,但是当时赵奢已经死了。

不过人家有儿子啊,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马服君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成就颇高(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而且当时到处都在传秦人畏惧赵括!再加上这孩子姓赵,乃是自家人,放心!

于是赵王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更何况是用年轻的赵括换下名将廉颇,且不说军心是否会因此动荡,赵括连能否服众都是个问题。

赵括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场的!他很清楚,赵王是让自己来干嘛的,他需要主动出击,击败左庶长王龁,速战速决!

但是,赵括没想到,他的对手不是左庶长王龁,而是杀神白起。自己一开始就被下了套,秦军早就设下埋伏,等着他往里面钻!

果不其然,赵括大军被白起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大致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赵括虽然败了,成为赵国的罪人。但作为一名将领,在面对一代战神白起,且己方军队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赵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史载赵军是在断粮四十六天,多次突围无果,且主帅赵括战死的情况下才选择投降的。可想而知,赵括在军中的威望还是不低的!这对于一名新上任的年轻主帅来说,更加难得!

而他能带领军队在断粮四十六天情况下坚持战斗,这说明他的意志以及组织管理军队的能力都是不错的。

再者,长平之战中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近二十万(有说三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

所以,赵括纵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但也绝对不是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那般无能。能成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并和白起鏖战月余,这本身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管怎样,赵括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就难辞纸上谈兵之咎!还有赵括喜谈兵,没人辩得过他。乃父初次领兵就大败秦军;而赵括也是初次统兵,差点亡国灭种。所以,赵括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能授人以柄,做纸上谈兵的谈资!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成王败寇,无论古今,都是以胜利来定价一个人的能力的,所以多次吃败仗的刘邦一旦胜利了,他的所有失败都变成了他的忍耐,他的成功变成了他的东山再起,赵括,虽然理论成绩是优等,但他没有统兵作战的经验,一毕业就遇到了身经百战的杀神白起,无论是在审时度势、用兵作战、将士情况都非常熟悉。而赵括呢,作为空降将军,军中不服,根基不稳,而对手又过于强大,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于是,赵括被围,最后死在战争中。赵括是悲剧的,虽然他用生命捍卫了他的尊严,但终究还是让赵国的降卒被秦国坑杀,对于失败一次的年轻人,他的一败,代价太高昂了。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指责赵括,而对于坑杀二十万降卒的秦国却跳过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赵括输是必须,因为他面对的秦朝这个战争机器,面对是对手战神白起。但能坚持这么久算不错。

其他网友回答

既然连赵括的母亲都认定赵恬不行,可见平时赵括确实有夸夸其谈的成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