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构享年81岁,为什么56岁就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呢?
优质回答:
赵构想当皇帝,却又觉得当皇帝很累,主要是金兵总来找麻烦,于是及早传位给赵昚,自己当了太上皇,既有权力又可以无尽的享乐。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步回答,一是赵构退位后还活了25岁,为何这么早就退位了?二是为何要把皇位退还给赵匡胤一脉?
第一个问题,56岁的赵构身体还很健朗,为何急于退位给赵昚?
赵构生于1107年,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由于1127年,金兵南侵,制造了“靖康事件”,把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以及宫中男女共5000多人,浩浩荡荡押到了金国去,北宋就此灭亡。而赵构由于当时出差在外,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于是赵构带着余下的众臣跑到南京去当皇帝,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因此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也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他从1127年到1162年,在位36年。
可是,1129年,守卫皇宫的苗傅和刘正彦发动了兵变。苗傅对宋高宗说:“陛下总是听信奸臣的话,干脆您这皇帝不要当了,免得害国害民,让您的儿子赵敷来当吧。”随即逼迫宋高宗退位,让三岁的赵敷(宋高宗的独子)继位,由隆佑太后听政。
可惜,由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导致兵变失败。本来就体质虚弱的赵敷,在此次事件中抱来抱去,只坐了26天皇位后就受惊吓而夭亡了,哭得赵构死去活来,比失去其他任何亲戚都要悲痛,因为他就只有这个儿子。
此后,赵构就没能再生了。主要是有一次,宋高宗由于在金兵的追杀下,好久没有与嫔妃取乐过了,这天好不容易来了兴致,正跟其爱妃干那事,却忽听得来人急报金兵已从北门攻入,惊慌得赵构从此得了阳痿症,无论宋高宗叫太医用什么方法都恢复不了了。
看来赵家被金兵害得真惨!
得知自己确实失去了生育能力后,1132年,宋高宗从赵匡胤那一脉的子孙后代中,选择了6岁的赵伯琮(后改名赵昚shèn),将他收为养子。
宋高宗对赵昚精心培养,不停地给他加官进爵。1135年,封8岁的赵昚为保庆军节度使和建国公;1142年,加封赵昚为检校少保和普安郡王;1147年6月,封他为常德军节度使。
1160年,赵昚被立为皇子,并且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5月28日,赵昚被立为皇太子。同年6月,为了试探即位后的赵昚对自己的态度,把皇位禅让给了赵昚,看看赵昚当上皇帝后对自己是否忠孝,忠孝则更好,否则的话,就可以趁早废了他,再选其他的继位人。
因为宋高宗也深深地知道,早在宋仁宗时,出现过“濮议事件”,就是宋仁宗也是由于没有子嗣,后来收养赵曙为养子,以继承自己的皇位。谁知赵曙即位后,也就是宋英宗,当了几年皇帝后,竟然不认宋仁宗为皇考(生父),而只认宋仁宗为皇伯。
赵昚即位后,是为宋孝宗。
当然了,赵构他有自己的说辞!
赵构的说法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已经颇感“倦勤”,很想早早退休在家休养了 ,而实际上宋高宗当时的身体还很健朗。正如宋孝宗在1175年所说:
“太上年将七十,步履饮食如壮年,每侍太上行苑囿,登降皆不假扶掖。”
而且,宋高宗说是退休了,其实他还是暗中掌控着最高决策权。有一次,赵构要求宋孝宗将一个因贪赃枉法而被免职的地方官恢复原职,但是宋孝宗经过多方调查,这个地方官确实不是个好官,因此没有恢复其官职。赵构这个太上皇得知后,大发雷霆,说宋孝宗不孝。
宋孝宗于是只好听从赵构的命令。
再来说说宋高宗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七世孙,按照家族史来讲,两人的亲属关系已经是很疏了。
赵构能够当上皇帝,可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让他走了狗屎运。赵构本来是宋徽宗的庶妃所生,在皇子中又是排行第九,所以如果不发生“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不被押往金国的话,皇位是轮不到赵构的。
而赵构当上皇帝后,又很害怕失去皇位。当他得知在金国扣押的父皇和皇兄还活着时,很害怕他们又再次回来,从而让他交出皇位。因此当赵构听说岳飞要打到金国首都去,将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迎回来,他便恨透了岳飞,也因此暗中授意秦桧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如果宋高宗将皇位传给赵光义一脉,那即位后的皇帝,肯定会以宋高宗对宋徽宗和宋钦宗不孝为由,进行对赵构的报复和清算。
但是,如今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一来可以避免自己被报复的可能性,二来可以让自己因为把皇位退还给了赵匡胤一脉,从而获得天下人的赞同。
个人见解。有想说的,请留言。敬请关注,特此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宋高宗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至1162年7月在位,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建立南宋。在位三十六年,1162年56岁的宋高宗禅位皇太子赵昚,自封太上皇,退居徳寿宫,1187年,赵构驾崩,时年八十一岁。据说皇太子赵昚只是赵构的养子,而且赵昚还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身为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的赵构,为什么要选宋太祖一脉的后人做太子继承皇位呢?
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本来赵构是有生育能力的,他共有五女一子。他的儿子赵旉三岁那年,在杭州发生了苗傅、刘正彦兵变,苗刘逼迫赵构退位,由太子赵旉继位,隆佑太后听政,赵构不得已听从。尚在襁褓中的三岁小孩子本就体质很弱,再加一路从北方逃来的颠簸,又抱来抱去,身体多受寒暑。苗刘兵变被镇压后,孩子受不得折磨,生了疟疾。已是惊弓之鸟的孩子,最怕惊吓,偏偏一天一宫女抱着孩子,误踩了一地上金锣,突然发响,惊吓了孩子,遂致抽搐成痉,过了一夜就死去了。赵构悲愤交加,追谥赵旉为元懿太子,又下旨将那宫女和保姆一并处死。自此以后,赵构再也没能生个儿子。怎么回事呢?据传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后,金军就一直追着他打,好不容易在众人保护下逃到扬州,赵构觉得离金人远了,就安心在扬州过起奢靡生活,多天的逃跑,荒废了赵构的性生活。安住扬州后,那么多嫔妃美人追随着赵构望临幸,赵构哪能闲着?于是天天与众姬妾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其实金人一直追着他打,当时金兵已快攻打到扬州了,只是有两个奸臣黄潜善、汪伯彦压着前方紧急军情不报,只为赵构享乐。一天夜里,赵构在内室与众美姬们淫兴正浓,不想金军却打到了北门。这会儿再不报是不行了啊,于是二人不顾赵构正在宣淫,突然闯入急报,金军已打入扬州城。这一报犹如晴天霹雳,让御幸美姬淫兴正浓的赵构,一下子惊呆了,不仅淫兴全无,而且从此阳痿了。赵构仓惶出逃,一直逃到镇江,从镇江又逃到杭州。本以为到杭州金兵一时半时追不到,可以喘口气了,于是有开始与众美姬们淫乐。没想到内部又出事了,本来带兵保护自己的苗傅、刘正彦竟发动了兵变,围困了高宗的行宫,逼迫高宗退位。消息传来,又把个正有兴致能重新勃起的高宗给吓了个半死。苗刘兵变刚被平定后,金兵又打了过来,使高宗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地逃跑中过日子,有时甚至逃躲到海上去,一躲就是几天,等金兵退去了才敢靠岸。如此以来,高宗的阳痿算是难治了,虽然后来和金国议和,生活安稳了,为了救治阳痿,又从民间多选了不少少女入宫,但依然难以唤起高宗的勃起。面对后宫如此众多的娇妻美妾,不举的高宗,心里该是何等的难受啊!正由于此,太监一般的高宗从此再无生育能力,自然也就没了子嗣可继。
赵构不想让濮议事件在后世重新上演。皇帝代表天下国家,最怕没有子嗣,没有继承人。看看年过半百有余的自己依然没有子嗣,高宗着急,皇室着急,朝臣们更着急,纷纷要求高宗过继一个皇室子嗣作继承人。当时,由于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脉的皇室贵胄,几乎全部都被金国俘虏到北方去了,只有赵构一人逃了出来。因此与赵构最为亲近的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的子嗣没有了,剩下的虽与自己同属太宗一脉,但亲近关系较远,如赵光义的孙子赵允让一脉当中,就有不少人幸免于难。但宋高宗却不想从他们中选取继承人,这主要源于他吸取了“濮议事件”的教训。所谓的“濮议事件”,就是指宋仁宗时期,宋仁宗赵祯虽当了四十余年皇帝,是宋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却膝下无子嗣,最终只好过继了近支的赵曙为养子。等宋仁宗驾崩后,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由于宋英宗的亲生父亲是濮安懿王赵允让而不是仁宗赵祯,于是宋英宗做皇帝后,坚持要把自己的父亲也追封为皇帝,这着实惹怒了注重礼法的大臣及皇室,因为他们(王珪、司马光等)认为既然当今皇帝是先皇的养子,并且是由先皇处得来的皇位,则先皇自然是他当然的父亲,而赵允让只能是他的“皇伯”。这一事件一直持续折腾了长达十八个月之久,最后大臣们做出了妥协,只好允许英宗追封赵允让为“皇考”。在当前内忧外患之下,赵构不想因此在他身后再发生类似“濮议事件”的情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非常没落没有根基的皇族中选择一个宗室当养子。这样选出的继承人,既没有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对皇室旧人不会产生威胁,又会因能得到大位已是很满足,对自己感恩戴德,再不会提出其他过分的要求。赵构思来想去,还是选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宗室最合适,因为这一脉到他这一代,大部分已接近平民了。
能平复自己心中的惊惧和时人对宋太祖一脉未能坐享天下的不满。宋太祖赵匡胤一手打下天下,却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此后宋朝皇位一直在赵光义一脉中传承,但是宋朝朝野都知道这对太祖是很不公平的,于是此时还位太祖一脉的呼声越来越高。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当时的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特别是上虞丞娄寅亮上奏说:“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娄寅亮的意思是说,之前宋室太对不起宋太祖后裔们了,他们本应受到优待,但实际上现在他们却沦落得“仅同民庶”,这就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他不再保佑大宋,这也正是“靖康之难”爆发的重要原因。娄寅亮的话对宋高宗震动很大。传说,宋高宗曾作了一个梦,见到了斧声烛影的真相,心中惊愕不已。梦中赵匡胤大概说了,赵光义的后代败坏天下,该把皇位还给他了。正巧,这时宋朝使臣从金朝回来,禀告宋高宗说,金朝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相貌长得很像画像上的艺祖(即宋太祖赵匡胤),更是让赵构心中惊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构下诏书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并宣布将从太祖后裔的“伯”字辈(太祖七世孙)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终赵伯琮和赵伯玖被选入宫。据说赵伯琮改名赵瑗,交皇妃张氏扶养;赵伯玖改名赵璩,交吴皇后扶养。后张氏死,赵瑗也跟随吴皇后。为了在二子中能选出个中意的人做太子,宋高宗也是别出心裁。他从宫中选出二十名漂亮宫女,给赵瑗和战璩两人住处各分送了十名。赵璩得了十名美女,整日左拥右抱,其乐陶陶;赵瑗得了十名美女,就给她们各自安排了活计,自己却从不沾染她们。这样过了一年,高宗将这二十名宫女调回宫中,进行验看,在赵瑗住处的十名宫女,个个依是处女之身;而在赵璩住处的十名宫女,却个个都已破瓜开瓢,失去了处女之身。高宗遂与吴皇后商定,决议立赵瑗为太子。绍兴三十年二月,改赵瑗为赵玮;绍兴三十二年五月,正式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高宗退位,做了太上皇,皇太子赵昚继位,是为宋孝宗。纵南宋一朝,还数宋孝宗有所作为,并给岳飞平了反,总算没让高宗白搭进那二十名美人。
至于宋高宗赵构八十一岁才驾崩,为什么会在56岁那年就禅位给了宋孝宗赵昚,自己却做了太上皇,这个应该也很好理解。其一,宋高宗真的是身累心累了。赵构承位于乱世,开始是被金军追着打,惊慌失措中到处逃,畏金如虎,被金兵吓破了胆,更何况又经历了苗刘兵变,整天战战兢兢,居无定所。后来虽经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压制了金军的进攻态势,能过上比较安定的日子了,但朝内已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赵构真的是被金兵吓破了胆,利用主战派和长江天堑抑制了金军进攻后,就开始一力支持主和派,打击主战派,但朝内两派至此斗争激烈,外面金人又战和反复,真的让高宗头疼之极。在古代因科技水平不高,人们普遍寿命低下,能活过四十岁,已差不多算中寿了,高宗已年过五旬,真的不想再过内外纷扰的日子了,因此他想早早退位,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其二冤杀主战派代表人物岳飞,已致朝野怨愤,也让自己内心不安。赵构为了能达到与金国议和,大力支持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打压主战派,为了满足金国的要求,为了防止主战派成势,他甚至支持秦桧冤杀抗金稳国有大功的岳飞,导致朝野上下,怨气充斥。与金国议和的屈辱,秦桧的专权卖国,排挤异党,民间的怨愤,都让赵构心累不已,应接不暇,因此赵构想早早退位,安享晚年。其三赵构想观察锤炼宋孝宗赵昚。宋孝宗继位后能力如何,和继位前对自己的表现是否一致,能否压制住朝中各派力量,都让赵构揪心,赵构想扶上马送一程,将孝宗锻炼出来,自己也好安心离开。后来赵构退位为太上皇后,孝宗依然象亲子一样孝顺他,而且孝宗聪明有为,高宗也就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即使后来孝宗支持主战派,平反岳飞,迎合朝野形势,与高宗相悖,高宗也不再干涉。也许高宗知道,孝宗长大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赵构能够禅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父亲宋徽宗的禅位和逃跑行为,完全影响到后来的他了。
当然,除了主要原因,还有另外两个原因,我们一一分析。
1、老爹的跑路,让赵构惊讶
赵构有一个奇葩的父亲赵佶,此人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鉴赏文物和古董,而且“足球”踢得也不错。
赵构出生的时候,是1107年,父亲已经当皇帝7年了。
每一个孩子最初的偶像就是父亲,赵构也是以父亲为榜样,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因为记忆力过人,又天资聪颖,读了不少书,懂了很多的道理。
公元1125年底,金兵大举进攻北宋,而北宋竟然抵挡不住。
此时,艺术家皇帝赵佶剑走偏锋,认为自己身体不行了,于是,顺理成章地禅位给太子赵桓了。
赵桓能拒绝吗?好像不行,老子病了要禅位,自己又是太子,继位责无旁贷,但是,大家都能看出,这是宋徽宗的甩锅之举。
1126年1月19日,赵桓登基了,这就是宋钦宗。
宋徽宗转眼成了太上皇了,但是,待遇和福利不变,在大年初三的晚上跑路了,理由是“到亳州上香”。实际上,宋徽宗一路向南,到了扬州,后过江到了镇江。
在镇江,老艺术家又开始发号施令,挥霍无度了,开始享受在南方的富裕生活了。
担心出现两个朝廷,造成事实上的南北分治,宋钦宗在金兵退后,派了大臣李钢去邀请太上皇回京。
听说金兵退了,宋徽宗也就在1126年的4月回了汴京。
那么,宋徽宗逃离开封的时候,赵构在干什么呢?
宋钦宗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围在家门口的金兵。此时,情况慢慢在发生变化,金人认为不可久留,派使臣提出“赔钱给地,此事算了!”
赵桓很高兴,认为能割地赔钱就能解决问题,那还有什么犹豫的?虽然,大臣李钢等人不希望赔钱割地,但宋钦宗赵桓继续坚持。
但是,金人要求派个亲王去交割,意思是要留作人质。
于是,宋钦宗召来了赵构,说道:弟弟,你去走一趟,哥相信你的能力!
代表朝廷出门,这虽然危险,但不能丢了面,19岁的赵构去了金人大营,一副英雄模样,不该让的一点都不让。
看到康王赵构的表现,金人诧异了,这会是宋徽宗的儿子吗?这么有种?他们怀疑是假的,对北宋喊话,再派人来。
这一次,派了五皇子肃王赵枢 去了。
这五皇子是个软蛋,为了赶快让金人走人,快快割了三个镇的土地,按照金人要的钱,全数答应。
金人很高兴,这才是皇子啊,有权力把土地送出去。这皇子留下,那个赵构回去。(后来,金人得到赔偿后,质押了一段时间的五皇子也被放回)
没想到,赵构因为勇敢,还被提前放了回去。赵构看不懂金人了,竟然还有如此的操作?
其实,不是金人欺软怕硬,当时的情况是,各地勤王人马有20万陆续赶来,而金人只有6万,李钢等人又比较刚,让金人对垒时也很不舒服。只有拿到最大利益,赶快撤回才是正道,而赵构显然有点不够“意思”,赶快打发回去才是正理。
不过,给赵构印象更深的是:老爹禅位跑路的策略,先是“金蝉脱壳”,后是“从容还乡”,赵构是看在眼里,学在了心上。
2、赵构学起老爹像模像样
老爹宋徽宗禅位逃跑的一幕,给赵构印象极深。
就在1126年的8月,金人再次大举侵略北宋。十月底,金人在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带领下再次大举包围了开封城。这一次,金国来势汹汹,目的不善。
而为了解开封之围,康王赵构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
宋钦宗的意思很明白,有赵构率领勤王的队伍,前来支持开封,然后解决开封的问题。
不久,宋钦宗又让赵构去金人大营谈和。
这一次,赵构狡猾了,走时犹犹豫豫,在河北磁州(河北邯郸市磁县)被守臣宗泽劝阻。
虽然,赵构很年轻,但知道此去凶险无比,于是,很快就听了宗泽的话,不去了。
这真的是个“睿智”的人啊,一年不到,就把老爹的滑学到三分。
宋钦宗在危急之时,又命令赵构前来救驾,赵构看到敌人势大,在北京大名府晃了几日,然后躲避敌人的锋芒去了山东。
可怜的宋钦宗、宋徽宗先后被俘虏,双双被废,然后有金人押着北上。同时被押送北上的,还有无数皇亲国戚,无数妃子美女,无数珍宝财富。
徽宗、钦宗做了阶下囚,日子过得不如狗。
而赵构,在1127年的5月,在应天府(商丘)登基为皇帝,这就是南宋高宗了。
父亲、哥哥、母亲、后宫的各色宠妃们,在押送过程中,惨状无比,而一些消息也不断传递到了赵构这里。
从这时候开始,赵构变了,变得成了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人物,他最不愿意步老爹和哥哥的后尘,可以跑,但绝不能俘虏。
1127年,赵构先是废了主战派李钢,因为此人太讨厌,老是建议他和金人硬抗,那多危险啊,败了俘虏怎么办?
他比较信任一些求和派。当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建议他南下时,宋高宗愉快地答应了,就此逃到了扬州。
皇帝不硬,臣子没信心。
1129年,金兵追到了扬州。赵构继续南逃至了杭州。
对于赵构的逃跑行为,一些臣子很反对,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对声音,于是,在杭州的宋高宗把汪伯彦、黄潜善免职了。
因为,赵构变软了,而且喜欢和平不喜欢战争,所以,那些求和派的人物很受宠。而这些人又仗着赵构的喜欢,贪污腐败,吃拿卡要,把个朝廷搞得乱糟糟。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发动了兵变,兵变负责人是苗傅和刘正彦,史称“苗刘兵变”。
苗、刘二人直接逼宋高宗下台,要求禅位给两岁的太子赵旉[zhào fū],这是赵构当时唯一的儿子。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赵构的软蛋行为,让军人意见很大。
不过,从赵构的各种行为来看,不被俘虏,能锦衣玉食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赵构会如此?曾经不是很英雄吗?此一时彼一时,曾经只是个皇子,如今是个皇帝,地位有了质的转变。
军人政变,那就遂了他们的愿望,赵构同意了禅位,但提出了条件:一是必须和曾经的宋徽宗一样,有可观的供奉;二是,所有事情要听太后的安排和处置;三是,希望军队能够快速回到各营区;四是,不能抢掠百姓。
这个禅位很聪明啊,待遇和福利不变。听太后的,意味着赵构还是能操纵朝政的。军队快速回去,风险就解除了。顺便提醒不要伤了百姓,感觉皇帝善良。
这时,赵构仅仅22岁。
22岁的赵构,因为老爹做参照,对禅位已经有了自己的深刻认识了,让位不等于让权,让位不等于要上断头台,让位还多了几分自由。
但是,臣子们不愿意啊!宰相张浚等人发起了反击,28天后,赵构就复位了,而苗刘二人也在最后难逃一死。
这次事情之后,在1129年的7月,太子因病去世了,宋高宗唯一的儿子没有了。此后,宋高宗再也没有了孩子,据说,逃跑途中受了刺激,失去了生育能力。
而在当年9月,看到金兵勇猛无比,过了长江,离杭州越来越近,宋高宗再次逃跑,跑到绍兴,跑到宁波,跑到舟山,跑到海中,跑到温州。这一顿好跑,真正如丧家之犬,就怕被抓住,就怕被俘虏。
这一次逃跑,让宋高宗更加坚定了想法,能求和还是求和吧!
在以后的时间里,赵构一会主张打,一会主张和,来回变化,但骨子里还是喜欢和,只要有自己的富贵日子过就行了,什么收复旧河山,赵构根本不热衷。
为了和,重用秦桧;为了和,莫须有的罪名收拾了岳飞;为了和,签订了“绍兴和议”,不惜对金称臣。
一句话,为了能舒服地活着,割地、称臣、上贡都没问题。
绍兴和议后的20年,赵构依然长期重用秦桧。秦桧死后,宋高宗仍委任主和派万俟卨、汤思退。这很说明道理。
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打了过来,这是完全的破坏协议,南宋每年上贡看来白上了,赵构很失望。他想再次逃跑,被人劝住了。
而文官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完颜亮,很快,完颜亮被自己人杀死。
1162年,宋高宗56岁了,和金国再次谈和后,宋高宗辞任了,传位给了养子赵昚[zhào shèn],理由是:岁数大了,累了,想休息了。
金兵不来,朝廷看似平静,但贪污腐败盛行,而且多是他的宠臣,杀之,舍不得;不杀,朝廷问题多多。金兵一来,赵构就想跑,然后再被主战派和民众反对,甚至在背后谩骂。
与其这样,不如仿效父亲,让了皇位,保持高供奉,如此自由度更大,舒适度更高,想留就留,想跑就跑,何乐而不为?
所以说,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赵构学些了老爹禅位的精髓,只要能控制朝政,能保留待遇,当太上皇要比当皇上更自由,更舒心。
但是,以上仅仅是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宋高宗 的禅位,除了老爹给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外,还有两个理由。
1、养子比较靠谱,禅位后可以影响
赵构在1129年失去爱子后,雪上加霜的是,生育能力也丢了,因此,抱养孩子势在必行。
因为靖康之变,赵构这一脉人丁零落,于是,赵匡胤的后代赵昚[zhào shèn]幸运地成为了赵构的养子。成为养子的,其实有两个人的,但赵昚表现更出色。
赵构是看着赵昚长大的,这孩子正直而且聪明,最重要的是,对于赵构非常孝顺。
听话孝顺的孩子,更能受到大人的喜欢。
在1162年时,赵昚已经35岁了,已经做了30年的皇子了,论能力也有了,论成熟度也有了。
因此,当赵构感觉累了,感觉需要更多自由的时候,毫无担心地禅位给了赵昚,这就是著名的宋孝宗。
禅位给宋孝宗后,是不是赵构再也不管政事了?并不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干涉。
能影响朝政,有了自由度,可以想留就留,想跑就跑,还能享受舒适的富贵生活。还是当太上皇好啊!
几十年的打打和和,几十年的东奔西跑,赵构终于可以不再顾忌那么多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过了。
因为养子很孝顺,这是宋高宗敢于禅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给予孝宗平反岳飞的机会
岳飞死去了20年,人们依然忘不掉岳武穆,民间仍然对岳飞崇敬有加。
到底,杀岳飞是不是宋高宗的本意?应该是的,杀了岳飞,才能开启和谈,才能赢得一定阶段的平静生活。
前文书说过,因为靖康耻的影响,宋高宗怕开战、怕失败、怕俘虏,因此他要求和,而岳飞就是求和路上的一大障碍。
另外,岳飞的忠勇,赵构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岳飞要完全打到金国总部,得需要多少花费?打仗是打钱的,如此,他和那些宠臣们如何安享富贵?以往的经验告诉宋高宗,打金国可以取得局部胜利,想要全面胜利,太难了!宋高宗对南宋武将还是缺乏信心。
更重要的是,岳飞如果打败了金国,迎回了宋钦宗,自己该去向何处?会不会成为哥哥的俘虏,或者被杀头?历史上的兄弟残杀太多了,宋高宗无法保证宋钦宗回来后,自己是安全的。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宋高宗,在各种原因的支撑下,向岳飞开刀了。
很多年后,宋高宗应该是有后悔的,因为杀岳飞的理由“莫须有”,他自己看了都会笑。而金人还是没有信誉,他称臣20年,金人说来打就打,毫不手软,这说明岳飞的死,并没有换取完全的和平。
但是,为岳飞平反,不是赵构干的事,如果有他自己给岳飞平反,说明他以前是错的。他不会自己发自己的脸。
因此,赵构禅位给宋孝宗,有其为岳飞平反,可以快速重新凝聚民意。
于是,宋孝宗上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岳飞平反了,而且宋高宗没有任何阻拦。如果宋高宗想阻拦,那是可以拦住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宋高宗默许为岳飞平反。
为了让养子快速凝聚人心,以面对金人再一次的攻击,这是宋高宗禅位的另一重原因。
总而言之,赵构禅位有三个原因。
一是有一个好的模板和参照物,所以,当年事已高时,为了更自由、更舒适,选择了禅位。
二是赵昚比较孝顺,赵构禅位了,自己权力没多大影响,供奉和待遇也没啥影响,因此选择了禅位。
三是,为了扶持赵昚上马,为了让其快速凝聚民心,赵构禅位给了赵昚,并且,允许了赵昚为岳飞平反。
至于为什么传给赵匡胤的后人,理由只有一个,赵光义后面几乎没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已经做了35年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嗣子赵昚,成为了太上皇帝,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太上皇岁月,直到八十一岁驾崩。
很奇怪,赵构那么早就自行退位,而且他传位的,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赵构提早禅让皇位,其实原因并不那么复杂,他没有亲生孩子,太宗血脉大多流散,对于他来说传位太祖还是太宗血脉都一样,甚至于传位给太祖血脉更有利一些。
靖康之变中,开封城破,当时宋朝几乎所有的宗室贵族还有他们的家眷子孙,都跟着徽钦二帝一起被女真人掳走,而康王赵构,倒是侥幸躲过了大劫,并成功南渡称帝。
从登基那天开始,赵构不是在逃,就是在准备逃的路上,一直折腾了很多年才在杭州安定。
从建炎元年开始,直到绍兴二年,赵构在临安府算是站稳了,不过之后南宋还是在跟北方的女真打来打去,一方面是抵御女真铁骑南下,另一方面是想着收复中原的失地。
总的来说,赵构做皇帝的时候,日子其实过得也不怎么样,整天都在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女真人又打过来了,就这样过了三十五年,他实在受不了了,提前禅位给了样子赵昚。
并非身子不行了,也不是被迫让位,赵构退位之后,做了二十多年太上皇,也是没谁了。
赵构当时没有亲生的皇子能够继位,传位养子很正常,不过这个养子乃是太祖后裔,并非跟他一样出自太宗一脉,而赵构的提前退位,也是他的软弱与畏惧造成的。
选谁都差不多,选太祖血脉反而比选太宗的好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其弟弟赵光义登基,也就是宋太宗,后来的北宋皇帝都出自太宗,赵构当然也是如此,但他的样子宋孝宗赵昚,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其实,靖康之变的时候,留在北方的太宗近支后裔,几乎都被女真人掳得干干净净。
也就是说,赵构根本找不到近支的太宗血脉来继承皇位,就算能找到,也都是五服之外的那些远支,而当时南宋所在的南方地区,太祖有不少后裔在当地繁衍兴盛。
对于赵构来说,近支的宗室本来就找不到了,所以不管册立太祖还是太宗后裔,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宗法上的区别,只要是他赵家的子孙也就是了,甚至于选太祖后裔更理想。
赵构曾阻拦徽钦二帝回朝,倘若有太宗后裔继位,那么对于他将来的声誉是很不利的。
当年对于太祖传位之谜,本来就非议很多,赵构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也算是替自己捞回一些好名声,算是对于自己千秋万岁之后的身后名,提前进行了安排,减少对自己的攻讦。
皇帝做得实在太累又危险,还是甩锅更妥帖
纵观赵构的人生前半段,虽然从一个不起眼的皇子成为了南宋的皇帝,但他这个皇位做的实在是如坐针毡,整天都担心北方的女真打过来,而对内又需要不断维护皇位安定。
三十五年的皇帝岁月,赵构在荣华富贵之中,担惊受怕,实在扛不住。
外人或许觉得做皇帝很好,可赵构这个皇帝当得实在难受,他不愿再整天这么过日子,反正赵昚的确很出色,干脆把烂摊子都交给他,自己过些快活日子比较好。
虽然赵构退位之后,还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一直活到了八十一岁,可他并不是他想的,在古代的时候,能活到这个岁数的皇帝少之又少,宋代皇帝大多都是五六十岁驾崩的。
赵构就想着退位过两年安稳悠闲的日子,没想到还活了那么久。
当时的金朝对于南宋依旧是虎视眈眈,赵构想着做皇帝太危险,自己从皇位上退下来,万一将来真有那么一天,自己被注意被抓走的可能性多少也会低一些,更加安全。
养子确实很出色,提前退位让贤也是明智之举
赵构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也的确是煎熬了三十多年,而且赵构这个人本身就非常怯懦,也不能说他无能,但至少没什么雄心壮志,也缺乏北复中原的勇气,被女真人给吓怕了。
即便是在营造皇宫的时候,临安府的皇宫都是面向钱塘江直通大海方向的。
提前让位,赵构多少都是有私心在其中的,把工作全都交出去,为自己的声誉等尽可能做些挽回什么的,都是他提前让位的原因之一,这也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再说回赵构传位这件事本身,他选定的继承人,也就是宋孝宗赵昚,是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不得不说赵构眼光很准,因为这位宋孝宗,堪称是南宋最出色的皇帝,能力绝对一流。
赵昚非常出色,而且对养父赵构也很孝顺,因此赵构很放心把皇位交出去了。
整体来说,赵构传位太祖后裔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他五十多岁就禅让,也是并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活二十多年,虽然有现实原因,但多少也有偶然的巧合在其中。
其他网友回答
赵构是个没种的人(没有子嗣),他那一枝的人基本上快死完了,就剩太祖那一枝的两个后人被赵构收成养子,也只能传给太祖一脉了,再就是被金打怕了,真不想担惊受怕的当皇帝了,就是他杀的岳飞吧,胆小懦弱的人,宋朝当时经济那么发达就是不注重国防,奸臣当道,害了汉人,最后也被蒙古人给灭国了