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朝军队弱是不是和杯酒释兵权有关?赵匡胤应该负责任吗?
优质回答:
赵匡胤是吸取了五代十国时,君弱将强的历史教训,以杯酒释兵权的计谋,让武将建豪宅、蓄姬妾,享尽荣华。但也是自太宗后以文制武,防武将若防寇的国策。导致文盛武衰,直致灭国的悲残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对外作战的弱势地位是长期积弱而成,但首作佣者仍可追踪到赵匡胤,他的建国战略用人方式直接导致到宋朝武力不振。当然还有历史原因所限,比如燕云十六州的失云掌握,南北形势与之前历代大不相同。再如外敌辽金西夏,都是完善的游牧政权,后来还耕牧兼备,与之前的北敌大不相同,这些原因的结合,才给人以宋朝国富军不强的印象。
宋朝的崇文抑武有它的必要性,唐末藩镇之乱到五代更替,根源都是地方强中央弱,一旦亲军为野心家所制,王朝即危在旦夕,比如赵匡胤,就是殿前都点检出身,祸起萧墙,根本无法防备,而之前的郭威刘知远石敬瑭,无一不是手握重兵在外的藩镇节度使起家。这些,都雄辩的说明五代乱世,无道义可言,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五代的频繁更替,于家于国于上于下,几乎都没有好处,除了个别野心家,可以借此大展身手,渔肉民众纵欲一时,大都是被时代和形势裹挟,纵然身居高位,一样身不由己。所以,宋朝立国,赵匡胤就意识到这一问题所在,与赵普一席话后,对他的“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看法赞赏不已,并由此作出系列改革,常说的杯酒释兵权,影响并没有印象中那么大,但他的目标是解除禁军逼宫之祸,对石守信等人的更新使用很好的执行了这一点,在地方上则实行将知不兵、兵不识将的制度,这样固然弱化军队对皇权的威胁,却也造成武事不振的局面。
削弱禁军统帅的同时,赵匡胤也改革了兵制,把全国的兵员分为四类,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中央禁军拔四方精锐而成,人数多而且质量好,其他三类都是在满足中央禁军后的剩余兵源,而禁军常看保持重兵状态以拱卫国都,各地军队在后勤军粮被中央控制之余,还面临着兵员不如战力不如中央的情况,反意大减,五代乱象至此一扫而空,宋朝形成稳固的朝代,但也因此武事不振,历朝积弱。
其他网友回答
那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在“杯酒释兵权”那一夜就注定了呢? 因为赵匡胤妥协了,他为了皇位稳固许了不论那些放下兵权的手下犯什么样错,都不会追求的承诺。还发放免死金牌让属下安心!
仔细想想,“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与整个武将集团的一场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为博弈双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无本生利,不付代价。很显然,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武将集团所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权”,而这“兵权”当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换来的则是皇帝赵匡胤金口许诺与赏赐的奢侈与享乐。
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武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那话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想要什么都行。
仅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地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慷,用《宋史·石守信传》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说白了,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颁发了一张“腐败许可证”。由于有了皇帝亲自颁发的这张“腐败许可证”为庇护,所以,从那之后,武将们都“理直气壮”地进行腐败。据史料记载,太祖的武将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
比如有个名叫王继勋的武将,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据《宋史》记载,这位国舅爷性情残暴,是个贪财渔色、“专以脔割(将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奴婢为乐”的食人魔王。一天,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笼,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状,把王继勋骇人听闻的罪行全都捅了出来。
但结果如何呢?
据说,宋太祖“大骇”之下,对王继勋判决得挺狠:“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终处理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等自己的小舅子王继勋前往流放地,赵匡胤早已改授其职为右监门率府副帅。由于有恃无恐,970年,王继勋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之后,变本加厉地发泄着自己残暴的本性,开始吃人:“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以致人贩子和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门庭若市。有了上一次告御状的教训,洛阳百姓对上诉不再抱有希望,学会了听天由命,任其宰割。
据统计,直到太宗即位后王继勋被处死时,仅在973年到977年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王继勋亲手杀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达100多人。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食人恶魔,如果不是赵匡胤有意庇护,想必绝对不会吃人吃得这么不亦乐乎,逍遥自在。
或许这看起来没什么,但是这些人决定了宋朝的政治,有着致命的缺陷,这些开国元老的为非作歹肆无忌惮,一直到什么时候才得到收敛呢?一直到北宋被灭,南宋之时才得到革新,但是南宋之时,那些拥护赵构上位当皇帝的开国大臣,又开始继续这样的生活。
有这样一匹拥有“免死金牌”的权臣存在,宋朝能不黑暗么?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首先宋朝军队可以说是历代最弱的军队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只能占一部分,因此赵匡胤不能负主要责任。杯酒释兵权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手下大将的兵权,使他们失去对军队的领导能力,从而杜绝他们效仿自己给自己带来威胁。
宋朝军队弱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从政治层面上,武人的地位是最低的,造成了文重武轻的局面,武将在朝堂上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其次,从军队指挥上,宋朝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文官指挥武将,试问连兵书都没看过,行军都不会的人怎么去指挥打仗;第三,当时信奉的是好男不当兵,甚至还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言语,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人愿意去当兵,兵员素质极其低下。这些才是宋朝军队弱势的主因。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军队弱,是与‘’杯酒释兵权‘’有关。
赵匡胤因为害怕能征善战的武将们继续掌握兵权后,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有人像自己一样,再来一场新的‘’陈桥兵变‘’,让自己失去皇位,丢掉江山。所以,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夺了他们的兵权,从而导致宋朝的武将能力越来越差,武装力量渐渐不行,越来越弱。
‘’杯酒释兵‘’,是赵匡胤担心武将们反对他而采取的一种夺权行动,是他不重视囯家武装力量,惧怕武装力量的一种表现,也是宋朝军队弱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另外,赵匡胤为了稳固自家的统治,防止有军队造他的反,还经常让士兵换防,弄得将官士兵无法好好的训练,也直接造成了宋朝军队的软弱无能。
至于说赵匡胤该不该负责任,这个问题谁回答得了?我想,这是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是历史,历史就是历史,无所谓责不责任!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从古到今,历朝历代,有多少个皇帝,谁能对他们的人民、对他们的囯家、对他们的历史负责任呢?那些昏君、暴君比比皆是,他们能负责?他们负得了责?恐怕只有在人民推翻他们的那一刻,他们才对他们的行为负了责任!
对于历朝历代的不良统治者,只有人民的苦难和哀嚎,在历史的叹息中,变得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