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他弟弟(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弟弟)

网友提问:

赵匡胤是想传位给自己弟弟吗?后来又后悔了?

优质回答:

太平兴国六年,在宋太宗赵炅(匡义、光义)的授意或默许之下,宋王朝的开国名相赵普抛出了所谓的“金匮之盟”,给宋太宗的“兄终弟及”送来了法理依据。而这一年,宋太祖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全部离世了,赵德芳更是就死于太平兴国六年。在这个时间节点,赵普抛出了“金匮之盟”,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为什么宋太宗面对那么多质疑之声即位时赵普不拿出来,偏偏这个时候才搞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因此,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于所谓“金匮之盟”都持怀疑态度。

建隆二年,宋太祖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而且刚刚黄袍加身成为皇帝,昭宪杜太后凭什么就认定儿子宋太祖会短命,为避免主少国疑、重蹈周恭帝覆辙,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更何况,如果宋太祖有意根据这个东西让宋太宗即位,他为何直到去世也没有公开提及过?而且直到宋太宗即位六年之后,这个东西才面世,这里面有太多不合常理的东西!宋太宗想用这东西来给自己的“兄终弟及”披上合法的外衣,恐怕只能是欲盖弥彰。

那么,宋太祖是否有意让胞弟宋太宗继承皇位呢?个人觉得,或许曾经有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世宗和周恭帝的先例摆在那里,宋太祖虽然正值壮年,可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周世宗不就四十不到便撒手人寰了吗?即位之初的宋太祖不得不考虑这些,毕竟五代是“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宋太祖自己的皇位不也是抢来的吗?建隆元年,宋太祖活着的两个儿子当中,赵德昭虚十岁,赵德芳尚在襁褓之中,基本上就是周恭帝一样的存在。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自己出现意外会引发主少国疑的弊端,宋太祖必须找一位成年的“储君”开稳定政局,有备无患。

放眼老赵家,能够担当这个“储君”的,只有宋太祖的胞弟宋太宗。因此,宋太祖即位之后没几年,便将周世宗即位前的那一套行头全部套在了宋太宗的头上。晋王兼开封府尹,在五代时期,这就是不明立的储君!大家心知肚明。个人认为,宋太祖此举很可能是打算先用胞弟宋太宗作为一个备胎,等儿子长大一些再作打算,毕竟自己还年轻,而且宋太宗的那套行头只是约定俗成的“储君”,并不是明立的皇太子或者叫皇太弟,自己可以认,也可以不认!

可是,有了“储君”的存在,群臣们为了自身将来的利益,站队在所难免。即便这个“储君”只是一个备胎,可说不定哪天备胎还就真“转正”了呢?宋太祖此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却变相地给了宋太宗发展私人势力的绝佳机会。此后,宋太宗的势力不断膨胀,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等宋太祖回过头来想要拿下宋太宗,给儿子上位铺路时,忽然发现,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胞弟宋太宗早已不是自己当年的那个小跟班了。于是,便有了后来所谓“烛影斧声”的那一幕。

说所谓“烛影斧声”是宋太宗弑兄,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之前写过一篇东西具体论述过,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但是,兄弟二人发生争执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很可能就与储位的更迭有关。或许有人要说了,作为臣下,宋太宗敢为了储位之事和宋太祖争执?不要忘了,在陈桥兵变之前,二人可是做了整整二十年的布衣兄弟啊!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发生点儿争执再正常不过了。以宋太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来看,个人认为,宋太祖很可能是想在兄弟之间再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想让胞弟宋太宗主动退出。或许有人又要说,宋太祖干嘛不直接杀了宋太宗?多省事儿?可是,二话不说直接动刀子还是宋太祖吗?如果真这样,他也就没有必要处心积虑上演两出“杯酒释兵权”了,动刀子多省事儿!

但是,似乎有些事与愿违了,兄弟二人谈得似乎很不愉快。也难怪,皇位的诱惑何其大,引多少英雄竞折腰,谁又愿意主动放弃呢?经过一番争吵之后,宋太祖说出了那句“好为之、好为之”。或许只是为了暂时安抚宋太宗,以便来日再解决此事。或许只是内心无奈的表达,而宋太祖已经动了杀心。但是,一切在当夜全部戛然而止,宋太祖在与宋太宗争吵完之后,当夜暴毙,这也正是后人说宋太宗“弑兄”的原因所在。可是,细想想,如果宋太宗真想弑兄,有必要自己动手吗?更何况,宋太祖武将出身,凭宋太宗一己之力,杀之并且全身而退,几乎很难完成!个人认为,宋太祖很可能死于过度激动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猝死。从史籍记载来看,宋太祖彼时已经染病,加之五十上下、体型肥胖(画像),正是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经历了与胞弟饮酒和激烈争吵之后,宋太祖突发脑卒中、心肌梗死之类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其他一些可致猝死的疾病身亡,顺理成章。或许所谓“烛影斧声”背后并没有那么多的阴谋,仅仅是一场意外而已。如果是被弑杀,无论是利刃还是鸩毒,宋太祖遗体之上多少会留有痕迹。在翌日清晨被发现之后,开宝宋皇后的第一反应当是以此追究宋太宗弑君,将之定为铁案,而不是派人迎赵德芳入宫,以制造赵德芳即位的既成事实,不是吗?开宝宋皇后此举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帮宋太宗洗脱了弑兄的罪名。

但是,无论如何,宋太祖跨过宋太祖两个活着且成年或接近成年的儿子,以“兄终弟及”的形式继承皇位肯定是不正常的,至少抢班夺权的嫌疑是永远洗不脱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称帝期间爱戴百姓,而且结束了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一般来说,皇帝都会将自己的王位传给儿子的,赵匡胤为何会穿个自己的兄弟呢?

我想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从赵匡胤来谈一下,当时的赵匡胤的岁数还不算大,只有将近五十岁,而且当时史书中没有记载赵匡胤在去世前得过什么疾病,只是说他包庇而亡,据说赵匡胤去世的前一夜,曾与弟弟赵光义饮酒至深夜,而且赵光义也留宿在了赵匡胤的寝宫之中,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是赵光义动了手脚,但是也没有证据去证明它。

有一种民间说法是赵匡胤考虑了许多的方面还是想让弟弟赵光义作为继承人的,这是为何呢?因为说这是太后的旨意,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不太靠谱,我觉得原因是赵匡胤辛苦打下的江山不想在自己死后被人篡夺,而且当时自己的孩子还小,没有经历过许多事端,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个实力雄厚的自家人当继承人。

第二点就从赵光义身上来说一下,当时的赵光义在随哥哥南征北战之后已经发展起了自己的亲信,而且实力雄厚,就算赵匡胤的儿子上位,他的弟弟也难免不服气,赵匡胤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对抗不了家底雄厚的赵光义的。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逐渐对赵光义变得警惕起来,赵光义自然也能够明白过来,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的事故。而赵匡胤的死因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个人认为赵光义动手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一开始想的就是立他弟弟为接班人,这在五代很正常,看看这时期给赵二的权利和地位有多大就可想而知,首都最高领导人(以往这个官职只给皇储:),晋王,唯一的皇族亲王,还有废黜宰相赵普(赵二在朝廷的唯一政敌:)!还有从来没有培养自己儿子的举动!!!这都表明,自己的态度!!!! 后来天下稳了以后,儿子们也大了,就想立自己的儿子!比如想迁都洛阳,脱离开封这个赵二的大本营!!!! 最后经过一番试探,弟弟的势力和朝廷的力量雄厚,(群臣皆不愿迁都,,还有赵二的在德不在险:)!!所以为了国家和亲情,又没有动摇立弟弟的决心!!!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师哥讲史,首先感谢邀请,

对于这个提问,小编认为赵匡胤是没有想传给赵光义皇位的意思的,因为赵匡胤死的时候应该也算是正当壮年,而且他儿子已经二十三四了,所以我认为他是没有传位给他弟弟的想法的,正是赵匡胤之死,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所以后人怀疑是赵光义谋杀了赵匡胤,才有了“烛影斧声”的说法。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赵光义没有遗照,连编造,甚至“事后编造”的太祖遗照都没有。

虽然没有任何记载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但是也没有任何记载是说赵匡胤要传位给赵光义,更何况赵光义后面还杀了他的三弟,还害死太祖赵匡胤的儿子。

对于赵光义毛爷爷曾经有过评价:①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②不择手段,急于登台。③赵匡义小人之言。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我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