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1000字(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优质回答: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最大贡献就是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代,他的功绩,彪炳千古。

【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他出身军人家庭,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先后任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

少年有志。天性好动,不喜静居。幼时读书不用功,喜欢骑射。母亲劝他读书。他回答:“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扰乱,儿愿娴习武事,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得能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致虚过一生。”

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屡立战功,周世宗柴荣时期任皇帝禁军最高将领。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趁周恭帝即位时年幼,尚根基不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国家大事】

北宋政权建立初期,摆在宋太祖面前的国家大事是什么?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收复燕云十六州、巩固赵氏政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等等诸事。

【统一天下】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一时期,割据政权林立,他们为了争权夺地,长期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遭受的破坏更加严重。

从907年到959年这53年内,中原地区共更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换了八姓十三君。同时,在南方和河东(今山西中部)地区还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

赵匡胤根据当时天下形势,采纳赵普等大臣的意见,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963年他派慕容延钊、李处耘出兵两湖,灭荆南、湖南。次年,派王全斌、崔彦进、曹彬向四川进攻,第二年年初灭后蜀。970年赵匡胤派潘美率军进攻南汉,次年灭南汉。974年曹彬、潘美率十万宋军,向南唐发动进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直抵金陵城下,次年初,南唐亡。

宋太祖为了防止割据局面重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集中兵权。

宋太祖把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禁兵是中央正规军,“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兵属于地方,“大抵以供百役”;乡兵就地征募,不脱离生产,以维持地方治安;蕃兵是由西北沿边少数民族组成的地方军,用以配合禁军作战。宋太祖重点加强对禁军的控制。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贯彻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原则。建立枢密院掌兵的制度。废除殿前都检点等五个最高军职,把殿前和侍卫二司变为三司,称为三衙,分散和削弱中央军统兵官的权力,降低他们的品位级别。从而做到“兵符出于枢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属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创设“更戍法”利用将卒频繁调动,造成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局面,使将官不能依仗部队威胁皇权。

但是,宋太祖重文轻武,提高文状元的地位,打压武将军,使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下滑,为靖康之耻埋下祸根。

(二)集中行政权。具体办法是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实行分事分权的方针。在中央分割相权。宰相只能管理一般行政,军事归枢密院。设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分割宰相的财权。设谏官牵制宰相等高级官吏。在地方由文官担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相互牵制。

(三)集中财权。下令地方州郡赋税除留下一小部分作必要的开支外,其余上缴中央。消除了地方扣留大部分税收的弊端。

(四)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举人必须经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使录取的人才都成了“天子门生”,直接效忠于皇帝。

上述措施对防止军阀割据,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臃肿等弊端。

【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宋太祖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工具有新的进步,除草的弯锄,碎土的铁耙子,耕地的铁铧犁等普及使用。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居《文献统考》第四卷《田赋考》统计,宋太祖开宝末年有垦田二百九十五三千三百二十顷。粮食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手工业显著发展。采矿冶铁技术有很大进步,用煤炭炼铁提高铁制农具和兵器的质量。陶瓷业、丝织业、造船业产量质量有新的突破。商品经济恢复发展较快,海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

【总结】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王朝的创建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他以杯酒释兵权,削除藩镇,以文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他发展农业,,健全科举,整顿吏治,为宋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周世宗郭荣在病危时误信谣言”点检作天子”。竞然把周太祖郭威外甥李重进免除”都点检”以及郭威女婿张永德作为″假想敌”免出京城。封赵匡胤为”点检″而中计。

周世宗驾蹦,周恭帝年幼。赵某命人谎报军情说契丹入侵,夺得兵符。带领大军在陈桥发动兵变。

史称”陈桥兵变″。

赵某人欺人孤儿寡母以负先帝重托,建立宋朝成为开国皇帝。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夜不能眠。

诚如他在一次大宴功臣时对石守信众将时所说:

“我当了皇帝睡不好觉,害怕有一天你们的士兵也来个'陈桥兵变'给你们黄袍加身,你们'骑虎难下'不当皇帝行吗?″

众臣惶恐,不知所措。

赵某曰″众卿不如解甲归田,我赐你们良田美宅,亨不尽的荣华富贵,岂不悠哉乐哉。″

众臣于是解甲归田,过起了富裕的田园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

宋朝从此开始了文臣统兵,皇帝摇控指挥。

倒致北伐失败,赔款称臣。

赵匡胤表面上封郭宗训为郑王,(并将郭宗训改为柴宗训,以示郭威天下,他柴荣可得,赵某人同样也可取而代之)。

把柴宗训封在偏远的云南,实为软禁。

至使周恭帝二十岁而亡。(有可能是下毒谋杀,以绝后患)。

太祖郭威外甥李重进虽反,但孤掌难鸣。而张永德因被世宗郭荣免出京城一则心怀不平,二则明哲保身。

宋太祖登上帝位十六年后,某夜”烛光斧影″中无疾而终。

开启了″金匮辶盟”。

赵光义当上了皇帝,兄终弟及。

凡是威胁皇位的兄弟侄子或杀或免,血腥风雨,为了皇位不则手段。

从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到″靖康之耻”以及南宋高宗杀岳飞求和开启了中华一段耻辱的历史。

赵匡胤辅佐恭帝本来可以成为周公式的圣人。他偏要以下犯上窃国之器自居之。结果其弟赵光义步其后尘。以至祸其子孙。

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倒至宋后无华夏!壮哉悲哉!

历史不辩不明,欢迎大家辩论。

点关注不迷路,汾阳传奇带你走进中华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沁园春· 雪》里提到了中国历史上五位著名的君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一共397个皇帝,能跻身前五,那绝对是一代人杰。

个人对宋朝很有好感,不只因为它经济发达,文化灿烂,而且它对知识分子和老百姓非常温和。宋太祖留下了不杀上书言事者和不加田赋的遗训,后代子孙基本上都遵行了。

所以宋朝给人的感觉是很有人情味,不像其他朝代有那么多肃杀之气。这都要归功于开国皇帝宋太祖。

其他网友回答

赵匡胤是一个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为人宽容仁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政变,他兵不刃血的当上了皇帝,而且治国有方,要对他评价可以从两方面说起。

一是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残暴动乱,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创了一个稳定繁荣的盛世。

二是赵匡胤这个人算的上是德才兼备,他的宽容仁厚是是历朝统治者所没有的,而赵匡胤一手“杯酒释兵权”玩的是极好的,他不费一兵一卒,不残害一条生命,不沾血腥的便解决了这个麻烦。

赵匡胤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没有完全同意华夏,而遭到后人的诟病。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毛主席一首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为2000年封建王朝顶级帝王代表。

能够成为帝王尤其是开国之帝,我认为都是时代的娇儿。当时最优秀的人。

然而千年之后,后人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回头聊聊宋太祖丰功伟绩,是非曲直。

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窃国算是历朝历代最容易的了。可怜柴荣如此信任培养。这或许也给他弟弟做了很好的榜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到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对于陈桥兵变其实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乱世之中孤儿寡母怎么可能守得住残破河山呢?被夺权是早晚的事。只是赵匡胤的做法有点不仁不义。

2,统一中原,结束了长达二百年的潘镇割据,诸侯混战。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建国方案其实是柴荣在位时就定下的战略。出自柴荣汇集天下学者凑写两表中,就当时而言我认为这一战略是合时的,然而赵匡胤只是继承了柴荣的做法罢了,却只做了一半。完成了“先易后难,从南往北”中的易和南。根本就没想再收复西域和辽东。甚至幽云十六州也只是打算以金帛赎回。

短短十年统一吴越荆楚巴蜀中原各部,稳定了汉民族主要生活区。就急急忙忙两次行“释兵权”之举。从此奠定了两宋偏安的基调。宋太宗倒是有点骨气想过北伐,可惜没有这个能力,浅尝辄止,草草收场,专心皇位。

3,“杯酒释兵权”改革军政,分离兵将。从根本上解决了将领拥兵自重,割据称王的可能性。这个常常被拿来和朱元璋,刘邦进行对比,反衬。但是抑武重文的建军思想使整个宋朝给人的感觉都是压抑。有人拿战绩来进行论证,纵观整个宋朝发生过多少战争?战争的规模如何?是进攻还是防御?宋朝的战争和隋唐,秦汉没有多少可比性。霍去病挥师两千里,窦宪更是去国三千里。唐朝更是越境战争,深入敌镜二战,而宋朝大部分是防御战。

4恢复生产,发展商业。继承的隋唐开放的经济政策。造就了繁荣昌盛的盛世经典,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是宋太祖两大功绩之一。

5尊孔崇儒,收集典籍。发展文化,这也是柴荣遗策之一。但是宋太祖以降继承的比较好。尤其到了宋仁宗时期,我认为达到了巅峰。宋朝文字狱是比较少的。有了宽松的环境却产生了我最不喜欢的一门学说就是自己悖人伦,却让天下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算是白璧微瑕吧。

6丢失河西走廊,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河西走廊一直处于中原政权的控制之下,不管是三国乱世,还是南北朝割据。直到宋太祖时期,中原政权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7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将战火引致黄河流域。

8无论是陈桥兵变还是杯酒释兵权夺权知心太重,太急。将不在多在明,兵不在多在精。两宋时期我们不缺名将,不缺精兵,而缺失雄主。

所以,综上晓木个人认为赵匡胤不足以与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并列。如果要凑4人的我觉得隋文帝可以正名了(唐朝已亡千年也不用再讳言开皇之功了)。无论疆域,功绩,杨坚都不比赵匡胤差,就帝王而言杨坚的视距还要高于赵匡胤。

南北宋的地位我看来和南北朝时期的东晋宋齐梁陈持平,算作一个割据对峙时期,算不得统一王朝。和鲜卑,匈奴一样,蒙古,契丹和女真如今已经差不多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了。因为程朱理学的影响,两宋历史地位被抬高了许多。陈亡国于隋,起码不是被外族灭国,属于内战。而南宋亡于蒙元,是真正的亡国灭种。在蒙元治下南人(汉人)属于最低级的最卑贱的,奴隶一般。

宋太祖可称为明君,却不是千古一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